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习近平湘西考察地“十八洞村”:偏远苗寨成观光景点
中新社长沙5月18日电 题:回访习近平湘西考察地“十八洞村”:偏远苗寨成观光景点 几乎被餐桌布满的家里挤满了客人。43岁的施全友和妻子孔铭英一起在厨房里忙着给客人做饭,年迈的父亲则在灶堂前帮着添柴。 “现在生意不错,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施全友说。 在湘西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施全友可算得上是个名人。他不仅是村里第一个开设农家乐的人,还曾是村里年龄较大的光棍汉。他说,一年多前,他连个婆娘(妻子)都没有,全然不知会有今天的辉煌。“那时,创业对我来说简直是遥不可及的梦”。 “这一切都是因为贫穷。”施全友说,他以前在外面也谈过恋爱,找过对象,但只要把她带回苗寨老家,就会立即“告吹”。 十八洞村穷得实实在在。不少人家中除了电灯,就没了别的电器。墙壁是用泥巴、竹篾和木板糊的,一到冬天,寒风长驱直入,屋里比屋外还冷。除了外出打工,村里的年轻人几乎别无选择。 十八洞村藏在偏僻幽静的山谷中,是个苗族聚居的贫困村,地处武陵山区中心地带。武陵山片区是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少数民族聚居多,贫困人口分布广,是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显著的特征。十八洞村有6个村民小组,人均耕地0.83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为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75%。 2013年11月3日,这个默默无闻的苗族山寨,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考察而受到外界广泛关注。苗寨的“命运”也就此改变。 这天,习总书记来到低保户施成富家,和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座谈。从水、路、电到教育、医疗,他都一一询问,并在此首次作出了“精准扶贫”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这不是我妈吗?总书记真的到我们家去了!”施全友回忆,11月3日那天下班后,他从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湘西苗寨的新闻,竟然看到总书记到了自己家里,异常激动,便连夜登上了回家的列车。 “总书记到过的地方外人肯定感兴趣,所以我觉得办个农家乐应该受欢迎。”施全友说,这下还真搞对了,不但前来观光的人很多、农家乐的生意不错,而且还帮他成功圆了“脱单梦”——今年元旦,他与在外打工相识多年的重庆姑娘孔铭英喜结连理。 具有苗族特色、山村特点,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观光休闲游因此在十八洞村逐渐起步。2014年,十八洞村接待的游客超过5万人。 “苗家菜豆腐、腊肉、酸汤,是我们招待客人的主打菜。”施全友介绍,这些特色菜“虽然很土不洋气”,但很受客人青睐。 施全友74岁的老母亲龙德成与总书记面对面交流过,自然成了村里的“明星”。前来观光的游客常常找她合影留念。 “虽然只有一年多,十八洞的变化超过了我在这里生活的70多年!”龙德成笑着告诉记者,通过各级政府的帮扶,新修的石板路、新扎的竹篾墙、新添的青片瓦、新刷的木板房……十八洞村就像“女大十八变”,“比以前漂亮了很多”。 花垣县委书记罗明表示,为了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该县按照中央和湖南省委的要求,在精准扶贫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比如积极引导农家乐发展,在一些地方如十八洞村专门成立了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由该中心对农家乐厨房和客房实施规范管理,对农家乐接待户等实行统一管理模式;政府帮助村民种植猕猴桃等见效快的经济作物,并派专门的工作队为村民提供技术帮助。 “经过一年多的积极探索,一些地方的扶贫脱贫工作开始初见成效。比如十八洞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已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14年的2158元。到2020年,我们有信心在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罗明说。 脱贫让村民们对总书记的到来充满感激之情。曾与习总书记近距离交流的村民施齐文,特意用红色丝绸将总书记与乡亲们座谈时坐过的椅子以及政府赠送的彩电,用红布系了起来,一有机会就热情地向前来休闲观光的客人进行介绍。他说,这,也是一种感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