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标题: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检查“教育立市”,四大问题亟待解决 [打印本页]

作者: cnxqw    时间: 2015-7-9 09:43
标题: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检查“教育立市”,四大问题亟待解决
贵阳教师 缺口万人
2015年07月09日 星期四 贵州都市报

    记者沈丽琼

    “用三到五年时间,在全省率先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这是2014年3月,贵阳市在全市教育发展大会上提出的“教育立市”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

    一年多过去了,该战略实施情况如何?前不久,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贵阳市依法推进教育立市战略实施决定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昨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了此次执法检查报告。

    报告显示:贵阳市初步形成了“大统筹、大投入、大发展、大成效”的教育工作格局,但仍存在教育规划布局滞后、有些学校“拆而不建”、保障制度成空文和教师缺口万人四大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建议,各级政府必须依法确保教育经费的足额拨付,统筹各类资源向教育倾斜,严格执行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的“三同时”(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在城市建设中尽量少拆学校,确需调整的,也必须先建后拆。

    同时,希望政府尽快研究措施,努力增加中小学学位,缓解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不足的问题。
    相关链接

    贵阳教育四大问题

    问题一:教育规划布局滞后

    “虽然贵阳正在进行第三轮全市中小学教育规划修编,但全市教育规划仍十分滞后,跟不上城市发展和学龄人口分布变化。”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认为,目前贵阳市的教育规划统筹不够、缺乏超前性、科学性和强制性。

    “主要体现在贵阳综合保税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贵州职教城、花溪大学城、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以及一些工业园区的建设,与所属行政区域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布局规划未衔接。”在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看来,如果不超前谋划这些区域的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将会遗留问题,出现新的教育不公。

    问题二:有些学校“拆而不建”

    尽管贵阳市在推进“教育立市”发展战略时明确:中心城区的教育资源,要尽全力保留;确需调整的,要拆一还二。但老城区改造过程中,不仅未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则,有些学校甚至是“拆而不建”、“拆而缓建”。

    比如:云岩区市北小学,花溪区大寨民族小学、尖山小学,南明区市府路小学因轻轨建设而停办,但这些被拆学校并未新建,而是被当地教育部门采取“分流”的方式,造成大班额问题严重。

    问题三:保障制度成空文

    为了从源头上加强新建小区教育配套,2014年,贵阳市制定出台了《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暂行)》,作为顶层保障性制度解决“应建未建”问题,明文规定: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必须“三同时”。

    然而,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组实地调研后发现,这个在全市教育发展大会上的“1+6”文件之一,竟是“一纸空文”。究其原因,贵阳市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综合管理领导小组至今未成立,导致文件规定的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审核办公室和管理办公室也无法开展工作,自然不能履行职责,不能与开发建设单位签订《贵阳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协议书》,更无法对开发商教育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已建学校的收交工作进行督促。

    问题四:教师缺口万人

    “随着人口数量和学龄人口的增加,按照国家和省里规定的生师比,贵阳市教师的缺口近万人,且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和高中阶段。”执法组相关负责人告诉贵州都市报记者,加上新建小区配套建设的学校移交当地教育部门后,教师的缺口就更大了。

    今年,仅云岩区就要新建成11所中小学。南明区近三年更是将接收20余所小区配套建设的学校。,这些新学校,都需要大量的教师。

    延伸阅读

    教育经费占GDP的4%

    昨日的报告显示: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贵阳市初步形成了“大统筹、大投入、大发展、大成效”的教育工作格局。2014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达4.06%。争取到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教育项目17个,总投资1.26亿元。全年新增学位44700个,新增学位相当于前5年新增学位数总和。去年新招教师1205名,比2013年增加35.3%。新引进32所学校合作办学。2个国家级的教育改革实验区落户贵阳,成为获得教育部改革实验项目最多的省会城市之一。







欢迎光临 盛世湘黔网 (http://bbs.cnssx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