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高中毕业已六年载,闲暇之余,总不忘去母校——毕节市民族中学溜达两圈,重走那近千个日子里承载着梦想起飞的幽幽小路。 “师姐,学校门口有家蔬菜面,不知你是否有兴趣陪我一同前往品尝一番?”14级的小师弟张毅对我说。 “可以啊,你确定是蔬菜做的吗?”我半信半疑的说着。 “去看看不就知道啰!” 等候就餐的学生 出校门,沿着毕节城区滨河西路往拥军路方向走到潜龙桥桥头时,张毅指着里里外外都是人的地儿对我说:“就是那家。”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真是爆满。来到店门口,他友好的对老板吆喝道“叔叔,我们要两碗蔬菜面,一碗红烧,一碗香姑肉片”。 “好叻,稍等一下哈”,老板客气的招呼着。 “嘀嗒,嘀嗒·······十分钟已经悄然过去了,还要等多久呢?一会儿又得速战速决,下午还有事儿呢!”
细的蔬菜面 几分钟后,终于看到服务员端着热气腾腾的面朝我们走来,心里一阵窃喜。 “怎么样,师姐?”张毅看着我惊诧的眼神问道。 “嗯,看起来都很有食欲了,一会儿咱们得和老板聊聊这面条的故事。” 待店里已基本没人站着等了,老板便和我们聊了起来。老板名叫熊昌德,经营蔬菜面已经一年多。做蔬菜面的灵感来源于和朋友的闲聊,之后经过深思熟虑,说做就做。一开始只做几斤,都是自己吃,觉得还可以之后就推荐给顾客品尝,“没想到后来就没人吃白面条了”。而且每晚都会把买回来的蔬菜洗干净,送到餐馆对面的面条厂赶制,有细、中、宽三种类型。“一天大概能卖出40多斤食面,约300碗左右。来就餐的有附近居民、单位工作人员、的士师傅等。尤其中午,学生比较多,很忙;平时的话,熟客蛮多的,几乎每晚都是八点多差不多九点才关门。” “原材料很关键,必须是新鲜的蔬菜,让顾客吃出原汁原味的口感。”并且下一步将打算用心在饺皮身上,改变其单一的色彩。 蔬菜面的忠实“粉丝” “就跟家里自己动手做的一样,没有怪味。”某食品厂老板边吃边说。在附近单位上班的刘先生也表示,他是这里的熟客,几乎每星期都要光顾3—5次,“和普通面条相比,唯一不同的就是面条加了蔬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感觉吃了放心。” 为让更多人能吃到这绿色的面条,让其走入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熊昌德已注册了公司,打算扩大生产规模,走商业化道路,实行自产自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