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贫乡镇巨变记”系列之十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熊江睿 周文君
自杭瑞高速开通后,贵阳到德江的车程由8小时缩短至3个多小时。高速公路给德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红利,沿途的黔东北畜禽交易中心、煎茶工业园、德江高家湾现代农业园区、城北工业园区以及城南新区陆续崛起。
然而,在德江县桶井乡,老百姓却还过着贫困的生活。桶井乡距离德江县城有1个多小时车程。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石漠化严重,加上基础设施差、群众思想落后,导致贫困程度深、人均收入低,被列入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成为德江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改变:“有路才有出路,有路才能致富”
桶井乡玉竹村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石窝窝,穷窝窝,乌江岸边的石坡坡;草不多,树不多,荒草荒山荒坡坡;乌江河,波连波,看着乌江缺水喝……”
玉竹村共有291户,7个村民组,共1089人,635个贫困户。2015年3月,田茂春被派到玉竹村驻村,担任该村的第一书记。刚来驻村的田茂春听到这样的顺口溜,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暗暗定下目标:一定要让玉竹村的老百姓脱贫致富,改变这种悲苦的现状,打造一个现代化新农村。“来玉竹村,我的工作是扶贫,任务是脱贫,目标是让老百姓致富、同步小康。”
桶井乡66条产业路全面启动开工建设(德江县桶井乡人民政府供图)
从修村级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产业着手,田茂春告诉记者,“修路!修路!有路才有出路,有路才能致富。”截至目前,玉竹村争取到新农村建设资金216万元,房屋立面改造120户。此外,还争取到100万元的乡村公路建设资金,打通了一直未修好的2.5公里“断头路”。
通过房屋立面改造,玉竹村有了现代新农村的气息,老百姓看到了好日子的希望。此外,在田茂春努力下,玉竹村争取到200万元资金,修建了一条5公里的产业之路,并牵头种植525亩脐橙、梦桃等精品水果,加快推进玉竹村休闲农业观光园建设,让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看到玉竹村的变化,看到群众的日子一天天变好,思想一天天转变,“再累也值得。”田茂春欣慰地说到。
在田茂春沾有泥土的驻村工作日记本上,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把贫脱,把贫脱,要把石窝窝变金窝窝;黄水果,绿水果,老百姓家的摇钱果;荒山变金山,石窝变金窝。”
在他的带领下,玉竹村村民充满干劲,产业发展正在改变着这个村的面貌,改变着这里百姓的生活。目前,乌江沿岸正以玉竹村为核心,重点种植湘柚等精品水果,并布局观赏性水果和花草,建成集生态、休闲、观光、采摘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
德江县政府党组成员、桶井乡乡长熊飞告诉记者,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桶井乡将发展12000亩精品水果产业,让产业促农增收,让贫困户如期脱贫,早日摘掉全省“极贫”的帽子。
信心:“说干就干、主动创业”
桶井乡场坝村属于二类贫困村,共有11个村民组,547户2072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334人,全村建档立卡300户1039人,现有贫困人口265户887人,贫困发生率48.45%。
为改变贫困面貌,场坝村全面推行新农村建设,进行危旧房改造,组装太阳能路灯、安装垃圾箱等基础设施。
玉竹村新农村建设房屋立面改造(德江县桶井乡人民政府供图)
“通过驻村干部的引导和技术支持,村民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从以前的‘坐、等、靠、要’改变到现在说干就干、主动创业。”场坝村党支部书记安刚说。目前,场坝村建有标准化温室大棚4个,占地17亩,使用面积5600平方,种植精品脐橙800亩,修建产业路2条,1.3公里。
德江县蔚然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以“合作联社+大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由场坝村党支部书记牵头,驻村干部做技术指导,共投资160多万元。目前有67头牛,每头牛利润1万元左右。
“最多的时候有200多头牛,现在是供不应求,客户主动上门来买,年收入11至12万,养牛比打工强啊!”安刚说。
据德江县农牧科技局工作人员、驻村工作组组长田波介绍,按照“干部帮一点、单位扶一点、农户出一点”的原则,场坝村给2016年脱贫贫困户补助87300元、1包化肥、1台节能灶,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并在全村贫困户投放基础母羊289只,合计人民币187850元。
同时,场坝村还组织村民技能培训,转移就业。“通过实施‘雨露计划’、畜牧养殖技术等培训工程,让45岁以下村民掌握1至2项生产技术,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进程。”田波说。
布局:“干部群众心连心,敢叫日月换新天”
一路从玉竹村,到场坝村,再到桶井乡人民政府,记者看到工程车不断来回穿梭,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轰鸣,工人们正堆砌边沟和堡坎……施工现场如火如荼。
德江高效农业园区(桶井)春耕忙(德江县桶井乡人民政府供图)
欢迎光临 盛世湘黔网 (http://bbs.cnssx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