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治国理政新实践·贵州答卷:政府搭桥龙凤配 企业联姻前景美

[复制链接]

9094

主题

919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19:4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有龙井,西有凤冈。浙江以龙井为代表的产业模式,贵州以凤冈为代表的产品品质,两者相加,会给茶产业带来什么?且看——政府搭桥龙凤配企业联姻前景美


浙黔两地春茶凤冈“论剑”。



  贵州茶品质优良。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

  茶海之心,仙人岭下。杭州市西湖区与遵义市凤冈县,两个相隔千里的区县,因为一片小小的茶叶联系在一起。

  龙井与凤冈的话题,要从2014年说起。

  2014年2月,贵州省领导提出“东有龙井,西有凤冈”的命题,并寄予厚望说“龙凤配”这篇文章要深化做、大大做。

  2015年7月,杭州市西湖区受邀考察凤冈茶产业,当年10月,两地在杭州共同举办首届“东有龙井、西有凤冈”品牌文化交流论坛,联合发表了《“东有龙井·西有凤冈”战略合作五年行动纲要》,提出未来五年,两地将从茶旅游、茶文化、茶品牌、茶工艺、茶市场和交流联系机制等六个方面加强合作,不断扩大“东有龙井·西有凤冈”的影响力。

  2016年4月,20余家浙江茶企组团进入凤冈,开始他们历时三天的茶产业考察之旅,来自浙江和凤冈的8家茶企签下合作协议。

  “龙凤配”,配出新篇章。

  龙凤配促成春茶“论剑”

  4月18日,凤冈县永安镇茶海之心景区陈氏茶庄内高朋满座。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省农业厅、贵州省农委主办,凤冈县政府承办的“东有龙井·西有凤冈”2016年浙黔茶界交流品茗会,在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隆重召开。

  来自省内外100余名茶商代表、茶界专家,纷纷围桌而坐,品香茗、话茶语。

  茶席上,来自西湖的龙井、贵茶公司的绿宝石、野鹿盖的红茶、浪竹的明前毛峰、馨力康的“奇香”,五支茶样一一排列。

  演讲台上,龙井茶传承人戚英杰、贵州贵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生产总监牟春林、贵州野鹿盖公司技术总监曹坤根轮番上台,分别介绍龙井茶制作工艺绿宝石产品特点及制作工艺、讲解锌硒红茶制作特点及前景……

  揭开茶盒,茶香扑鼻。首先进入眼帘的便是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戚英杰从1600公里之外带来的西湖龙井茶。

  叶形扁平光滑挺直,色泽黄绿光润。细细品下一口,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而饱满。

  贵州贵茶公司的绿宝石则呈盘花状,颗粒紧实,犹如一颗颗绿色的宝石。开水注入白瓷碗后,一颗颗宝石自然舒展成朵,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醇厚。

  这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采用一芽二三叶为原料获得国际金奖的绿茶,彻底颠覆了传统名优绿茶钟情独芽的倾向,也彻底颠覆了浙江茶商对贵州茶的印象。

  “以前觉得贵州绿茶有些涩,不过这款茶口感很不错,对消费者来说性价比很高”浙江诚贸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英评价。

  贵州野鹿盖公司拿出的则是谷雨前采自野鹿盖有机茶叶基地的一芽一叶制作的红茶,条索紧实,完整,茶汤金黄明亮,回甘持久,泡了五六次仍滋味无穷。

  浪竹有机茶叶公司呈现的则是采自一芽一叶的明前毛峰,色泽灰绿油润,栗香高长,沁人心脾。滋味鲜爽润喉,汤色黄绿锃亮,叶底嫩绿耐泡。

  最后一款是产自凤冈县绥阳镇馨力建茶叶公司生产的锌硒茶“旗枪”,旗为叶,枪为芽,这款标准的一芽一叶扁形茶口感与外形与龙井极为相似。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生产的春茶为何登上浙黔茶界交流品茗会的大雅之堂?

  这款“旗枪”正是传统龙井茶制作工艺与凤冈锌硒茶青的完美结合:品滋味,西湖龙井鲜爽甘醇、回味无穷;凤冈“旗枪”鲜爽润喉,毫不逊色。

  龙凤配带动浙商西进

  倒出一盘自家生产的“旗枪”,凤冈县绥阳镇馨力建茶叶公司老板康力健告诉记者,这款茶正是利用“龙井43”茶青,使用传统龙井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新茶。

  2015年,“东有龙井·西有凤冈”成为浙黔两地茶商热议的话题。务实的浙江茶商已经开始了西进之路。

  2015年7月开始,来自浙江东阳的茶商吕万峰先后两次考察凤冈,吕万峰直言,他看中的,就是凤冈的气候和环境。这里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海拔适宜种茶,周围没有大型污染企业。

  今年2月,吕万峰带着一套龙井茶生产设备和5名技术工人进驻馨力康茶厂,收茶青、制茶叶,短短两个月,就加工了15000斤干茶。

  这么多干茶,怎么卖?

  面对记者的疑问,吕万峰赶紧回答:“不用愁,这些茶还没做出来,就被预定走了!前两天才接到两笔订单,要5000斤干茶,还没来得及做呢!”

  做了28年龙井茶的吕万峰深知,什么样的原料能够制造出最好的龙井茶。

  吸引吕万峰的,不仅仅是凤冈茶青优质、富含锌硒,还有其实惠的价格。

  在当地,一芽一叶的春茶茶青价格30多元一斤,加工成干茶成本价不超过180元,200多元的批发价,三四百元的市场价就能买到高品质的贵州绿茶,对消费者而言,最实惠不过。

  作为吕万峰的合作者,馨力建茶叶公司老板康力健也有自己的打算。

  “这批茶青生产的茶叶虽然是传统的龙井工艺,却打着‘凤冈锌硒茶’的招牌,就是想明明白白地告诉消费者,这些茶叶产自贵州凤冈,是富含锌硒的健康茶。”康力健说。

  吕万峰和他的技术工人入驻绥阳镇短短两个月,却给康力健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馨力建的茶叶加工厂自有茶园面积不过300多亩,每年最多加工春茶五六千斤,同时,还要想方设法跑市场;浙江茶商一来,不但带来成熟的加工工艺和设备,也带来了成熟的营销渠道。

  “他们的加工工艺、设备、人员的确比我们强!”康力健心服口服。

  而浙江茶商许才富,比吕万峰先行一步到贵州。

  13年前,许才富到湄潭收购茶青。3年前,辗转到凤冈,承包了1500多亩茶园。

  “凤冈的茶园,大多是2007年、2008年大规模种植的优质茶园,正处于盛产期。”许才富告诉记者,现在是各地茶商进军凤冈的最佳时期。

  在凤冈县的绥阳镇、新建镇、琊川镇、何坝镇,浙江茶商的身影随处可见。

  “东有龙井·西有凤冈”,两地品牌文化交流论坛从杭州的西湖之畔搬到凤冈的茶海之心,圆满举办了两届。

  如今,两地的交流合作已经从官方深入到民间,7家浙江茶企在凤冈落地开花。

  龙凤配配出绿茶新景

  龙井是历史文化名茶“西湖龙井茶”的原产地,凤冈是绿茶新秀“凤冈锌硒茶”的产地,一东一西,两处相隔千里的产茶之地,从未如此近距离地亲密接触。

  云贵川是公认的世界茶叶原产地,而西湖龙井则是中国绿茶发扬光大之地。

  历史上,贵州扁形茶的制作工艺深受龙井制作工艺的影响。

  1939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生产机构中央试验茶场在湄潭成立,紧随着1946年浙江大学西迁至贵州湄潭。

  两所国家级科研机构及大学不仅带来了茶叶种植技术、茶文化,更带来了西湖龙井茶制作的技艺,贵州茶叶因一大批浙江大学学者的到来而改变。

  上世纪80年代,从西湖畔的梅家坞出发,一批中茶所的专家深入贵州大山扶贫,不仅带来大批茶叶良种,科学的种植技术,更是带来一批批制茶师傅,手把手地教会贵州茶农制茶工艺。

  上世纪90年代,一批来自浙江的茶商悄悄进入贵州茶区,大量优质的茶青被加工成西湖龙井茶。

  从2007年开始,贵州茶产业突飞猛进。十年时间,贵州茶园面积从100万亩增致2015年底的689.2万亩,300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产业集群,400多万茶农通过种茶、制茶走上致富路。

  2014年,贵州省政府发布《贵州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全力构建贵茶品牌系列,重点打造“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等“三绿一红”重点品牌,大力扶持“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石阡苔茶”、“瀑布毛峰”等十个公共品牌。

  在打造自有品牌的同时,贵州近700万亩茶园也以开放的姿态、广大的胸怀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

  如今,在贵州的茶山上,来自福建、台湾、浙江、广东、四川、重庆的茶商云集。

  他们带来最先进的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的加工工艺,深刻地影响了贵州茶产业的发展。

  2016年初,知名茶企福建正山堂经过数年考察,最终和普安缔结良缘,正式签署“正山堂·普安红”茶产业项目合作协议。

  正山堂选择普安作为合作对象,是因为他们多次试验后发现,普安的茶青能够生产出高性价比的红茶产品;而普安愿意与正山堂牵手,则看中其丰富的红茶研究经验和完善的销售渠道。

  在2016年“东有龙井·西有凤冈”品牌与茶文化交流论坛现场大放异彩的邵氏茶酒,同样是茶产业“东西合作”的典范。

  2015年8月,香港邵氏集团健康产业园贵州基地正式落成并投产,以邵氏茶酒为代表的茶食品、茶饮品、茶保健品、茶化妆品等茶叶深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地凤冈。

  该项目总投资达5亿元,涵盖茶园面积5000亩,拟建成以中国茶酒、茶系列产品生产基地、茶酒研究所、中国茶酒博物馆、茶叶展示中心、茶叶信息中心、茶叶贸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观光旅游中心的世界级邵氏茶农业产业园。

  对于此次浙江茶商与贵州茶商的亲密接触,杭州西湖龙井核心产区商会秘书长赵宏权乐见其成。

  赵宏权认为,西湖龙井茶园面积只有2万多亩,却有66家茶企,如此多家茶企密集于此,无异于“螺蛳壳里做道场”——天地太小了!西湖龙井影响着整个浙江茶产业的发展,也有影响全国绿茶发展的底气。

  在他看来,浙江茶人应该用更高远的眼光来看“龙凤配”,在政府之间、企业之间、茶农之间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让“龙凤配”流光溢彩。

  采访手记

  谷雨之前,正是浙江春茶采摘加工的黄金时节。

  在最为繁忙的日子里,20多家浙江茶企代表轻车简行,来到杭州以西1600公里外的贵州凤冈。三天的行程里,浙江茶人逛茶山、看茶企、品香茗、论合作,忙得不亦乐乎。

  “东有龙井·西有凤冈”,这一出“龙凤配”,终于从官方深入到民间。

  其实,东西部茶叶的合作在民间已悄然发展多年。基于贵州茶青的优秀品质,自福建、台湾、浙江、四川的茶商纷纷带着技术、资金、设备来到贵州,为贵州茶产业发展带来深刻变化。

  龙井和凤冈,虽然相隔千里,却朝发夕至。走出龙洞堡国际机场,“东有龙井·西有凤冈”巨幅海报便给来自浙江的茶商留下深刻印象。

  如何成就一段你情我愿、门当户对的好“姻缘”?

  浙黔两地茶商已经开始探索,两地原料与工艺完美结合的产品试出一条新的合作之路,贵州大面积的优质茶园成为为浙江茶商理想的原料基地,来自东部的制作工艺和成熟的销售渠道为贵州茶的加工销售解除后顾之忧。

  时至今日,贵州茶园已接近700万亩。

  在打造品牌的同时,开放怀抱,学习最先进的制茶工艺,把贵茶出山之路拓得更宽。

  可以说,贵州茶有多少面积,对外开放的胸怀就该有多大。

  和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茶企合作,才能走出一条贵州茶由大到强的发展之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