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产业重点打造三绿一红,将与西湖龙井深化品牌合作
4月中旬,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牵头,多个单位联合组织的“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2016贵茶飘香”茶旅互动推介活动举办。近年来,贵州持续推进茶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把贵州建成在品种、品质、品牌上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茶叶大省,茶叶强省。 贵州茶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重点打造了“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等“三绿一红”重点品牌。截至2015年,贵州省茶园面积689.2万亩,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位;全省注册茶叶企业3040家,固定资产175亿元;加工点2396个;全年茶叶产量22.4万吨,总产值214.8亿元,综合产值404.9亿元。 在余庆县茶园新村,记者看到,2008年以来松烟镇以二龙村茶园新村为主要特色景区,结合平缓山地和美丽乡村的田园风光,打造了以骑游乡村为特色的“中国第一骑游小镇”旅游品牌形象。镇党委书记李毅告诉记者,2009年当地旅游收入仅50万元,随着茶叶旅游、骑游小镇等特色旅游项目的发展,2015年全镇旅游收入已超过600万元,当地农民将土地流转后,进入茶相关产业工作,收入大大提高。 “东有龙井·西有凤冈”,全国唯一的凤冈锌硒有机茶近年来声名鹊起,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连续荣获国家级金奖40多个。全县人均茶园面积已达1亩,涉茶产业从业人员达20余万人,占全县总人口近半。农民种茶、采茶、制茶都有收入,在茶园景区开办农家乐也有收入。茶叶产业也带动了凤冈二三产业联动发展,茶叶及其综合产业已成为助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村的“绿色银行”。2015年全县茶叶产业综合收入达3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8551元。 核桃坝村被誉为“中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茶园面积10000余亩,有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3家、茶叶加工大户58家,2013年人均纯收入12460元。核桃坝村从以种茶为主、部分制茶,到现在集中大户种茶,专业制茶,统一青茶交易,形成特色产业,吸引了30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 凤冈县委书记廖其刚介绍,这些年,贵州省凤冈县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合作,在茶产品延伸、品牌宣传、茶文化、科技等方面下功夫,强强联合,联袂互动,共同把两地的茶产业做大做强。“让喜欢龙井的人知道凤冈,让知晓凤冈的人爱上龙井,最终实现两个品牌的珠联璧合,创造出‘1+1>2’的品牌效应。” 贵州茶产业有哪些发展优势? 随着贵州茶产业不断升华,品质不断提升,其好看、好闻、好喝等固有的独特品格和风味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自然条件、政策扶持、发展历史、发展环境等角度看,贵州茶产业发展优势大,后劲十足,为加快贵州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带动各产业全面推进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政策导向优,扶持有保障。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未来发展做出明确规划性指示,将在北部地区建设茶叶生产基地。同时,对贵州低碳环境、农业产业园等政策扶持,为贵州茶产业发展提供环境保障。与此同时,贵州省政府于2014年又发布了《贵州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规划了2014年至2016年茶产业建设规范。系列政策的导向,为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导向平台,对贵州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坚持的政策后盾。 (二)自然优势好,品质有保障。贵州是一个纬度低、海拔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寡日多雾,对喜荫、喜湿的茶树具得天独厚气候条件。 (三)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大。在经济逐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逐步转变,健康意识、保健意识逐步增强,爱茶、饮茶人群逐渐增大。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追求,茶产品新品种日新月异,新产品开发不断革新,对茶叶的综合利用率大大提升。这一来,对茶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对大力发展茶产业,提升茶叶市场价值发挥了积极助推作用,有助于茶业的快速发展。 (四)发展历史久,文化底蕴深。贵州茶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茶产业种植面积在全国跃居前列。从资源记载,贵州种茶历史已3000余年,是一个茶文化底蕴较深的产茶基地。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茶产业不断壮大,各类品牌得到市场的好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