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长华作品 |
黄敏作品 |
贵州都市报报记者邬建玲
李屹摄影报道
10月24日,福建东南201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举槌,备受瞩目的石卿巨制田黄石赤壁夜游薄意摆件(340g)以1800万元起拍,最终以2070万元顺利成交。这枚大田黄在2011年秋拍曾以2012.5万元成交,在当时创下当代田黄成交之最。这块田黄的再次高价成交迅速引起藏石圈藏友们的关注。本期,让我们走进田黄的精彩世界。
“软宝石”田黄缘何如此珍贵?
所谓田黄,即寿山石中的特殊品种,产于福建寿山村坑头溪两岸水田及河流底部的沙砾层中,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田黄作为我国特有的“软宝石”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我国福建寿山一块不到1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此产量极其有限。明清各朝均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的玺印及艺术摆件。
在福建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乾隆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黄色的石头,还赐给他“福寿田”三个大字。乾隆皇帝醒后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这是一个“瑞兆”,但是对梦境中的情况,又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召集群臣给自己“圆梦”,一位闽籍大臣听后连忙跪倒禀告:玉皇大帝赐给皇上的一定是产于福州寿山的田黄石,因为这正合玉皇大帝赐书的“福寿田”三字。乾隆皇帝听后极为高兴,认为这确实是老天爷对自己的恩赐。从此,他在行祭天大礼的时候都要在祭桌中央供上田黄石。
其实早在雍正皇帝在位的时候田黄已经很名贵了,雍正皇帝甚至还亲自授予自己的13弟和硕怡亲王硕大的一对白田印章,可见田黄石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已经在上层社会上视如珍宝。
田黄价差大 如何来鉴别
作为“石中皇帝”的田黄石,历来价格不菲。田黄的质地优劣悬殊,价值高低差异极大,不能一概而论。
石形
田黄的母石为山料,呈棱角状,经过重力与水流的搬运及磨蚀作用,其棱角逐渐圆化,形成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的卵石(独石),呈次棱角状或次圆状。但在上板坑头附近出产的田黄石,有时也有棱角,这是因为这里接近溪流的源头,田黄石缺少滚动、磨炼的机会。
石皮
田黄长期埋藏在水田中,经风化作用,其外表通常会形成不同特征的皮层。根据皮层的厚薄,可分为厚皮(>1mm)、薄皮(<1mm)和稀皮(细雾状);皮层有单层皮与多层皮。田黄的皮色主要有黄色、黑色与白色。黑色皮俗称“乌鸦皮”;皮为白色而石色为黄色,称为“银包金”;皮为黄色而石色为白色,称为“金包银”。田黄的不同皮色可能与不同颜色的土质有关,即黄色的土壤形成黄色皮,黑色的土壤形成黑色皮。由于田黄普遍发育石皮,有“无皮不成田”之说,故石皮成为鉴定田黄的重要特征之一。
萝卜丝纹
采用透射光观察田黄的内部,其普遍发育似“萝卜丝纹”纹理,是非常重要的鉴定特征。田黄内部的“萝卜丝纹”多种多样,发育程度不同,按粗细可分为条带状、条纹状与细丝状;按形态可分为直线形、网状形与不规则形;按颜色可分为白色、黄色与棕色;按透明度可分为半透明与微透明。田黄基本上都具有“萝卜丝纹”,“无纹不成田”的说法成立,但不能绝对化。
红格(或红筋)
田黄的“格”或“筋”实际上是一种裂隙,这些裂隙在地表条件下,特别是水田里,普遍受到Fe2O3溶液的渗入与沉淀,被染成黄红色,故称为红格或红筋。但也有少数没有颜色,为白色裂隙,则称为无色格。田黄有红格(或红筋)的现象较普遍,也有“无格不成田”之说。
田黄名家作品 明起贵阳展出
田黄要展现自己的惊世之美,需要大师的精雕细琢。福建寿山石雕界在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只有9位,林飞家就占了两位——林飞和其父林亨云,而他的弟弟林东是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可谓“一门三杰”。
出身雕刻世家的林飞,得到其父真传,后入福建省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再至广州美术学院进修,师从王则坚、周荷生、梁明诚、潘鹤等名师,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博采众长的林飞在创作中大量以中国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开创了寿山石雕新的艺术领域。
1990年林飞作品《独钓寒江雪》荣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
1996年的《贵妃出浴》获“福州市工艺美术如意杯”特等奖;
2002年的《女娲造人》获“第三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金奖;
还有《万象更新》《四大美女》《贵妃醉酒》分别获中国宝玉石会“天工杯”金奖、“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金奖及“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金奖。
“创作就像行走,我从不去数走过了几步,也从不去计算雕过几件,只是因为喜欢,就一直继续着……”林飞这样总结自己40年来的创作之路。
明日起至11月2日,正值“小家碧玉”珠宝十周年之际,特别邀请到林飞及福建寿山石雕刻名家庄长华、黄敏等携带田黄雕刻作品近百件,在贵阳集中展出,至精至美,喜爱的朋友不容错过。
特别提示
田黄雕刻作品展
时间:10月29日——11月2日
地址:贵阳市市南路逸天城(保利国际广场)4/5栋8层11号贵熙珠宝内
咨询电话:85536333 13885126228
欢迎光临 盛世湘黔网 (http://bbs.cnssx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