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xqw 发表于 2016-6-16 12:05:14

湘西高庙遗址发现7000年前女性遗骨

高庙遗址考古现场。 杨锡建摄湖南日报记者肖军黄巍通讯员周圣华高庙遗址发掘,打开历史迷宫;高庙文化研究,颠覆传统认知。前不久,2016年怀化高庙·连山易文化研讨会在怀化召开,中国社科院、北大、清华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汇聚于此。高庙遗址发掘主持人、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贺刚系统介绍了高庙遗址的考古发掘及其重要研究成果。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省考古界对高庙遗址的发掘和高庙文化研究的成果,认为高庙文化先民的诸多发明创造表明,以沅湘流域为中心的高庙文化分布区是中华文明最初发源地之一,其可靠实物资料颠覆了传统认知,中国文明发生年代远早于距今5000年。6月上旬,记者来到高庙遗址所在地洪江市,访专家、看遗址、查资料,力图解开尘封数千年的历史谜团。1. 遗址发掘:摒弃“南蛮”恶名位于沅水中上游的湘西,古老而神奇。长期以来,这里被人们称为“南蛮”之地。湘西远古时期的历史,仅有零星文献传世和一些神话传说流传,远古社会湘西居民的真实生活深埋于历史烟尘中。如何打开历史谜团?一把重要钥匙,就是田野考古。湘西史前考古探索起步较晚。1973年以前尚无湘西发现史前遗存的报道。1981年,省博物馆才首次进入湘西进行考古活动,历经10年艰辛,虽有所收获,但总的情况不尽如人意。1990年6月12日,贺刚与同行来到黔阳县(今洪江市)岔头乡岩里村一个叫高庙的遗址,这是他第二次来这里。上次是在1988年,当时只采集到少量碎陶片和打制石片。此遗址于1985年在全省文物普查中被发现。高庙遗址位于湘西沅水中游洪江市安江盆地西北缘,依山傍水。遗址地处沅水北岸一级阶地,在其附近至今保留着一座被人们称为高庙的青砖残壁的寺庙。“这样的地貌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6月初,前来洪江市讲学的贺刚向记者介绍,第一次勘察,这个遗址让他魂牵梦萦,总觉得里面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记者走在岩里村铺满螺壳的乡间小道上,偶尔可见陶器的碎片。曾参加高庙遗址发掘全过程的洪江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伍元宁说:“我们脚踩的螺壳就是高庙先民食用后的丢弃物。”他顺手在旁边土坎上捡起一块尖利的片状石块说,这就是古人用过的切刮器。高庙遗址所在地现有民宅20栋,房前屋后为橘园和菜地。在村民杨光圣的旧屋场后面,伍元宁指着一处土坎说,1990年贺刚等人对遗址进行复查时,就在这里获得重要发现。这是一个高1.5米的土坎,当时虽长满绿草,但刨去表层浮土后,一个现存的地层剖面露了出来,文化层中有少量的陶片和烧土。又在原地往下钻,结果让人大为惊讶:下面竟然还有将近2米厚的文化堆积层,且有大量螺壳,陶器碎片的特征也与上部地层所出略有差异。面对突如其来的惊喜,贺刚情不自禁吟出两句唐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据贺刚介绍,高庙遗址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址先后于1991年、2004年、2005年经3次挖掘,揭露面积1672平方米,出土石、玉、陶、骨、角、蚌等各类文物和标本1万余件,它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其堆积最大厚度达7米左右。高庙遗址的文化遗存自上而下主要有:明清时期的房址、灰坑和墓葬;战国时期的房址、灰坑以及围沟等;上部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遗存(简称高庙上层遗存);下部新石器时代遗存(简称高庙下层遗存),其年代跨度为距今约7800年至6700年。“每一次发掘都让人惊喜。”伍元宁讲述了几个挖掘现场的故事。2004年3月进行的一次发掘中,一个较为完整的白色陶罐露了出来。“太美了!”现场一片惊呼声。白陶罐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图案,虽经7000余年浸淫,依旧栩栩如生。在同层另一探方,两排陶罐成弧形状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人惊诧不已。发掘现场惊喜不断。遗址中挖掘出一具距今约7000年的女性人体骨骼,其下垫有编织的多孔竹席,出土时竹席虽已完全碳化,但印在地面上的图案仍十分清晰,制作工艺考究精湛,比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竹席要“年长”2000多岁。贺刚介绍,沅水流域向为史学家心目中的“南蛮”之地,而高庙遗址出土文物表明,这里的先民早在远古时代就已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靠着高庙遗址的重大发掘,一夜之间,湘西之地一洗“南蛮”恶名,跨入中华文明远古正史。高庙,高妙!2. 诸多发明:闪耀文明之光高庙文化的存续时间在距今约7800年至6300年之间,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段至晚期前段。令人惊讶的是,高庙文化早期阶段的先民,已初创了迄今为止不见于同时期其他考古发现的一系列重要发明。已故文化人类学家、省文史馆馆员林河曾说,在高庙遗址挖掘出了60余个“世界之最”,高庙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世界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在高庙文化早期陶器一幅八角星图像上,八角星内部有两层图案,最里层为一个方框,以表示大地四方,方框外则被一个圆圈环绕,它就是圆形的天。八角星图案外围,陶工又加了由多条弧线组成的图案来表示圆形的寰宇。中国上古人类天圆地方宇宙观产生的时间竟如此之早,远远超出人们以往的想象,突破了史学界广泛认同的5000年前黄河流域古代先民所创的观点。高庙文化先民还发明了太阳历和八卦。他们首创的等分八角星图像,实际上是表述月投影周年变化过程的一个缩写符号,可作测定四时的仪器来制作太阳历。上古八卦的实质是根据时间和空间(方位)的变化来推衍物像的变化,故这种八角星图也是最原始的八卦图形。白陶的发明,是高庙文化先民的一项创举,它突破了数千年古代先民在居址附近就地取材制作陶器的传统,堪称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瓷器的先声。提起纹饰,附着于高庙陶器上形态各异的鸟纹、獠牙兽面纹、太阳纹和八角星纹等纹饰,犹如事先经过电脑排版,细密而规范,巧夺天工,在全国同期遗存中独一无二。从八角星图像的绘制方法可以发现,高庙文化先民对规(圆)、矩(方)的运用已十分娴熟。高庙文化先民所初创的规、矩分别对半等分的方法,实为《周髀算经》数理法则之肇始。高庙文化先民还创造了后世美术设计传承的艺术构图法则,主要有二方连续法、带状层叠法、对称等分法、对半拆方法、二元复合法等。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先秦史学易道研究会会长马宝善认为,高庙文化值得怀化人、湖南人乃至中国人骄傲,出土的上万件文物跨越了7000余年,引人注目。3. 整理研究:破解千古之谜“贺老师把青春献给了高庙文化。”伍宁元说,由“高庙遗址”到“高庙文化”,始作俑者乃贺刚。看着一张贺刚1988年首次来高庙遗址勘察时的照片,当时贺刚正是而立之年,英姿勃发,而眼前的贺刚青丝变成了白发,岁月沧桑布满脸上。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的贺刚,为高庙文化挖掘、整理、研究,耗费了28个春秋,出版了50余万字的《湘西遗存与中国古史传记》一书。与记者谈起高庙文化,他是那样的情有独钟。高庙文化曲径通幽,沉淀着太多的历史之谜。考古工作者所能做的,就是运用发现的资料和科学的方法,不断完善其研究成果并使之接近于历史的真实。贺刚说,高庙文化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辐射力与穿透力,被如此广大地域范围内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所接受,一个内在的力量就是宗教。2005 年,在遗址顶部揭露了一处大型祭祀场所。它由主祭(司仪)场所、祭祀坑、议事或休息的房子和附设的窖穴组成。祭祀坑内出土有经火烧过的牛、羊、鹿和龟等动物骨骼和螺壳,个别坑中有人祭遗存,出土陶器上大量装饰有太阳(天帝)、八角星、獠牙兽面(龙)、凤鸟等神灵图像。最重要的是在司仪场所发现了两侧对称的双柱环梯建筑遗迹。据考证,它是供神灵上下天庭的“建木”天梯。这些刻画在陶器上的神灵图像在高庙文化不同区域类型的遗存中普遍风行,分布地域广,可以确认是一种大范围群体性的宗教信仰。高庙文化的发掘和研究,使尘封数千年的历史哑谜得以破解。研究结果表明,居住在以沅湘流域和洞庭湖区为中心,包括鄂西、黔东和桂江、西江流域,以及粤北至环珠口(包括香港、澳门)广大地域的高庙文化先民,是当时中华大地上势力最为强盛的远古族团;他们的系列发明和科学技术成就,以及信仰体系中的神系和礼神祭典的确立,联系古史传说记载进行综合研究,可推知高庙文化早期遗存为人文始祖伏羲氏族团所创造,高庙文化晚期遗存及其后续的大溪文化遗存为炎帝族团所创造;伏羲氏族团是炎帝神农氏族团的直系祖先;高庙文化所在区域是中国上古邦国文明的发源地。高庙文化遗址被评为2005年度考古界重大收获,并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怀化市文物处处长胡瑜告诉记者,目前,怀化市、洪江市正在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大遗址保护”项目,根据高庙遗址保护规划,将建设高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庙文化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中华文明史上的辉煌历史。■链接伏羲、炎帝的主要成就和中国上古文明起源的核心元素伏羲最突出的成就是观天法地,初定历法;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发明渔网(网罟);驯养动物,始行畜牧业;造琴、瑟,始作弦乐器;刻木为书(在木片上刻画文字),替代结绳记事;制定嫁娶之礼。伏羲氏有龙瑞,以龙记官,号曰龙师。炎帝神农氏最突出的成就是教耕生谷,作耒耜——农耕;立历日,正四时之制——历法;和药济人——医药(巫医);课工定地为之城池以守之——都邑;作《连山易》——三易之首。中国上古文明起源的核心元素主要有:太阳历的发明;以八卦为代表的易学的发端;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产生;中国早期神系的初创与礼制起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祭器和祭仪、祭典的发端;数理观念的产生;与文明时代相传承的艺术法则的产生;氏族部落成员等级的分化和中心聚落的产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湘西高庙遗址发现7000年前女性遗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