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灌区一期工程水泊渡水库▲ 通讯员杨定策摄
[attach]2858[/attach]凤冈县土溪镇大连村水坝景美客多◥ 罗星汉摄(贵景网发)
灌溉条件改善,凤冈县土溪镇农业发展快,农民收入增加。
中:新蒲新区新蒲镇湘江村春夏做旅游、秋冬卖农产。
仁怀市五马镇青年农民颜伟利用天然河流养鱼赚生态钱。罗星汉陈勇摄 (贵景网发)
●“十二五”期间,遵义市水利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06亿元
●解决农村327.63万人饮水安全,新增农村水发电量30.7亿千瓦时
●新增、改善、恢复保灌面积67.64万亩,农业人均灌面达0.61亩
●治理病险水库186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49.49平方公里
●骨干水源工程开工47座,完成主体工程16座,新增供水能力7.98亿立方米
岁末,在黔北遵义广袤的田野,“高峡出平湖,水渠绕山村,农户喜饮‘小康水’”的美丽画面随处可见。
“十二五”期间,遵义市以深化水务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为抓手,以实施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小康水”行动计划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重点,以破解工程性缺水为目标,共投入198亿元加快水利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与保障。
5年来,该市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大投入大手笔谱写“流金淌银”的治水新华章——
“十二五”,遵义市水利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06亿元,是“十一五”的4.58倍;投资增速逐年加快,年均增速34.35%。
新增、改善、恢复保灌面积67.64万亩,目前,全市保灌面积累计达380.95万亩,农业人均灌面达0.61亩。
骨干水源工程开工47座,完成主体工程16座,是“十一五”的6.7倍。
解决农村327.63万人饮水安全,是“十一五”的193.8%。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49.49平方公里,是“十一五”的191.8%;治理病险水库186座,全市共有448座水库正常运行。
完成农村水电装机40.6万千瓦,共达97.6万千瓦;新增农村水发电量30.7亿千瓦时,是“十一五”的5.56倍。
完成71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是“十一五”前完成数的3.7倍。
新增供水能力7.98亿立方米,是“十一五”完成数的9.1倍。
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6万立方米/天,污水处理率达到87%,比“十一五”提高12个百分点。
骨干工程活水源
“雨季我也可以睡个安稳觉了!”12月20日,正在桐梓河边散步的县城居民蒲老伯说,过去,一到夏季就担心洪水淹城。
2011年国家投入1.8亿元,在桐梓河一级支流天门河上游新建新桥水库,2014年4月底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并投入运行。
该水库增加了天门河调洪能力,将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大大缓解了县城17.3万人与13家工业企业用水压力,库区旅游业正逐渐兴起。
为解决工程性缺水这一历史难题,“十二五”期间,遵义市开工建设47座骨干水源工程,总投资规模为144.92亿元。
目前,正安石峰等8座水库下闸蓄水,习水铜灌口等7座水库主体工程完工;务川岩溪等11座水库大坝枢纽基本完工,遵义县上水等8座水库大坝实现截流;正安新洲等4座水库正在加快推进,此外,还有9座水库已开工建设。
“石峰水库的建成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正安县水利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位于该县安场镇石峰村的石峰水库,2011年5月下闸蓄水,总投资2.48亿元,是一座以灌溉、农村人饮和乡镇供水为主,兼顾河道生态用水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工程。
该水库建成后,正安县城迅猛向安场方向东扩2.5平方公里,引进企业15家以上,工业园区壮大发展,彻底结束了当地吃“望天水”、种“望天田”的历史。
5年间,遵义市开工建设的47座水库,共计增加供水能力5.65亿立方米,为“十一五”新增供水能力的6.4倍;增加有效灌溉面积67.64万亩,保障了城乡居民106.5万人的用水安全,全市工程性缺水问题得以较大缓解。
民生水利润民心
“寨顶有小水池,户户有小水窖,连干3个月也不缺水。”12月20日,道真自治县河口乡石桥村大窝组,村支书代立告诉记者,水利建设大会战让该组25户彻底告别找水挑水的“渴日子”。
道真守着芙蓉江,却长期饱受缺水之苦:年均降雨量800毫米以上,但看得见留不住。
为此,该县提出“一年解决农村人饮,两年突破水源工程,三年配套产业供水”目标,2013年9月以来,举全县之力,打响农村饮水脱贫攻坚战。
该县主要领导率队深入一线反复调研,掀起了“乡乡有典型、村村有项目、组组有行动、户户有投工”的饮水脱贫大会战局面,全县小康水建设高潮迭起,“建、养、管、用”全面推进。
两年来,全县建成小水窖5776口、建成季节性缺水地区人饮工程312处,修复原有饮水工程142处、实施集镇补水工程6处,共解决13万人饮水难题,整治山塘近60口,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万多亩。
“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小康,尤其要兴民生水利解决好群众饮水难、灌溉难。”遵义市水务局局长李书江说。
“十二五”以来,遵义市着力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城镇供水基础设施,治理病险水库,大兴民生水利。
全市投资16.98亿元,建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7.28万处,新增、恢复、改善保灌面积67.64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达0.443,节水灌溉面积达109.14万亩。
与此同时,该市还投入7.64亿元,新增、改扩建县城供水厂11座,新增供水能力42.5万吨;投入2.57亿元,新增、改扩建中心集镇供水厂53处,新增供水能力6万吨。
治水引来致富路
冬日的湄潭县团林河水清岸绿,岸边农家小院倒映成画,游客络绎不绝。
“水治理不但美了家乡、留住乡愁,还为我们找到了致富路。”一位农家乐老板开心地说。
遵义市建立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体系,严格实施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制度,严格开展年度取水计划审批,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
如今,水资源保护初见成效,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2%;赤水河水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滇黔川缓冲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围绕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该市着力打造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
汇川区芭蕉沟小流域建成1000多亩连片花椒园,促进了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小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施生态治河工程,完成26个生态河道治理项目,保护耕地5.12万亩,保护人口11.6万人。
遵义市力主兴农村水电保青山绿水,农村新增中小水电装机40.6万千瓦。完成道真、赤水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正安、务川等4个县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解决了11.67万农村居民生活燃料问题,保护森林30.57万亩。
此外,该市还投资21.13亿元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每天新增污水处理规模39.06万立方米。全市河流、湖岸等水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水质进一步改善。
加大水利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水事违法行为。5年来,全市日常巡查河湖400余次,调处水事纠纷60余起,水事秩序得以良好维护。
防汛抗旱解民忧
2013年6月中旬,遵义市干旱持续53天,全市15个县(区、市)、226个镇(乡)均不同程度遭受旱灾。
抗旱中,遵义市水利系统组织灾区群众打井、掘井1200多口,进行生产自救。
此次抗旱,该市共投入资金1.25亿元、组织140万人抗旱救灾,抗旱浇灌面积255万亩,临时解决47.45万人饮水困难。
2014年8月10日至11日,特大暴雨致习水县、赤水市20个乡镇14.61万人受灾,10乡镇街道进水受淹。
遵义市相关部门认真读取信息,准确研判决策;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向乡镇、村、组发布了数百条预警信息,提前紧急转移安置群众4.6万人,营救受困群众1453人。
赤水市实现了“零死亡、零失踪”,习水县297个地灾点未发生一起伤亡事故,实现防汛指挥调度的最大效率化。
5年来,遵义市投入巨资,基本形成良好的基层防汛抗旱体系,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市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和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及时补充、备足防汛抢险和抗旱救灾物资,开展6次防汛抢险和抗旱排涝演练。
目前,该市全面完成14个县(市、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建成1779个自动雨量站、316个自动水位站、22处六要素气象站、56个视频监控点等,实现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全覆盖,为科学研判雨情、汛情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投资1.4亿元建成赤水等8个县(市)19处抗旱应急引提调工程,实施163眼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提高了干旱年份工程所在乡镇的供水保证率。
新闻访谈
嘉宾:遵义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书江
蓄引活水润黔北
记者:“十二五”期间,遵义市水务改革亮点和成效有哪些?
李书江:遵义市全面完成了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水务一体化管理职能延伸到乡镇与村级组织,打通了水务管理“最后一公里”,基本形成水资源统一规划、配置、建设、调度、管理“五统一”新格局。
提升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与能力。凤冈、绥阳实现了“以块为主”向“以条为主”转变的管理体制改革突破;红花岗区撤销长征镇水务站,恢复了6个镇水务站;湄潭县整合资金全面完成了乡镇水务站升级改造。
目前,全市共投入1000多万元对30个水务站进行能力提升建设。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在遵义、凤冈、道真等县试点基础上,今年初,全面启动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颁发权证21836处。
凤冈县九龙山塘,通过产权制度改革,采取作价入股的方式,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华丽转身。
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2013年8月组建了遵义市水务体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搭建了市级融资平台,融资规模达19.07亿元,融资能力位列全省前列;仁怀、桐梓分别融资10.21亿元、2.6亿元,推动了大沙坝、坛子口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
市、县两级共融资40余亿元,保障47座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
乡镇供水价格改革步伐加大。赤水等县全面完成乡镇供水水价改革,将工程养护基金与水质检测、监测费用纳入水价形成机制,赤水市实行阶梯水价,大部分乡镇实行分类水价,促进县乡建立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建立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务川按20%、10%分别提取并建立县乡两级养护基金,议定1000人以下供水工程水价2125个。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及时下放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权限,共精简行政权力134项,审批实现一个窗口进出,实行延时服务和节假日服务。
水务改革激发了全市水务内生发展动力,五年来,全面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先后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水务改革发展综合考核第一名、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第二名等殊荣。
记者:遵义市“十三五”水利建设规划目标有哪些?
李书江:“十三五”期间,遵义市规划水务投资252.78亿元,续建绿塘等28座中小型水库,新开工观音等48座大、中小型水库。
按照“十三五”规划,遵义市计划新增供水能力9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达到466.5立方米,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7%以上,9成以上农民享受集中式供水;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8225平方公里。
同时,全市年供用水总量控制在26.47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至88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34.5立方米。
基本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城镇和工业用水、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分别达到90%、45%以上。
欢迎光临 盛世湘黔网 (http://bbs.cnssx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