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李远莉)上世纪60年代,他便作为知青,从四川来到贵州,20多岁的年纪,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他在贵阳市花溪区的一个村寨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花溪农村苗族、布依族等勤劳质朴的少数民族“伙伴”,成了他绘画灵感来源的第一个蓝本。
“我的水墨画,根植于贵州,来源于生活。”他说。
他是近年来,唯一一位两次受邀到上海开个人画展的贵州画家——夏培明。
“新水墨”绽放上海
4月23日,夏培民取名为“黔香·墨香”的水墨艺术近作展在上海华山名邸美术展厅如期举行,展出将持续到4月28日,一共6天。
这是他在沪的第二次个画展。第一次是在去年7月份,就是那次画展,夏培民的水墨画成功引起上海艺术家、媒体以及收藏家们的关注,于是便有了第二次的邀约。
夏培民早年一直从事油画的创作,将外国油画与传统的水墨画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他绘画艺术的特点之一。不少观展者均表示,他的画风有一种海派的味道,然而绘画内容又展现了引人入胜的神秘“民族风”。两种原本该截然相反的风格,在他的画中和谐共生,形成独特的“夏派新水墨”画风。
“很多少数民族内容题材的画,往往或忧郁哀怨,或过于艳丽炫目。”夏培民表示,他的画作力求刻画最真实的生活,展现出人物性格特点、精神面貌。
看“三天三夜”后作评
“夏培民的人物画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在我看来,就目前整体的人物画科来说,夏培民那是要靠前就坐的一位实力派画家。”仲敬干,上海著名美术评论家,严肃、有个性,对夏培民的画十分推崇。他在公开发表的美术评论中,对这位素不相识的贵州画家不吝赞美之词。
“我是看了‘三天三夜’才说这话的。”终于见面时,两人如老友般相谈甚欢,仲敬干这么告诉夏培民。
仲敬干在评论中说,夏培民的主要艺术成就在人物,他的人物画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并注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气息,将古典与现代巧妙的结合起来,优美的画面透露出作者对民风民情的寄予和讴歌。
“沾了民族文化的光”
夏培民笔下的贵州少数民族人民,跃然纸上、朴实自然,充满了生命力。一组取材于贵州从江县的侗族群众人物画,获得了最多的好评,它们包括:岜沙汉子、榕树下、侗家阿婆、都柳江畔等。
作为老朋友,夏培民再次到沪开个展,受到更多关注,中国美术报、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上海晨报等各类媒体,均对“黔香·墨香”画展进行了报道。
“我感觉自己的画大受欢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贵州的民族文化特色,深深吸引了大家。”夏培民的画得到广泛肯定,大在他意料之外,他认为有“沾了贵州民族文化的光”。
夏培民说,贵州还有很多优秀的文化、画家和艺术作品深藏闺中。“我们的艺术家还是要多走出去,敢于展示自己,通过艺术让外界多认识、更了解多彩贵州。”
[attach]4317[/attach]欢迎光临 盛世湘黔网 (http://bbs.cnssx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