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先例。”这是贵州省老龄办给赤水市民政局副局长陈艳的答复。 按照陈艳的说法,赤水虽然能达到申请全国长寿之乡的条件,但由于还不是贵州省长寿之乡,要跨级申请,在贵州还没有先例。 “如果先申请省长寿之乡,至少要耽误2年的时间。”陈艳说,这意味着他们还得重复做材料。 申请一时陷入僵局,到底该怎么办? 没有想到,赤水最终还是成功跨级申请了全国长寿之乡。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秘诀,就是赤水的生态打动了省老龄办。 赤水打造全域旅游,生态环境是重要一环,贵州都市报记者赴赤水了解到,一直以来,赤水都在高要求多措施的保护着生态,其高达80%的森林覆盖率,在贵州排名第一。 这也契合贵州“坚持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以及现在的全域旅游概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好贵州的青山绿水,为全域旅游营造良好形象。” 返璞归真的地方 为了打破僵局,陈艳想到的办法是邀请省老龄办到赤水实地走访。 “听说他们最近要到四川泸州考察。”陈艳接受贵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这里距离赤水很近,我们连忙邀请他们一定要来赤水看看。就在老龄办一位主要负责人的宾馆里,赤水市老龄办的成员们把事先准备好的申办资料和画册等详实的讲解了一遍。 这之后,省老龄办一行在赤水呆了两天,去百岁老人家里,看历史文化和大健康建设等。 最让这位省老龄办负责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赤水的生态。最后一站是赤水大瀑布,这位负责人走过瀑底,全身都湿透,但他仍旧兴奋的说,“你们这条件,申报应该没问题。” 精神紧绷的陈艳松了口气,最难的一关总算过了。 2014年2月,陈艳还记得是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 中国老年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受邀来到赤水,他的评价是,“真没想到,贵州还有这么一个神奇漂亮的地方。” 赵宝华说,这里气候宜人,空气中有很高的负氧离子含量,是天然氧吧,水资源充沛,3米以上的瀑布4000多个。“外地人来赤水很舒服,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除此之外,赤水典型的丹霞地貌,使其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这块红色土地形成了300、1000、1800米的三个台地,高山峡谷落差大,拥有生物的多样性,温润的气候和原生态环境使桫椤大量留存,还有130万亩竹林,是全国最大的“竹林之乡”。 这些都是赤水能够成功申请中国长寿之乡所打出的“生态牌”。 生态经受住严苛审核 2014年6月,申请材料成功递交后,专家组来到赤水审核。 “他们是非常专业并且苛刻的。 ” 陈艳说,比如他们会到每一个百岁老人家中走访,通过公安系统查询老人的户籍资料是否有改动的痕迹。 又比如,他们不止是看汇总的数字,还要更仔细核对佐证材料,比如疾控中心的取水点,要细到看一个月取水次数和对应的数值。 值得一说的是,从2006年开始,中国老年学会组织专家制定15项指标评价体系,赤水有13项都是超出标准的。这其中的森林覆盖率,标准要求达到21%,而赤水高达80%。此外,环境空气质量和生活饮用水质量都远远超出标准。 自此,赤水在2015年8月25日成为贵州第三个“中国长寿之乡” (另两个是石阡县和印江县) 。 如今,借助长寿之乡的名气,赤水开始打造康养旅游和山地旅游, “包括花海养生基地和12个高山休闲度假区正在修建, ” 赤水市旅游局副局长杨均说,这也是全域旅游的一部分。 多砍一根竹子都不行 除了陈艳,另一个对赤水生态颇有感触的就是梁盛。 他是环境工程师,也是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业务科科长,他在这里工作了19年。他曾经在保护区内“巡山”,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跑遍保护区内的3条主沟和5条小沟,脚上生满血泡,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连皮鞋都不敢穿。就是凭着这种一边数一边记的笨办法,他摸清了桫椤的数量是4万多株。 在植物界,桫椤被称为“活化石”。曾与恐龙同时代,繁盛于距今1.6亿年前的地质历史时期,是恐龙等大型动物的重要食物。赤水桫椤的分布比较广,生长良好,植株高大,密度也可谓甚佳,生态原始,环境优越。赤水也因此而被赞誉为“桫椤王国”。 当然,桫椤对生长环境也是有要求的。要有大树、要有溪流、要有山谷,温暖湿润。当然,更要有奇石,桫椤常常从石头中间生长出来。 现在,对保护区环境的巡防仍是他的工作。保护区内共建设了三个管理站,站上每周要巡护两次,巡护的内容包括对人员活动、狩猎和用火的监管、比如看到用火痕迹都要查。 有两个已审批的采伐作业区域,甚至对每天砍多少根竹子都有具体规定,还要对他们的砍伐数量进行检查。“多砍一根都不行。”梁盛说。 组合拳保护生态 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生态的保护措施只是赤水在生态保护工作中的一部分,他们更多的是以一种“组合拳”的生态措施。 赤水将该市国土面积的73%划为生态功能保护区,这个比例在全省居第一。关闭核心区一个年产值4000万元的水电站,投入3亿元对赤水河流的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投入8500万元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此外,还将该市国土面积66%的森林划为国家公益林,25度以上坡耕地一律退耕造竹,执行林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森林覆盖率只增不减。关停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32个,拒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25个。 在水源方面,建成日处理2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全部在线监测,关停了年提供财税收入上千万的一家企业的造纸生产线。对“废渣”和“废气”等也进行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 这样一系列的措施之下,赤水治理水土流失约800平方公里。通过“以竹伐木”每年替代木材60万立方米以上,相当于减少森林采伐6万亩。如今,地质灾害数量比退耕造竹之前减少35%以上,每年排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了近400万吨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