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端午的习俗在端午节正式到来之际,不断在民间演绎和传承,除了吃粽子划龙舟等民间习俗被广为传之,端午真正的由来和习俗是否真正只为祭祀屈原呢?记者就此采访了贵州大学的民俗专家张闻玉教授。
关于端午的由来,张教授上世纪80年代就专门写了一篇《端午与阴阳五行说》的文章,文章介绍了端午的由来和阴阳五行说有极大关系,端午在古代并非只是为了祭祀伟大诗人屈原。
张教授介绍,作为民俗,端午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个传统节日。汉代以来就极受重视,因为在农历五月初五,又称重五或重午,是日家家户户皆挂菖蒲、艾叶于门,制雄黄酒,或饮或涂,以驱魅避邪,所以又称菖节或蒲节。此种习俗,来源甚古,《大戴礼记》载: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后汉书礼仪志》载: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风俗通》云,五月五日以彩丝系臂,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
“端午节时正值五月初五的仲夏,天气湿热,毒虫侵袭,瘟瘴之气始作,人体很容易生病。所以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气,端午节的各种活动都以避邪、辟兵、禳毒、驱鬼魅为目的。”张教授说道,但是自楚国的屈原跳江自杀后,端午节的重要内容是包粽子投江祭祀屈原,竞划龙舟打捞屈原。
“在古代,端午并非是一个祭祀的节日,端午之初意则是根据阴阳五行说制造出来的铸造火器吉日。另外,在古代五月五日并非是一个吉日,反而是个恶日。”张教授说,这要从古代的时间历法记录说起,月建在五,五午音同想通,有忤逆龃龉之意,于是古人有不举五月子,忌其忤逆,该习俗一直影响魏晋至唐宋,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其父田婴不想要他,其母亲悄悄生下养他;刘裕之名将王镇恶,生于五月初五,家人以为不详,欲放弃之不养,其祖父为之取名“镇恶”;传宋徽宗五月五日生,以俗忌,改作十月十日,为天宁节。屈原投江与五月五日相系,寄命运于乖逆之意,人们祭祀屈原的同时,将端午与屈原祭日统一,使得五月五日摆脱了传统的阴阳五行束缚,直到今天得以延续。
记者发现,相比较国外舶来的情人节等节日,现代的年轻人并不热衷过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张闻玉教授就此说道,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确实有这种文化发展趋势,有西化的影响,也有自身的原因,导致一定传统文化的断层,文化的断层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将会有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当前,国家在提倡文化自信,某种程度来说对传统文化的肯定。
欢迎光临 盛世湘黔网 (http://bbs.cnssx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