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安顺:大山深处潜藏的古军事遗址——大坉山

[复制链接]

9093

主题

919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4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31 16:4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军事遗址的大坉门。

  树林茂密的大坉山上,藏着一座功能完好的古军事遗址。近日,贵州都市报记者跟随贵州屯堡研究会秘书长吕燕平及当地几位村民一起,走进了这座古军事遗址的现场。

  古军事遗址藏深山

  大坉山地处大屯村,离安顺市区约4公里。整座山方圆约4公里,高约500米,山上树木参天茂密。

  山势陡峭,林中小灌木密布,3位村民走在前面,边走边砍出一条上山的“路”。

  约爬离山底50米处,有一个关口。“这是第一道军事防线。”村民胡黄会说,这道防线的围墙绕山修建了一圈,全长约600米。

  记者看到,许多地段的外围墙已经倒塌,只有少量尚存。从现存的围墙发现,围墙约2米高、厚0.5米,全是用石头砌成。

  再往上走,就是古军事遗址的核心区,首先得进入一道宽敞石门,名叫大坉门,大坉门有近2米高,用开凿过的巨石块砌成,两边还各有一个门柱圆孔。

  胡黄会称,沿着大坉门又修建了第二道军事防线围墙,围墙约长400米,另一边,还有一个名叫小坉门的石门。记者观察发现,这道防线围墙也是用石头砌成,高、厚均超出第一道防线的围墙。

  据介绍,第二道军事防线内分别设有哨楼、营洞、垛口、营房、指挥中心、储物坑等实施,总分布面积近千平方米。

  用来防止暴乱

  74岁的村民周芝祥称,大坉山的军事遗址建造于清代咸丰至同治时期,是居住在大屯村的祖辈建造,主要用于防止暴乱。

  记者查询获知,清咸丰四年(1854年)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贵州爆发了长达近20年的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清廷调集数省之兵,才将起义平息下去,史称“咸同之乱”、“咸同之变”、“咸同之役”。

  “寨子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知道,这里叫大坉古军事遗址。”周芝祥说,他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来这里玩,当时听村里的老人说,这是祖辈们修建用来抵御外敌的军事设施,还在里面捡到过废铁和铜钱,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稀奇,村里人也没觉得这个地方有什么特殊。

  周芝祥说,近五六十年来,围墙、哨楼逐渐垮塌,营房被拆除,也没有人再去过问。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几位文物管理所的人来调查后,村民才获知这座古军事遗址的历史价值,才重视起来。

  据介绍,大屯村民为更好地保护军事遗址,每个月都要上山查看,对垮塌设施进行登记。“有村民提议,近期准备组织村民上山修复垮塌围墙等设施。”周芝祥说。

  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据了解,目前,像大坉山这样的古军事遗址在安顺并不鲜见。

  贵州屯堡研究会秘书长吕燕平称,大坉山是一个防御性的军事遗址,经实地考证,山顶上可容纳3000人左右,由于山势陡峭,易守难功,像这样的防御性军事实设,的确对躲避战乱的大屯村民来说是一个理想场所。

  吕燕平说,从军事防御遗址建筑来考证,大屯祖辈村民将寨中的建筑特点移植到防御军事建筑中,如军事遗址上大坉门、小坉门与寨子里前后两门取名一致,寨门建筑也相同等。

  同时,在防御设施上,设立多道关卡、哨楼、密布的枪眼等,也符合寨子构造的特点。

  大坉山古军事遗址结构复杂、工程巨大,是安顺西面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一处军事遗址,对于研究古代军事历史、屯堡人军事设施建筑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吕燕平建议,遗址虽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出现部分垮塌现象,但总体布局完整,保存基本完好,希望村民尽快申请立项,加大保护力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