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xqw 发表于 2016-5-23 14:40:32

时光贵州古镇有家“怪店” 里面的人身怀绝技

(张春风的枝雕作品十分夸张,极具个性。)池好顺已经是第三次来这家“店”了。说是“店”,其实连个像样的招牌都没有,只在门头上画了三个手牵手的小人。池好顺发现,“店”里面所有的灯罩都是用纸揉成的,“店”里卖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衣服、丝巾、刺绣、瓷器、木雕还有领带。虽然是在时光贵州古镇商业街的中心地带,但和两边繁华的商铺相比,这里也着实太清静了些。77岁的池好顺是被这家店里的“枝雕”吸引住的。墙壁上展出的几十件“枝雕”作品,都是用一些老死的树枝拿来雕刻,上面的人物张牙舞爪,栩栩如生。之所以三顾这家“怪店”,池好顺是想见一见这些枝雕的作者,问问他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到底是怎么冒出来的。事实上,池好顺并没有注意,这家“店”里展出的所有东西,都是纯手工完成。比如一条领带,上面有10万针,得花近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又比如玻璃柜子里的衣服,是用破线绣这门几乎已经失传的技艺完成,价值几十万元。而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大部分都是由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完成。池好顺并不知道,这家“怪店”其实是一个公益组织,名叫“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心”,一个致力于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和青年艺术家发展的公益组织。不爱说话的怪人http://admin.gzkbapp.com/uploads/image/20160504/20160504211811_508.jpg
(77岁的池好顺是被这家店里的“枝雕”吸引住。)池好顺最终还是见到了这位枝雕的创作者。让他有些意外,他竟然是位28岁的年轻小伙子。“很难想像,他的作品能够有这样的深度,和他的年龄完全不符。”池好顺举例说,比如这个没有脑袋的木头人作品,他伸出双手,非常有力度,既代表“给予”,也代表“索取”或是“贪婪”。又比如那个能让他站在那里看上足足半个小时的作品,叫《爱》,是在朽木上雕出一个骷髅头,头上还有一多玫瑰花。这个作者叫张春风,遵义市务川县人,2015年才刚刚大学毕业。他的所有枝雕作品都在这家“怪店”里展出。http://admin.gzkbapp.com/uploads/image/20160504/20160504212109_558.jpg(看似不起眼的小枝条,到了张春风手里,就成了一件有趣的艺术品。)2011年,大学一年级的张春风开始进行“枝雕”的创作。这和根雕有所不同,其主要是以树枝为载体创作的雕刻艺术,选材主要是以毁坏的树枝为主,到目前为止,张春风已经有100多个枝雕作品,主要的木材有黄杨、檬子树、乌木金丝楠、橄榄核、藤木等。其中,檬子树是贵州省的一种新兴资源,这种树很有张力,因而也备受青睐。似乎和这家怪店气质颇为相符,张春风也是个“怪人”,大部分的时间,他都不愿意说话,因为他总是在构思一根树枝怎么雕刻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但他又特别喜欢和老人聊天,一聊能聊上大半天。他的作品在店里展出,也对外售卖,但曾有人出价2万多元,想要买走他一个用老旧树枝雕刻的作品,却被他拒绝。对于雕刻,张春风从小就喜欢。5岁开始自己做弹弓,还给同村的小伙伴做,小学的时候雕过牛和昆虫等,房前午后的树被他砍个精光,然后又把目光瞄在家里的果树,他甚至还把“黑手”伸向家里的家具,一块一块拆掉,雕刻他喜欢的东西,挨了不少骂。他雕刻的工具非常简陋,是在街上买2角钱的锯条,弄断,然后磨成刀。初中的时候,根据仡佬族神话传说的描述,他自己鼓捣出一个连弩,能够发射10多枝箭,后来信息发达,能上网之后他才知道,还有一个诸葛连弩早已流传,而自己做弩和诸葛连弩相比,威力和式样都差不多。高中时期,他曾到沿海工厂打了3年的工,晚上一直要工作到12点,挣的却不多。这段时间的经历让他思考很多,下定决定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再次回到高中,学起了绘画,最终考入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与文化学院。大学让他有足够多的时间雕刻,他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子,把平时走向串户收集到的树枝全都搬了进去。却因为长期敲敲打打的声音,被“驱逐”了两次。也就是这个时期,他遇见张晓松,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与文化学院院长。这是教他《西方艺术史》的老师,“只要有时间,他都会拿着木雕作品去张晓松老师办公室讨教一番。”这个过程中,张春风的作品变得成熟,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他的想法是通过作品来表达,比如宗教、哲学、人和动物、社会与人性等都是他的思考。当时的张春风并没有想到,自己毕业之后的职业也会和张晓松有关。没有文化的艺术家http://admin.gzkbapp.com/uploads/image/20160504/20160504211920_520.jpg
(正在进行蜡染创作的杨二耶牛。)和张春风一样,这家“怪店”还有一位叫杨二耶牛的创作者。杨二耶牛也很“怪”,虽然是80后,但她却不识字。这个出生在黔东南州丹寨县一个偏远山村的苗族妇女,在来这家“怪店”之前,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她有一个独特的手艺,就是蜡染。8岁的时候,她便跟着母亲学习蜡染、刺绣和做盛装,这些都是苗族妇女从小的必修课。在手工艺方面,她表现出超高的天赋,18岁时,她能独立完成所有的手工活,这其中最为擅长蜡染。杨二耶牛最喜欢画的就是蝴蝶妈妈,她曾经有过三年养蚕的经历,每天照顾上万只蚕,自己上山挑桑叶喂养,然后观察它们。一样的蝴蝶,在她的笔下却是千姿百态,有的抽象有的具体,有的描实有的写意。她想着靠画画挣钱,但都不太如意。有段时间,丹寨县开设了一个手工艺工厂,杨二耶牛成为里面的工人。她的收入是计件,也就是画多少就得多少,这让她觉得很累。2012年,杨二耶牛在寨子里遇见前来拜访的张晓松。彼时的张晓松,用15年的时间踏遍贵州大大小小的村落,她和每一个少数民族妇女接触,了解贵州真实农村的现状。这样的田野调查结束后,她又用三年的时间,写成《符号与仪式——贵州山地文明图典》。也正因为如此,在学术界她被称为“脚踩牛屎的教授”,她笑说这是对她最宝贵的认可。“杨二耶牛想通过蜡染讲述自己的故事,放牛、插秧、谈恋爱的经历,画在我面前,简直辉煌得不行。”接受贵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张晓松说。张晓松邀请杨二耶牛加入“怪店”,成为创作者。这一时期,一同加入“怪店”的还有75岁创作者,名叫“仰”。她的破线绣已经濒临失传,堪称一绝。这种技艺常常用于刺绣嫁衣和庆典盛装等,顾名思义,就是将一根丝线破为数根,即兴搭配色彩,运用多根绣针同时刺绣,做工非常讲究,一件衣服绣成大致耗时4年。仰15岁丧母,下面还有三个弟弟,最小的还不满两岁,路还走不稳,因而一直照顾家人,拖成寨子里的老姑娘。“我就是命苦,这辈子泪水多了,眼睛就不好,现在绣花一会儿就会闪光,看不清楚,不像她们们那样做得快……”即使这样,近5年来仰已绣成了两件盛装。“为了我的女儿”http://admin.gzkbapp.com/uploads/image/20160504/20160504212246_509.jpg
(张春风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己工作室里,忙起来时甚至忘记了吃饭时间。)这个“怪店”,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心。这是一个公益组织,最初,致力于帮助少数民族妇女发展,如今,也帮助年轻的艺术家们发展。创办者就是张晓松,他有诸多头衔,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与文化学院院长、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教授,也是世界旅游组织在全球聘请的7位国际专家之一等。2006年,张晓松创办了这个公益组织。其运作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为了我的女儿”。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寻找一条“共赢”之路:通过帮助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特别是妇女学习技能和知识,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记忆和手上技艺,比如刺绣、蜡染、编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这些文化得以传承和传播,又能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的城市生活。值得一说的是,在当下的乡村地区,四十岁以下的很多少数民族妇女已经失去了手工艺制作的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以文化记忆和手上技艺的方式活态保存的遗产。可是在今天的乡村,由于文化断层严重,许多文化记忆和手上技艺正在不断丧失。如果这些文化都消失了,那我们的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剩下一些服饰和绣片以外,还能剩下什么?”正是出于对这种现象的担忧,张晓松和她的团队,选择了帮助当地妇女保护和传承古老的民族技艺,让这些手工技艺能帮助她们创造财富,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张晓松和她的团队常年行走在乡间,调研、发现和研究这些传统技艺,与当地少数民族妇女、老人和儿童们一起工作和商讨,试图让这些古老的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她表示,这个项目主要“盯住”的对象是留守在乡村的妇女、老人和儿童。在上海世博会颁奖晚会上,张晓松教授提交了这个项目,从26个国家的50多个申请机构中脱颖而出,获得国际展览局颁发的唯一一个公益性大奖——BIE-Cosmos(宇宙和谐奖)。差点办不下去http://admin.gzkbapp.com/uploads/image/20160504/20160504212338_87.jpg
(张春风的手经常都贴着创口贴。)这个公益组织遭遇的最大困局便是缺乏资金。“最初开始办的时候,没钱没人也没经验,现在琢磨出来的,都是一个一个碰出来。”张晓松回忆说,而第二个阶段则是2007到2009年,中心几乎要办不下去了,所有人的工资都付不起了,我又去了美国做客座教授,但是大家都咬着牙坚持着。“虽然一步步的很艰难,但我们扎实的往前走。”张晓松说,我们希望打开这个门,让更多的大学生加入进来,有没有能力都无所谓,这里就是培养基本能力的地方。“我们做公益这个事情,感动了时光贵州。”张晓松说,他们拿出一栋房子,免租给我们。这栋房子就是77岁老人池好顺三顾的“怪店”。里面售卖的品种有七艺,包括纸艺、染艺、绣艺、陶艺等,每一艺都至少有2位创作者提供作品。中心会给这些常驻创作者发固定工资,如果有作品售卖出去,他们从中提成。“然而,即便免租,还得交水电费。”张晓松说,这个中心还有许多国内国外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有的毕业后就留在中心工作,这样就出现一个新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没有创业的能力,中心便有了第二公益项目,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的摇篮。枝雕的作者张春风就是这个群体成员之一。“这样,我们有了两个群体,负担就重了。”张晓松说,于是,我拿出一些积蓄,让大学生们自主成立一个企业,他们自己设计的东西卖出去,这些钱一部分留在公司运营,一部分作为自己的收入,我不从中拿一分钱。此外,我还用自己的一些课题来支持他们。大学生志愿者们除了经营这个“怪店”,还会外出拉订单,此外,自己也会设计一些作品出来展出。比如池好顺看见的纸做的灯罩,就是大学生们自主设计的。两个经历截然不同的群体呆在一起,还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之前,她们的手工艺品只是他们内部生活的生活品,与现代社会有巨大鸿沟,而现代的作品又缺乏灵魂。”张晓松说,所以我们可以将两者结合之后,再推向市场,大学生们设计,这些少数民族妇女们则负责把这些作品用手工做出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时光贵州古镇有家“怪店” 里面的人身怀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