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贵州安顺:十年探索“双阅读”

[复制链接]

9093

主题

919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4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1 17:2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们在阅读。吴忠贤摄
“双阅读”活动。吴忠贤摄

从连一个简短的、完整的睡前故事都讲不好,到现在提起笔来动辄就是上千字的读后感——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刘芳来说,和孩子同读一本书,不仅让她找到了家庭教育的诀窍,也让自己爱上了读书和写作。

刘芳的女儿就读于贵州省安顺市第八小学,在母亲的陪伴下,她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如今,“双阅读”已经涉及了安顺6个县区,影响力也波及整个贵州省。志愿者团队也从2005年开始的不足20人,发展到今天的上千人,全年服务超过3000人次。

万篇读后感

打造“看得见的阅读”

“阅读不该是孤独的。” 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安顺市文联主席姚晓英是“双阅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早年她便和喜欢读书的朋友们约在一起,开沙龙,谈读书的感想和体会。作为家庭教育先进个人,姚晓英成功的亲子教育在朋友中很受推崇,也是读书沙龙的热门话题。她用自己摸索出的经验建议朋友与孩子同读一本书,交流读后感。

十年前,以书为媒,成为日后“双阅读”的雏形。姚晓英说,那时候小范围的沙龙,其实是在培养一个个阅读分子,是在探索全民阅读的路径。

所谓“双阅读”就是以家庭和学校为单位展开,通过家长和学生、老师和学生共同读好书,养成全民读书的文明习惯,并通过读后感的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完成对阅读书籍的主题提炼。“以书为友,学会表达。”这是姚晓英对阅读的准确定位。在她看来,读书能够使人明理,点燃生命之光。

去年,“双阅读”活动举办到了第七届。以“经典引领文明、阅读弘扬家风”为主题,西秀区向师生、家庭推荐了《平凡的世界》《小王子》等15本书,鼓励阅读并书写、交流读后感。

每个季度安顺市文联都会推出阅读报告书,从上万份读后感之中挑选出优秀的作品,结集成册。每年还会评选出好读书好孩子奖、好读书好家长奖、优秀辅导老师奖、优秀志愿者奖、优秀单位组织奖等奖项。

蔡官屯小学是西秀区蔡官屯镇中心小学,有师生2000多人。自2009年开展“双阅读”活动以来,这个乡村小学便成了西秀区的“阅读明星”。

小学以《三字经》等经典古籍为主要阅读书目,以班级为单位,组织阅读、收集读后感。在副校长孙小平看来,走进传统文化,不但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还能达到修身养性、完善人格的效果。

“以经典为友,以文艺为伴”,配合阅读活动,学校先后邀请多名安顺本地作家走进校园,为师生做阅读、写作培训。还特别组织了阅读文章的校园网络展示,配发文章点评,让热爱读书的家庭在这个平台找到交流读书的伙伴。

2012年4月,蔡官屯小学将师生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结集成册,教师的读后感结集为《敝帚自珍》、家长的结集为《温故知新》,孩子们的结集为《小荷才露尖尖角》。三本书成为教材,供师生交流学习。

陪伴阅读

专业志愿者团队“文人下乡”

看得见的阅读,是要求孩子们将阅读感悟形成读后感,让阅读的成果看得见;更为重要的内涵是,“双阅读”对孩子们成长的帮助效果也要切实可见。“纯净心灵、提炼表达、加强逻辑。”这是姚晓英期望阅读和写作能带给孩子的切实成长帮助。

让孙小平印象深刻的是自己教过的一个叫彭露露的女孩,最初很害怕阅读和写作。2012年“双阅读”活动走进蔡官屯小学,西秀区文联主席杨汝祥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写作课。“文艺偶像”来到身边,彭露露很受启发和鼓舞,她写的读后感《听杨十八的一堂课》被收录在册,后来还在贵州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并考入了重点中学。

与彭露露一样,全校学生在市区级各类比赛中也斩获颇丰,仅本学期学生在各级各类报刊中发表文章就超过100篇。

2009年起,西秀区文联在新浪网、黔风网开设专题博客,刊登邮箱收到的来自全市各地的读后感。文联的作家、工作人员自发组建起志愿者团队,为收到的读后感作专业细致的点评。同时,文联主办的杂志《黔风》为“双阅读”设专栏,挑选优秀的师生读后感作品进行刊登。这种“专家介入式”的读后感模式,又大大增强了“双阅读”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最让姚晓英自豪的是,她的志愿者团队是专业的文艺志愿者团队,这些志愿者包括作家、摄影师、书法家和退休教师,其中文艺界工作者超过八成。“他们到乡村、到学校、到社区,带书下乡,带文下乡,直接开班。”在姚晓英看来,文化能够真正下乡的前提是文化人下乡,这样的文化才是活生生的有人格魅力和温度的文化,才是有影响力的文化。

近几年,“双阅读”活动将关注的重点逐渐拓展到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双阅读”的更大意义在于对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扶智”。针对一些不善表达、内心孤独的孩子,活动希望通过陪伴式的阅读,鼓励孩子表达内心情感,实现自我治愈。

蒋平平是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除在安顺市西秀区宣传部担任本职工作外,他也是一名活跃的志愿者。走近农村的孩子,与他们分享读书体会,指导他们写作技巧,蒋平平说自己本身也是受益者,“感受和体会也是作家的才思源泉,我收获了最鲜活的情感和素材。”

去年,“双阅读”的志愿者团队辗转多地,作了超过30场阅读报告。但这相对于孩子们的需求还远远不够。

“志愿活动仅凭文艺志愿者的一腔热情,数量和活动时间并没有形成定式。”姚晓英坦言,“双阅读”活动遭遇瓶颈,缺乏体制和机制保障,无法形成定制。

深入各行业

开启全民阅读新时代

典雅的装修风格、明亮温和的灯饰、满满当当的书架,沙发错落有致地穿插其中,绿植成了最鲜活的点缀……这个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的别具一格的书吧,成了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另一张名片,也是法院干警们紧张工作之余的绝佳休憩、交流场所。

今年,安顺市的“双阅读”活动就是在这里启动。

安顺中院研究室主任张化冰是资深“书迷”,他和孩子也是“双阅读”活动的受益者。因为法理研究的工作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深度思考是张化冰的日常生活方式。工作之余来到书吧,品一杯茶、读一本书,是他最惬意的时光。

“在自发式、主动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只是帮助提供舒适的场所。”安顺中院政治部主任杨帆介绍,法官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他们需要大量的阅读,安顺中院一直以来有很好的读书传统,团支部也多次组织过阅读分享和交流活动。书吧的落成,为法官们研究案例、探讨卷宗、交流读书心得都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在此基础上,中院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进行专业性讲座,并组织法官撰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交流分享。

安顺中院的阅读状态,是姚晓英心仪的阅读的成熟状态。培养阅读的习惯和自觉性,并努力打造舒适的阅读环境,这是姚晓英和她的志愿者们奋斗的目标。

十年磨一剑,以“双阅读”为契机和抓手,“文人下乡、陪伴阅读”已经成为安顺市全民阅读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安顺似乎找到了开启全民阅读的钥匙。

蔡官屯小学,校长汪希飞以校园扩建为契机,规划了沿河的200米“读书长廊”,要为孩子们提供更优美的读书环境。

杨帆说,接下来要利用自动化借阅系统建成“智慧书吧”,用大数据手段打造“书香法院”。

而面对碎片化传播和多样化阅读的浪潮,姚晓英更为担心的是阅读习惯的丧失。在各个场合,她提倡回归仪式感的阅读方式,不以量为标准,而要从质上实现阅读效果,“哪怕你只读透一本书,那么这本书会伴随你终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