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标题: 会讲湘潭话的小学生没过半? 让方言和普通话和谐共存 [打印本页]
作者: 沐雪儿 时间: 2015-5-28 19:38
标题: 会讲湘潭话的小学生没过半? 让方言和普通话和谐共存
[attach]1242[/attach]
□记者走访市内几所小学,发现会讲湘潭话的小学生没有过半
□专家:方言作为生活语言,可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亲切
红网湘潭站5月28日讯(湘潭晚报记者 范彭军)最近几天,湘潭晚报和湘潭在线连续刊发了有关湘潭方言的文章,引起众多市民关注。
如今,很多家庭从小培养孩子说普通话。那么,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对方言的延续和传承会不会有影响呢?5月27日,我们走访市内几所小学,调查湘潭方言在孩子们心中的“存在感”。
记者调查
会讲湘潭话的小学生没过半?
首先,我们来到了岳塘区湘机小学四年级四班。这个班有55名学生,经初略统计,能说流利湘潭话的只有25人,还有5人完全不会用湘潭话交流。
在岳塘区火炬学校二年级273班,共有学生52人,只有12人会说湘潭话。
除此之外,在雨湖区风车坪小学六年级207班,班主任黄老师介绍,他们班58名学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勉强会说湘潭话。
黄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经历。之前,学校排练舞蹈节目,需要录制一段背景音乐,里面有一段方言台词。“音色好的学生很多,可要挑出一个会说湘潭话的学生却非常难。”黄老师无奈地说。
而在雨湖区和平小学,五年级198班的班主任杨老师感受更加明显。“我们班总共59名学生,无论是课上还是课间,学生们都是用普通话交流,所有的学生都处在一个普通话的环境里。”
随后,我们也采访了10名家长。经记者初步统计,要求孩子学普通话的家长有7人。家长普遍认为,学好普通话,以后找工作、交际都方便,而方言只能在小地方交流。不过,也有3名家长力挺湘潭话。“方言是故乡的根,说方言让人更有亲切感。”
市民分享
有关“塑料普通话”的那些事
如今,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学说普通话。他们的父母说普通话还相对标准,到了爷爷、奶奶这一辈,就不太灵光了。
“说完前一个字,下一个字的发音还要想半天。”家住岳塘区下摄司的林娭毑说,每当和重孙交流,她就感觉压力很大。因为重孙听不懂湘潭话,林娭毑只好“霸蛮”说两句普通话。“搞得重孙对我都没那么亲热。”
“有些人说的虽然是普通话,但一口湘潭腔,外地人估计也听不懂。”雨湖区砂子岭附近居民周先生说,比如,“我还是‘晕神不清’。”“这位女士,您的钱包要‘铁’啦!”“听说明天要‘落’雨了?”……
云塘街道公园社区居民彭先生从小在湘潭长大,自我感觉普通话还可以。但是他之前去北京学习,在一次与北方同学吃饭聊天的过程中,就遇到了尴尬事。“他们说我的普通话乡音很重,让他想起了奇志和大兵,我真是哭笑不得。”
专家
说普通话≠消灭方言
“现在,很多家长从小要求孩子说普通话。实际上,推广普通话并不等于消灭方言,学好普通话只是为了更好地与说不同方言的人交流。”湖南科技大学教授李忠初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虽然说普通话是大势所趋,但方言还是有一定用处的。所以,普通话和方言应该是可以共存的。”李忠初说,比如,为了方便交流,在教育、宣传、公务活动或是公共交际中,大家使用普通话;而方言作为生活语言,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显得更加亲切。
“当然,我们谈方言,并不是说普通话不好,而是号召市民对湘潭的方言文化有更多了解。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把方言当作一种文化现象,研究方言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更好地把方言传承下去。”李忠初教授说。
编后语
让方言和普通话和谐共存
老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方言承载了一个地方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记忆,也是维系地方民众之间感情的媒介和纽带。而推广普通话则是增进地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国家也在大力提倡。
方言与普通话怎样才能和谐共存?很长时间以来,这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实际上,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之间,并不存在冲突和矛盾。国家推行普通话,是要求民众在该说普通话的场合必须说普通话,私底下或其他场合的交流,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不会因为说普通话的人多,就要排除和消灭方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员流动的频繁,越来越多的方言正面对着退化甚至消亡的危险。地方传统文化有远离人们的趋势,这确实也值得人们深思。
欢迎光临 盛世湘黔网 (http://bbs.cnssx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