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标题: 毕节市何官屯镇猫猫洞村:猫猫洞人的庄稼经 [打印本页]

作者: cnxqw    时间: 2016-4-18 14:07
标题: 毕节市何官屯镇猫猫洞村:猫猫洞人的庄稼经
    1200亩地膜包谷,在毕节市何官屯镇猫猫洞村山下稍显平缓的土地上漫延开来,顺着弯弯曲曲的通村公路一路走去,颇有些一望无际的感觉。
  虽然是阴天,但地膜和泥土依旧强烈的颜色对比,在村子前画出了一幅春耕图。在地里铺地膜、点包谷、挑粪水、捏营养坨的人们,就是画中最活跃的音符。
  猫猫洞人对土地和庄稼的热爱近乎执著。当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土地,外出打工的时候,猫猫洞人依旧默默地在自家地里精耕细作——自从20多年前地膜包谷开始普及后,猫猫洞村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地膜包谷的种植。这片土地,每到春天,都是深山里的一幅画。
  只是今年,这幅画的意境变了,变得更加深远。
  意境变化,主要体现在包谷洋芋的套种方式变化上。
  包谷和洋芋套种,是该市普遍的农作物套种模式。长期以来,一沟洋芋、两沟包谷的套种方式被广大农民朋友普遍采用。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包谷产量不受影响,洋芋有多少算多少,当捡来的。”53岁的徐延英说,自己种了一辈子包谷,就这种套种方法好。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她完全不听镇里农技人员和村里改变套种方式的说法,坚持按原来一套二的方式种。
  但同村的聂兵就多了个心眼,今年开始在自家地里尝试多种包谷洋芋的套种方式。不仅有传统一沟洋芋、两沟包谷套种的“单套双”,也有两沟洋芋、两沟包谷套种的“双套双,还有四沟洋芋、两沟包谷套种的“四套双”。
  聂兵的变化,来自于市农委编辑下发的三本农业实用技术小册子和镇里举办的农业技术现场培训会。
  “单套双的种法之所以大面积推广,是因为以前穷,以包谷为主粮,所以必须保证包谷产量来解决吃粮问题。”“三册一会”让聂兵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说起农业来一套一套的,像个专家。“现在条件好了,包谷不再是主粮,和洋芋一样主要用来喂猪。同样作为饲料,包谷的产量远远没有洋芋高,种包谷就不划算了,必须改变套种方式,提高洋芋产量。”
  虽然确定要改变套种方法,但究竟哪种套种方法最好,聂兵心里并没有底。就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双套双”和“四套双”的尝试。
  可是,在“四套双”的种法上出了点问题。
  农技人员给他说的是六尺开厢四套双,但在实际种植中,聂兵发现,“双套双”的开厢,洋芋包谷都起垄的话,开厢就达到五尺以上,“如果‘四套双’开厢只有六尺的话,四沟洋芋的行距太密,根本无法起垄,而且过分密植也不利于提高产量。”
  于是,经过多次尝试后,农技人员帮他把“四套双”的开厢调整到了八尺。
  “‘四套双”八尺开厢的话,洋芋密植较为合理,产量基本不受影响,一亩地上包谷至少有原来一半的收成。”聂兵算起了收入账:“单套双”的种法,一亩地可收包谷600斤,价值600元,收洋芋300斤,价值240元,合计840元。“四套双”的话,一亩地洋芋至少可收2000斤,价值1600元,包谷300斤,价值300元,合计1900元。“种一亩至少当两亩。”
  为了进一步提高洋芋和包谷的产量,镇里还在猫猫洞村进行了不同品种的种植试验:洋芋有威芋3号、威芋5号,包谷盛农1号、2号、毕单13号、17号等。“哪个品种好,明年我就种哪个品种。”
  账算清楚后,猫猫洞人的心更大了。聂兵把自家在村子后面山腰的几亩坡地全种上了刺梨,与村里其他人家的一起,1200亩刺梨连成了一片。
  “种刺梨的都是确保粮食产量后腾出来的土地。”何官屯镇党委书记李和说,种植刺梨,群众享受退耕还林政策补贴,既恢复了生态,挂果后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可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保障。






欢迎光临 盛世湘黔网 (http://bbs.cnssx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