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叫“挂青”“挂清”还是“挂亲”?
每当临近清明节,人们见面常会问一句:“你回去挂亲(清、青)吗?”这个时候,我就在想,到底是“挂清”?“挂青”?还是“挂亲”呢?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为此困惑着。 清明节与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等。 作为三大传统鬼节之一,清明节自然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前后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千百年来,这种习俗经久不息、代代相传。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尽管各地有所不同,但常见的做法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近年来,因清明节成了法定假,清明祭祖缅怀先祖的习俗在与时俱进中更加丰富了。清明节前后,人们总会去上坟扫墓——铲除杂草,放上供品,挂纸上香,燃纸点蜡,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和怀念。 上坟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一座坟头是否有人“挂亲”(挂清、挂青),成为了一个家族是否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父慈子孝的标志。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坟头上“挂亲”(挂清、挂青)越多,说明墓主家族人丁越旺。 可是,清明节扫墓,到底叫“挂清”,或“挂青”,还是“挂亲”呢? 有人说坟头上的那些东西都是在清明时节挂的,顾名思义应该叫做“挂清”,于是常写成“挂清”。的确,这样比较应景,而且似乎还隐含着这样的意思:“挂清”“挂清”,让自己对先人所欠之债也清偿了。 也有人说清明扫墓叫“挂青”较为实际,因为外出踏青就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古人把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一到春回大地,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既陶冶情操,又促进身心的健康。所以,上坟扫墓自然称为“挂青”。 不过,在湘西南山区一带,却习惯把清明期间为亲人扫墓称为“挂亲”。我的老家靖州乡下盛行土葬,也没有公墓,村民死后装入棺木中,就近葬在山坡上。在我看来,“挂亲”的说法显得更为形象而贴切。因为在清明节前后,人们总会缅怀逝去的至亲长辈而举行简单祭拜仪式——在逝者坟前叩首鞠躬、焚香烧纸、燃放鞭炮;在坟头插上树枝或竹条,悬挂起五颜六色的“清明吊”。所以,这是挂念、惦记亲人的最好表达方式,叫“挂亲”再合适不过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期间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也能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因此,无论“挂清”(挂青)也好,“挂亲”也罢,我觉得只是称呼不同而已,怎样叫都无所谓。形式虽有别,宗旨却相同——传承孝道、推崇孝义、传递孝心、倡导孝行,都是人们表达对祖先的思念。这就是每年清明上坟扫墓最真实的心灵寄托,最朴素的情感流露。(吴展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