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误读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岁半的孩子成片掉头发,带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斑秃。而在医生的追问中,却发现导致孩子掉发的祸首极有可能就是报考幼儿园压力太大、报的培优班太多。(11月11日《武汉晚报》) 作为成年人,我们常常会有因为工作或生活压力大,短期内间歇性脱发厉害的切身体会。但2岁半的孩子成为“斑秃患者”,而且祸首极有可能就是“压力大”,则实在不得不让人深思。 为了读一所好点的幼儿园,不惜让2岁半的孩子报读5个培优班,理由是“丝毫不敢懈怠,就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作为家长,想没想过,这一厢情愿的背后,实则是对教育的一种误读,是打着关爱名义的变相摧残。 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愈加充裕,使得越来越多的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培养。胎教、早教、兴趣爱好、才艺培训,但凡可以为孩子好,即便是疲于奔命、一掷千金,家长们从来都是心甘情愿,真所谓用心良苦。 在家长们看来,培养孩子,自然是一切都得往前赶,万万不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成为中小学生的真实写照。 在家长们的关爱中,孩子们不得不辗转于永无休止补习班之间,幼小孱弱的身体在一次又一次的疲惫不堪中过早透支,因用眼过度出现双眼“暴盲”、深陷青春期情绪障碍不知所措、在成绩不尽人意的压力中饱受焦虑症的折磨,而随之而来的还有亲子关系的沟通“隔膜”。 此番,2岁半孩子患斑秃,压力大应该只是一种可能。于常情来说,这样幼小的孩子,压根就不可能明白压力大是何方神圣,但一趟又一趟赶场似的培优班,是否早已成为超越孩子年龄和心智的一种暴力打压?美其名曰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演绎出的却是人生悲苦,着实让人唏嘘和感叹。 其实,人生几十年,无异于一场马拉松。纵使起跑领先,也不一定就是终点的赢家。北宋神童方仲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惹人艳羡的少年班大学生,可谓都是领跑的佼佼者,但结果却并不乐观;反之,从小“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达尔文,学生时代被老师认定“将来一事无成”的爱因斯坦,这些看起来在起跑线上输得“惨不忍睹”的“输家”,却在人生的历练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我们似乎习惯了以成年人的心态和过来人的经验为孩子们设计所谓的人生,但我们终究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请不要继续误读“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了,那些以牺牲孩子快乐和健康为代价的“优秀”,并不是真正的成功。成功的人生,应该以幸福和健康为支撑。而人生的成功,除了“天分之外”,更多需要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学习,并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学历、成绩、才艺也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惟有健康的身体、快乐成长过程中养成的良好心性和品格,才是孩子独有的一生财富。 作为父母,我们不必总是刻意于孩子能否抢跑,更不能喋喋不休于孩子是否输在了起跑线上。那些违背教育规律的揠苗助长,最终带给孩子的只能是身心俱伤。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孩子健康“成人”远比所谓的“成才”更加重要,对孩子来说,父母最好的教育和培养,就是在孩子的快乐成长中给予长情的陪伴。 文/楚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