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标题: 湘潭老手艺:手工棕扇织出一片情怀 摇来几许回忆 [打印本页]

作者: cnxqw    时间: 2016-8-18 21:20
标题: 湘潭老手艺:手工棕扇织出一片情怀 摇来几许回忆

  [attach]5878[/attach]

   即将完工的棕扇。图片来源:湘潭在线  

  现在,人们降温消暑主要是靠电扇和空调,而过去主要靠扇子。“身子一晃就生风,祛暑降温建奇功。待到九月秋风起,身居旮旯无怨声。”这首诗就是人们对扇子功用的生动描写。

  扇子是我们小时候纳凉的工具。那时候的扇子大多为蒲扇和棕扇。夏天晚饭后,暑热稍收,不过地面还是热的。不管大人小孩,人人手里一把扇子,轻轻地摇,凉风习习,好不惬意。

  现在很少见到那种手工扇子了。前段日子,忽然在朋友圈看到同事发了几张棕扇的相片,很亲切,便寻根问底。一个周末,在同事的带领下,我来到湘潭县云湖桥楠竹村,采访了一位手工制作棕扇的八旬老奶奶。

  老奶奶姓余,满头白发,一脸皱纹,见我要给她照相,有些拘谨。我说,您就像平常一样,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一边与她唠叨,一边拍照。余奶奶82岁了,耳朵有点背,漂亮的孙媳在旁边配合我的采访。

  老人七岁起就学做棕扇,已有75年历史了,可以说做了大半辈子的手艺。说起制扇,老人轻车熟路,如数家珍。

  做棕扇,首先是要采集棕叶子。棕树是亚热带植物,只有在天气炎热时节一个月才会长出一片新的叶子,一棵树一年最多能采下六七片叶子,两、三片叶子才能做成一把扇子。现在棕树少了,需要到处采购。目前,收购棕叶要0.7元钱一片。

  棕叶买回来后,用开水煮,煮上两三分钟,放在太阳底下晒,气温三十度以上的晴天,要晒四五天,连续曝晒夜露。等棕叶变白了,干了,将棕叶破开,就可以做扇子了。

  编制扇子还是很有讲究的。编的时候经纬交错,手脚并用,脚要踩实,手劲要均匀,这样编制出的扇子才能密实、均匀。如今老人每天能编二三把扇子,年轻的时候一天能编十多把。过去一把扇子只能卖块把、几块钱,现在能卖到15块钱。

  老人过去编扇子卖是迫于生计。现在做扇子对老人来说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精神寄托。老人现在儿孙满堂,儿贤孙孝,曾孙都有7个了,完全可以串串门、聊聊天或打打牌什么的,可老人总是闲不住。

  老人扇子做得十分好,拿在手里不仅很轻巧,扇起来也是觉得很凉爽,做工非常精致。

  临走的时候,我想买一把棕扇,老人说送我一把。我坚持付了款,算是表达对一位八旬老人、一位传统手工艺人的敬意!







欢迎光临 盛世湘黔网 (http://bbs.cnssx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