地湖,湖南境内的“贵州乡”
地湖,湖南境内的“贵州乡”
http://www.gog.com.cn 11-12-06 08:12 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核心提示
“飞落湖南的地湖乡”,这是天柱县对地湖乡这块“飞地”的表述,形象且诗意。
在湖南分区版图上,湖南省会同县西南角有一个特别标注出来的红色的“小葫芦”,这个“小葫芦”就是地湖乡。它被湖南地界包裹着,仅依靠一条纤细的乡间公路将它牵向西北方向的贵州地境。
近日,本报记者赶赴地湖乡,试图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习俗,关注他们在土地、山林等多重复杂利益中的“故土情结”,以及多年来湘黔人民和谐相处的故事。
落户湖南境内的贵州乡镇
地湖乡是一个有传说的乡镇。仅“地湖”这个名字而言,传说是此地原有一个山坡,像一把壶,所以称之“地壶”。后改“壶”为“湖”。
http://www.gog.com.cn/pic/0/10/90/71/10907118_034006.jpg 湘黔边界飞地示意图,箭头所指红色区域为飞地。 从行政区划来看,地湖乡属于贵州省天柱县,但它四周又被湖南省会同县广坪镇、地灵乡,靖州县的坳上镇、大堡子镇“三镇一乡”严密围绕,在空间上与贵州相阻隔。
从天柱县城前往地湖乡,须经过远口镇。出了远口镇地界,就是湖南的地灵乡,途中经过15公里左右的路程。这其间,仅有道路属于贵州,而路两旁的土地则属于湖南。
因此,一位当地人给记者画地湖乡的示意图时,地湖乡,则更像一条“蝌蚪”,尾巴穿过湖南与贵州的远口镇相连接。
从地理概念而言,地湖是湖南境内的一片贵州“飞地”。可当地人并不熟悉“飞地”这个概念,而是形象地将其称为“插花地”。
所谓“插花地”,就是说这块贵州的地像“花”一样插在湖南境内。地湖乡政府领导在介绍地湖时,总是异口同声地说:飞落湖南的地湖乡。
为何地湖乡会飞落湖南?似乎已难以找到历史资料来佐证。
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天柱置县,未置县前为千户所,原名凤城,后改名天柱,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但在清雍正五年(1727年)天柱县改隶贵州,属黎平府;清雍正十二年(1639年)改隶镇远府。
但地湖乡何时变成湖南的“飞地”,史料没有记载。《天柱县志》最早出现类似地名“地湖寨”是在明万历二十五年,当时,“地湖寨”是天柱县338个寨子中的一个,仅此而已。
地湖乡人大主席吴宜辉表示,很多人都对“地湖”为何称为湖南境内的“飞地”做了研究,但都无功而返。
吴宜辉是土生土长的地湖人,当地没有文字记载地湖乡的成因,他了解的情况,仅靠父辈口头的传说。
传说当年地湖所在的地方,并无贵州湖南之分。当地有一户蒋姓人家,女儿成年不会说话。算命先生推算:此女见夫说话。
没多久,远口镇的一名吴姓青年卖驴至此地,这名女子跑进家向父亲大喊:“有个卖驴的人来了!”
父亲认为女儿突然开口说话,是缘分已到。于是招吴姓青年为婿,住在家里。经过数十代子孙繁衍,地湖乡一带土地就被吴姓青年的后代买了下来。他们买下的地方,也就是今天地湖乡的辖地。当年这名吴姓青年,也就是吴宜辉的祖先。
吴宜辉虽然不知道传说的真假,但当地人倾向于吴氏在地湖一带买了许多土地,因此才出现“插花地”的。
地湖乡90%都是苗族,且都是吴姓。《天柱县志》以及《吴氏族谱》等史料记载显示,自明代设立天柱县后,“由于所划区域多山陵,少田地”,像吴氏家族这样的“天柱县贵族世家及天柱远口一带的苗民”,在“会同地湖内买地耕种”的情形,一直“持续到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
一些专家调查后,也认为史料虽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神奇,但其与传说似乎也相互印证。
http://www.gog.com.cn/pic/0/10/90/71/10907119_822610.jpg 地湖乡政府所在地,杂居着贵州湖南两省近千户居民。 吴姓家族中不少人也认为,正因为地湖吴姓系远口吴姓的支系,后来划分地湖乡归属湖南还是贵州时,地湖就是与远口连在一块,同属于天柱县。由于吴氏在地湖的越来越多的地盘被划入贵州版图,最后形成了这块孑然兀立的“飞地”地湖乡。
辖区最宽土地不到1平方公里
地湖乡位于天柱县东南面,乡政府距天柱县城54公里,全乡所辖国土面积30.6平方公里,辖区有5个行政村45个村民小组,共有4568人,其中苗族人口占了92.4%。
吴宜辉介绍,地湖乡的5个村与湖南的6个村一共有7000余名侗族同胞交错居住,湘黔两地土地、房屋、山林纵横交错,难以分清你我。就是这样的杂居,让地湖乡处境十分尴尬。在地湖乡3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属于地湖乡的范围,没有一块土地能到1平方公里。
“就连我们1982年修建的乡政府,总面积有3亩左右,其中的100余平方米就是通过用土地换或者花钱从湖南调过来的。比如说,现在乡政府的厕所,以前就是属于湖南的土地。”吴宜辉说。
因此,周边乡镇的人调侃地湖乡的干部:在贵州上班,在湖南上厕所。
在地湖乡附近,“地湖”是天柱县、会同县及靖州县的“地标”,住在地湖乡附近的广坪镇、地灵乡等地的湖南人,到了外地,也称自己是“地湖的”,地湖乡的贵州人也称自己是“地湖的”。因此,为了区别“地湖的”,周边属于湖南省的乡镇老百姓习惯把“地湖乡政府”称作“贵州乡政府”。
无论是“飞地”,还是“插花地”都是个好听的名字,可这却让地湖的乡领导班子十分头疼。“飞”也罢,“插花”也罢,问题是,湖南的许多村庄也“插”进了地湖,使得地湖难以完成一项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
地湖乡党委书记杨华焕介绍,由于经过地湖乡集镇的公路狭窄,人口密集容易出交通事故,因此几年前,乡政府就考虑重新扩宽道路,绕过集镇。可是土地的协调却成了一个大问题,所涉及的土地大多是属于湖南的,这一计划只能搁浅。
地湖集镇在地湖乡政府所在地,在该镇的永光村境内。地湖集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北宋时期就有大量人口聚居,元德年间,远口吴氏先民迁居至此,大量购地置业。清末始设乡场,逢农历五、十赶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变化,该集镇已成为周边方圆50余平方公里,近5万边民商贸往来的重要场所。
因此,当地政府早就意识到,集镇的发展将能更好地带动地湖乡经济的发展,可是地湖乡这块“飞地”过于零碎,难于规划,因此地灵乡团结村在1995年就在集镇上修建了一个边贸市场,而地湖乡却迟迟没有动静。
杨华焕介绍,地湖乡曾经去请过规划专家,准备在地湖乡集镇附近规划一个车站和农贸市场,可是专家看了后,却束手无策。因为随便指一块地,都会涉及到湖南的土地。“最后,专家问我们在地湖乡辖区能否找到一块1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摇了摇头,专家也摇了摇头,就走了。”杨华焕回忆。
地湖乡最完整的一块土地面积也仅仅0.9平方公里,也就是地湖集镇了,其他再也没有。
“我在地湖工作了10多年,知道涉及湖南籍村民的土地就很难协调,他们在乡政府周围留着一些破旧的木房子,当得知他们的房屋所在地将来有好的发展时,价格就会水涨船高。”杨华焕说。
为了乡里今后发展,地湖乡这届领导班子也花钱将乡政府周围的一些土地使用权买下来,但这些零星的土地,并不能帮助地湖乡完成较大的规划,没有规划,乡里也就少了上级部门对项目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经济发展也就有所阻碍。
⊙相关链接
飞地:远离母体的特殊土地
飞地:指某国家或地区的一小部分,与主要地域单元相分隔,被邻近国家或地区的土地包围的地区。
狭义的飞地是特指一国位于其他国家境内,或被其他国家领土所隔开而不与本国主体相毗邻的一部分领土。这个意义上的飞地主要是在国际与国家领土结构层面上而言的。
广义的飞地则除了上述国际间的飞地外,还包括国内飞地,如省际飞地、市际飞地、县域间的飞地,以民族、文化等要素划分而出现的飞地,因经济资源分布和分配等因素造成的矿区、农场、林区等飞地。
按照飞地的成因、结构,可以将国内飞地分成3种类型。
历史飞地:在历史上因为某些特殊的政治、行政或人口、文化背景而形成的飞地。
民族飞地:民族飞地是指在一块某个民族占主要成分的地区中的某一小块土地上,聚居的却是另一个民族。
经济飞地:由于资源分布与开发、城市经济发展与人口疏散等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将一些特殊地区划归与本地区并不相连的另一行政区,从而形成了一种经济型飞地。
省内飞地:六盘水的大湾镇飞落毕节
大湾镇位于六盘水市西北部,素有六盘水市“西大门”之称,是六盘水市钟山区在威宁县、赫章县边缘地带的一块“飞地”。东北面与赫章县珠市乡毗邻,东南、西面与威宁县二塘镇、东风镇接壤。飞地大湾被毕节团团包围,但仍隶属六盘水市。
该镇政府距六盘水市中心区46公里,距毕节市区180公里,距赫章县城约70公里,距威宁县城约60公里。作为威宁县、赫章县、钟山区三个县的交界地,该镇有极强的区位优势,被称为“三县立交桥”。
作者: 本报记者 吴华 赵惠 编辑: -陈冠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