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黔中水利从梦想变为现实 贵阳人未来将用这里的水

[复制链接]

9094

主题

919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5:0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十多年前,“引乌江上游三岔河水润泽黔中”,这个宏伟的构想,在贵州水利人的脑海中生根萌芽,但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这个构想一直没有实现。进入21世纪后,贵州水利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的机遇,从可研到立项,从勘测设计到立项审批,2009年11月,几代人的期盼和夙愿得以实现,贵州省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水利枢纽工程——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破土动工,经过5年多的建设,一期工程即将下闸蓄水。在未来,贵阳市民使用的自来水,除了来自“四大水缸”外,还有可能来自黔中水利枢纽工程。

  近日,贵州省水利厅请来三位老专家为大家讲述,50多年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所走过的风雨历程。



  远眺黔中水利枢纽工程


  源于一个构想的黔中水利枢纽

  今年87岁的王治平精神矍铄,对于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得知有记者采访后,为了确定黔中水利枢纽工程规划发展的各个时间节点,王治平多次跑到贵州省档案馆查阅资料。王治平是贵州省水利厅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3年从四川省水利局调入贵州省水利局,1989年从贵州省水利厅退休。


  等到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即将下闸蓄水,王治平已白发苍苍


  据王治平介绍,贵州省黔中地区以贵阳、安顺为中心,包括贵阳市区、安顺市区和六盘水市的六枝特区,安顺市的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西秀区、平坝县,黔南州的长顺县等,国土面积1.2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7.2%,是贵州省城市最密集、交通最发达、工业基础最好、人口最集中、耕地资源集中成片的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因地处苗岭宽缓山脊、两江分水岭河源地带、岩溶发育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山高谷深水源地,可利用的水资源非常紧缺,干旱频繁。

  为了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1953—1957年,贵州省水利局组织人员到乌江三岔河流域进行勘察规划,搞一个长堤坝灌溉工程,将这些地区的中小型水库连接成一片,捆绑形成一个大型工程。1959年12月,贵州省水利局形成一个规划报告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1960年1月,上级部门批复,同意将黔中灌溉工程列入当年的基础项目;同年2月,国家计委同意批复。“其实,当时的勘察规划主要是为了解决安顺市、镇宁县、普定县一带10万亩农田的灌溉。”王治平说,“没有想到在后来的规划中,水还可以到贵阳来。”

  “报告得到了上级部门同意,但批复文件却提到‘经费自行安排’。”王治平说,“当时中央没钱,贵州又处于困难时期,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钱去搞工程。”在之后的几年,项目就一直拖了下来。改革开放后,贵州省水利局再次提出修建黔中灌溉工程,但没有得到上级部门批准,要求先分散解决中小型水库,以解燃眉之急。

  但还没等到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从梦想变为现实,1989年,王治平退休了。如今,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即将下闸蓄水,王治平十分高兴,“当年经济困难,这个工程没有开建,但是贵州水利人一直没有放弃。现在,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圆了老一代水利人的梦想。”

  抓住机遇黔中水利50年圆梦

  贵州水利人一直没有放弃这个梦想,他们在等待中抓住了机遇。

  “2000年1月,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在筹备十一五规划时,将水利问题提到了较高的位置。”贵州水利厅原厅长朱开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朱开茗今年68岁,1998年至2009年,任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厅长。

  “既然国家重视水利工程,贵州省水利厅就得拿出一个像样的规划报告。这时,老水利人提到了‘黔中灌溉工程’这个项目。”朱开茗说,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型工程,特地请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对项目进行论证。2002年3月,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黔中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报告》,工程拟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包括水源工程、灌区及贵阳供水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包括灌区二期、贵阳供水二期、安顺供水工程。

  “这个规划报告一出来,就变了一个样,从一个单纯的农业灌溉工程,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水利枢纽工程。”朱开茗说,这是贵州省有史以来的最大水利工程。报告批复后,2003年9月,贵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从可研到立项,从勘测设计到立项审批等一共历时9年。“2003年至2009年,就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这是一个必要的准备工作。”朱开茗说。

  在这期间,贵州省水利厅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提出了一个符合贵州省情的主要矛盾——工程型缺水。“贵州省处于云贵高原的斜坡上,属于卡斯特地貌,尽管降雨多,但存不住水,更没有一个像样的大型水库储存水资源。”朱开茗说,因此在黔中地区建设一个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2009年11月,几代人的期盼和夙愿得以实现,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


  黔中水利枢纽建设工地


  “工程得以破土动工,但要从众多的规划报告脱颖而出,就要有创新的东西,这样才能得到认可。”朱开茗说,当时主要在两件大事上做文章:其一,提出人与水和谐相处的观点,规划到专题研究,保护生态环境要达到国家未来的要求;其二,提出以电养水,以水养水的观点。

  据朱开茗介绍,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位于黔中地区各市州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要求确保乌江上游三岔河的水质达标,将上游的洗煤厂、铅锌矿等厂矿全部关闭;各市州党委、政府还定期监督执法,以确保三岔河的水质达标。这个举措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认可,认为观念超前。在工程建设时,不能光伸手向国家要补贴,工程应该发挥更好的经济作用,由此,贵州水利厅提出了以电养水,以水养水的观点。经规划设计,在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大坝的边上同时修建一个发电站,用发电赚的钱来补贴工程,以减少投资;在以水养水中,尽量不浪费水资源,将水调入红枫湖。

  “我们还提前算好了未来的水价,以后贵阳市缺多少水,沿途用水单位缺多少水,都一一做了预测。”朱开茗说,这既保证了工程建设的健康运行,也能搞其他服务,比如在上游水源点建设风景区,沿途种植有价值的树木、中药材等。“两个观点的提出,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的认可,认为贵州水利人在动脑筋,基础工作扎实。从而在当年众多的规划报告中脱颖而出。”朱开茗说。

  另外,在这期间,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得到了水利部、中国工程院、长江流域委员会、珠江流域委员会、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及各级技术部门的大力支持,多次派专家参与到现场考察、调研、论证,比如大坝的选址、地质问题、水资源问题、水文环境、生态环境等问题,均设计专题进行论证。

  规划从构想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年76岁的周建国,搞了一辈子的水利水电规划,但他最得意的是,在他的主持下,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设计从一个“灌溉工程”的构想,经不断的修改完善,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63年,学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划的周建国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2001年任院长,2005年退休。

  “当年经济条件落后,开发难度大,制约了黔中水利枢纽工作的建设。”周建国说,2001年,周建国任院长后,主持了整个规划设计。“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当时要建设的只是一个10万亩农田的灌溉工程。”周建国说,随着时代的变化,为满足黔中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工程规划在不断修改、扩大、完善,最终形成了一个包括水源工程、灌区工程和城市供水工程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而工程的受益区从最初的安顺市10亩农田,扩大到贵阳、安顺、六盘水、毕节市、黔南5个市州、10个县(区、特区)。“这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周建国感概道。


  即将合拢的渡槽


  “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灌溉工程项目规划时,已经属于大型工程了,但受制于经济条件,再加上水利投资资金少,不具备开发建设的条件,提了也枉然。”周建国直言道,随着经济的发展,贵州各工业园区兴起,出现了工程型缺水,“没水咋办?要在规划思路上解决。”

  做项目规划需要资金支持,周建国向省水利厅提出了500万元的资金支持,但没有得到同意。不久,省水利厅领导找到周建国问道,“钱能不能少一点?500万的项目以前都没有搞过。”“要将项目规划搞下来,500万少不了啊,现在是要抓住机遇一次性解决规划问题,200万,300万,只能慢慢做了。”周建国说,最后,省水利厅还是答应了500万元的资金支持,毕竟在当时,100万就可以搞几个项目规划了。

  在周建国的主持下,工程的规划充分利用整个乌江流域的天然河道,一期工程选址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在贵州搞大型工程难啊,要跨河、跨沟、跨谷等,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南水北调’工程。”周建国说,在规划设计期间,光是设计图纸、施工图纸等就装了几大柜,而且都是两三米长的柜子。

  在规划设计中,关于水土保持、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等问题,周建国就主持了15个专题的研究,用专题来回答项目可行性。周建国说,特别是针对贵阳市的水资源问题,还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贵阳市未来的发展中,水资源的缺乏将日益严重,因此,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供水至贵阳市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布局,我们必要要考虑得更远一些。”周建国说。

  经一年半的努力,15个专题报告一次性通过。周建国还因此获得了发改委审批的优秀咨询成果一等奖。“这是我们抓住了机遇啊,没有省水利厅的那500万元规划设计经费,就搞不下去了,这是设计研究院全体员工劳动智慧的结晶。”周建国说,“在我退休之前能主持这个项目的规划设计,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它下闸蓄水,我欣慰了。”

  梦想从图纸变成现实

  罗亚松是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黔中设计处主任工程师,看着自己的设计从图纸变成现实,对他来说,是最大的享受。


  输水的干渠

  据罗亚松介绍,黔中水利枢纽一期输配水工程总干渠全长63.4公里,渠首设计输水流量为22.742m3/s,相当于每83秒就灌满一座标准游泳池。总干渠在输配水工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将平寨水库的水引入镇宁桂家湖水库,经泵站提水后再送入桂松干渠,最终进入贵阳市花溪区松柏山水库。两干渠通过管渠系统,向沿线9县、49乡镇及贵阳市主城区供水,受益人口众多,是黔中地区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总干渠沿线地形起伏大,沿途跨越大量沟谷河槽、交通线路,布置了各种类型的输水建筑物,共有34座渡槽,17条隧洞及2座倒虹管。“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总干渠的突出特点是渡槽型式多样、设计建造难度高,渡槽设计建造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罗亚松说,34座渡槽囊括几乎所有的渡槽型式,还有不少全国首创的渡槽结构型式,可以说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渡槽博物馆。
    另外,在设计建造难度上,总干渠众多渡槽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比如徐家湾连续刚构渡槽,单跨达180米,槽身距离地面最高达90米,设计承载能力是同类公路桥梁的3—4倍,这样的结构开创了渡槽设计和施工的全新领域;龙场渡槽则是世界上单跨最大的拱式渡槽,跨度达200米,距离地面最大高度130米,采用预制节段吊装法施工拱圈,节段吊装重量达240吨,在国内尚属首次。

  据罗亚松介绍,作为设计方,在相关技术领域进行了大量创新性研究工作,采用先进的建模和分析手段,联合科研院所和施工单位,实践应用了大量先进技术成果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如大跨连续刚构渡槽、大跨拱式渡槽、大跨简支预应力渡槽设计建造技术。系统性的解决了水利规划设计中高山峡谷地区长距离输水技术难题,一些以前仅能停留在纸面规划上的工程,得到了具备实施的可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