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时,遇市文联主席周小鸣先生,问及近况,相叙甚欢。周主席邀约共助罗含文化推广事宜,诚觉此事颇有意义,工作之余亦可发挥些许余热,遂欣然应永。 无须遮掩,于罗含、以及罗含文化,本人几乎无知,更不识。近时,参加了些推广活动,参阅了些书籍资料,终有几许肤浅认知,稍慰。 同时亦有了解,市里在罗含文化研究和推广方面开展了不少工作, 05年成立筹备小组,11年成立研究会,历时已十余载。然进展不甚理想,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原因多方面,其中对罗含及其文化认识不足,没能统一思想,没能形成一致的推广力量,应是重要原因。 推广、研究罗含文化,其实是挖掘文化的过程。关于挖掘罗含文化,愚有几点思考: 其一,有价值的才有挖掘的价值 据《晋书》文苑列传记载,罗含,字君章,衡阳郡耒阳人也。生于西晋惠帝元康二年(公元292年),卒于东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公元372年)。历任郡主簿、郡从事、州主簿、征西参军、州别驾、尚书郎、郡太守、郎中令、散骑常侍、廷尉、侍中、长沙相等职,加封中散大夫。 罗含,中国山水散文的创作先驱,被誉为东晋第一才子,有“湘中琳琅、江左之秀”之称,是湖南第一个哲学家,所著《更生论》是湖南最早、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湘中记》三卷是第一部关于湖南地理的著作。作为一个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罗含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其思想、著作、历史贡献、逸闻趣事,有较大的文化价值、历史研究价值、文明传承价值,其发掘推广价值毋容置疑。
其次,有价值的挖掘才有价值。 玉不琢不成器,剑不磨锋不利。世间诸多奇珍异物,埋于青山,沉于谷底,被尘土掩埋,被石砾包裹,如不好好开采挖掘,如不好好去垢打磨,纵有无量价值,无人识、无人知,也是一名不文,终是枉然。 沧海桑田,世事迁延,罗含,这个曾经闪亮过华夏大地的星星,经过一千七百余年风霜雨雪,一样如一粒尘埃,渐渐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被后世淡忘。 文化,需继承和发展,需借古催新,需一脉相承。如此,要求我们吹掉浩繁复杂的历史尘埃,磨掉尘封已久的岁月锈蚀,露出其火焰真身,还原其如玉面貌。 就只如日,望之如月,只有走近罗含,才知晓其《更生论》,如何“括囊变化,穷极聚散”;才知晓其 “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如何自此后藻思日新;才知晓其“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栖集堂宇,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如何感念德行之化;才知晓其“转州别驾。以廨舍喧扰,于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伐木为材,织苇为席而居,布衣蔬食”,如何体味晏如之乐也。 通过挖掘,才知道罗含年迈,桓温总揽东晋朝政,势力如日中天时,本为桓温心腹的罗含,却主动请求退隐耒阳老家,认识他不恋权势的高贵品德;才知道莅临新淦县,新淦百姓因宿愿纷纷贿赠于他时,罗含盛情难却,将礼品收下,离开新淦,把礼品封置起来,分毫未动,领略他不贪钱财的高尚情操。才知道罗含在永和四年,巧妙保护名士谢尚,缓和当时两大势力矛盾,促成政治和谐,政权稳定,体会他识大体、重友情的侠义情怀。 这些都是表层的,或露角于外的,还有很多埋葬很深,被历史碎片厚厚压在底下的,挖掘起来自然要费些周遭。 只有通过挖掘、研究和推广,逐渐尘封的封建政坛道德楷模罗含,形象才会越来越清晰,才会辉耀后代。罗含文化,才能抽丝剥茧,正本清源,越来越体现其历史价值,为世人所普遍传颂。同时,罗含文化才能与现代文明找到一个契合点,相互交融,相互辉映。
再者,有价值的挖掘后更有价值。 文化挖掘也好,推广也好,不是为了挖掘而挖掘,不是为了推广而推广,在于把他内在的、本质的、核心的东西挖掘出来,加以推广,使其价值更大化,起到一个传承文明、雨露后世的作用。 罗含的《更生论》,阐述了万物更生的原则、规律及其性质,强调天是物质的,是万物之和,是现实存在的,是一种大胆的、进步的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的因素。这种包容性的发展观,极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罗含的《湘中记》,记述了湖南的山川、特产、民俗、古迹等,是湖南最早的一部古代地记,是中国山水散文创作先驱,是后世修志的范文,为中国山水散文的创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领军作用。 在挖掘和推广中,彰显罗含对于后世道德楷模作用的同时,罗含文化影响更集中地体现于他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贡献上,更高地体现其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挖掘和推广,本身就是价值的延伸,价值外延的扩大。《红楼梦》,鸿篇巨制,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和价值无与伦比。《红楼梦》的研究、挖掘和推广,成就了一个专门的文学流派——“红学”,“红学”的历史地位和文学影响,同样不可小觑,同样成为文学瑰宝,其价值不可估量,直接让“红楼梦”的价值得以扩大和延伸。罗含文化,通过挖掘,也可更加凸显其内在价值,影响现实文化的繁荣发展。
最后,有价值的谁挖掘谁获有价值。 “要想富,先修路”,改革开放之初,这是大家都能明白的普遍道理。但是,如果说要修一条精神之路、一条文化之路,修一条直达先贤,让先贤们能走到我们身边的路,很多人就不会理解了。换言之,我们热衷于开金矿、银矿,开煤矿、锰矿,如果要开一个文化矿,去挖掘精神宝藏,挖掘文化宝藏,诸多人可能就缺乏眼光和思路了。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行程大半个中国,郴州汝城人,独树一帜,大力兴办红色旅游。仅仅凭借“半床被子”的故事,硬是在经济并不发达、交通很不方便的文明乡,打造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红色旅游产业。 同样是古街古巷,长沙市望城人,善于挖掘整理,硬是把靖港镇,打造成4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天天游人如织,商旅极其繁荣发达。 当我们还在为要不要挖掘罗含文化而犹豫不决,或者为由谁主导推广罗含文化而举棋不定时,郴州汝城,为推广周敦颐文化,濂溪广场,濂溪公园,濂溪书院,一系列设施和建筑早已完成,正笑纳百方宾客参观学习,其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早已盈生。 文化之路蕴含魅力,也充满崎岖,许多辉煌的脚步需踩过荆棘,踏平藩篱,才能开辟神奇之路。目前,我市的罗含研究,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罗姓宗亲文化研究,推广进度及效果不佳可想而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大道至简,曲径通幽,文化建设,将遇井喷式发展黄金期。 罗含,是罗氏宗族的罗含,他的子子孙孙,大部繁衍生息在耒阳这片土地上。罗含,也是耒阳人的罗含,他从这片热土上出生、成长以及落叶归根。对于罗含文化的发掘、研究和推广,应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战略之中。当然,包括蔡伦造纸、庞统执耒、张飞巡耒等等文化的发掘和推广,也需有个统筹安排,唯如此,使文化事业快速推动,让我们早日收获先辈们留给我们无穷的宝贵财富!(伍艾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