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怀化沅陵茶王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1051

主题

1067

帖子

334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9:1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沐雪儿 于 2015-5-13 19:13 编辑

人民网怀化5月13日电 不到沅陵,不知碣滩茶香。4月25日,沅陵龙舟广场茶香弥漫,一场盛大的茶王赛在这里举办,县内40名制茶高手会集,比拼技艺,争夺桂冠。

“沅陵产茶量不大,但整体制茶水平相当高,在湖南不多见,不愧名茶故里!”在审评现场,当4个茶王、16个一等级奖、9个二等奖一出炉,省茶叶专家徐仲溪发出由衷感叹。熟悉沅陵茶业的人们发现,这群王者英雄中,有几位身份特别,带着好奇心,记者一路追访,听他们讲述茶王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城头又夺大王旗

有些时候,一次夺冠是个偶然,但对于碣滩茶场来说,连连博得头筹,却是必然。帮碣滩茶场再次拿下茶王,登上“王中王”宝座的是7号选手李春平,初见他,给人第一印象就是腼腆,记者给他拍照,很难抓到他笑得灿烂的镜头,问到感受,他只是平淡地回答一句:“没想到!”

今年41岁的李春平,是个老员工,以前一直在场里干些挑水、烧火等跟班打杂的活,最近6、7年开始跟师傅做茶,去年升任场里制茶组长。他说,自己的技术来自师傅多年手把手地教。李春平口里的师傅,指的是沅陵县茶叶办茶叶高级工程师谢长清,从1981年开始,他一直被聘为碣滩茶场顾问,今年60多岁的老谢,每年春茶采摘期间,照常去场里呆上十天半月,凡代表县里参加评茶比赛,他都亲自做样品。

谢长清坦承,为“救活”碣滩茶场,把碣滩茶做成今天这样响亮的品牌,自己奉献了一生精力。

1981年春,在县农业局工作的他,从农业厅反馈消息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向周总理打听碣滩茶的事,非常兴奋,这个学茶出身的年轻人再也坐不住了,连打4个报告,辞去单位会计,带着满腔热情,来到碣滩开始他的碣滩茶复兴计划,一干就是一辈子。当时,茶场完全手工制茶,为钻研工艺,谢长清经常通宵达旦试验做茶,他还借每年到省里培训机会,拜全国著名茶叶专家刘先和为师,虚心请教技法。几十年摸爬滚打,他练就一手制茶、种茶、评茶硬本事,培养徒弟几十人。

1983年,碣滩茶参加评茶会,首次获得全省“名优茶”称号,前年夺得上海世博会特别金奖,去年荣获第十届国际名茶赛金奖和武陵山“神龙茶都杯”茶王。碣滩茶场从1973年恢复,到如今已拥有上千亩茶园,厂房和设备实现现代化,场里生产的招牌绿茶“一号毛尖”,由2001年以前年产销10来斤,已增至800多公斤。

其实,碣滩茶场这次派一位新手比赛,现任场长李树泽比选手李春平感到更有压力,参赛前一天,就李春平演练“成绩单”,他把谢长清请到现场指出不足,并透露大实话:“碣滩茶场多年荣誉不倒,我担心阳沟里翻船,守不了大奖,砸了碣滩茶牌子!”康熙四十四年,《沅陵县志》记载:“茶,结潭为上。”同治十二年续载:“邑中出茶处多,先以碣滩产者为最,后界亭茶盛行。”碣滩位于沅陵北溶乡沅江边,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因产茶出名,一代代碣滩人为茶生,为茶死。

为保证绿茶品质,多年来,碣滩茶场坚持以手工制茶为主,机械为辅,对茶叶种植、培管、采摘、制做环节严格把关。因为鲜叶验收不合格,李树泽经常“刻扣”采茶人工资,得罪不少熟人朋友,由于杀青温控不准,他毫不留情叫本场员工多次返工。

在审评现场,记者注意到,按照色、香、味、形和叶底5个指标,李春平做的绿茶,专家打出的分数一路领先,特别是在鉴定色、香、味环节时,7个专家同时举起大拇指。

夫妻上阵双斩关

如果不解头巾,即便站在面前,记者也很难认出茶王大赛一等奖得主李有志。他高高个子,浓眉大眼,花白相间的民族服穿在他身上,苗家汉子的精气神全出来了。在颁奖台上,他是所有参赛选手中笑得最自然、最富有表情的一位。

站在旁边的女选手是李有志的爱人舒小莲,个子不高,但手艺很精,这次大赛上凭借20多年做茶经验,从14位女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女茶王称号。夫妻双双夺魁,在李有志看来并不稀奇,自信源于他们对制茶技艺娴熟掌握。“没有金钢钻,揽不了瓷器活。没有几十年硬功夫,茶王不容易到手!”

今年47岁的李有志,20几岁开始和爱人在本村麻埠琪组茶场谋事,那时候完全手工做茶,每年清明、谷雨期间,为给场里赶做春茶,每人要做几百斤鲜叶,一个晚下来,双手几乎被热锅烫熟。有时白天师傅传授的要点没领会透,回家后夫妻俩把铁锅架上火炕,抓把茶叶又开始琢磨,一锅不行来二锅,二锅不行试三锅。

师傅领进门,修炼靠个人。在李有志看来,一个做茶好师傅出成,一靠勤奋,二靠悟性。由于勤奋好学,爱人舒小莲这么多年一直是茶场师傅级茶工,虽然他亲手做茶时间不多,但长年搞管理,也锻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茶叶哪个地方没做好,他一眼看清,当场指出毛病。

李有志把做茶比作读书考试,只要平时苦练功夫,对火候掌控、揉练用力轻重和茶叶大小等环节心中有数,不管老师出什么考题,都能从容应对,而且“成绩”很不错,这才算是真师傅。

“你看,这杯茶的汤色从上到下都清亮,如果手工不到位,泡出来的效果就会浑浑沉沉,好像茶水里有一层雾。”记者采访时,李有志顺手把刚泡好的一杯绿茶端起来现场讲解,他说,做茶第一个关键是杀青,懂得把握火候长短,“一分钟和一分零五秒两种杀青时间,效果都会不一样!”其次是揉茶用力轻重问题,揉重了影响茶味,泡好的茶会出现涩口,颜色不鲜,浑汤不明亮。

在这次正式比赛前十几分钟,记者看到,李有志两口子蹲在一块,研究参赛茶叶。比赛令下达后,他们没有急着下锅,而是细心筛选茶叶,把老梗、大叶和单叶统统去掉,然后开始进入步骤。做到第三锅茶叶整形环节时,舒小莲听到茶场老板胡文在一旁打气:“我看了他们,很多老手今天失误,你进前4名,没问题!”记者趁机让舒小莲给自己做的茶打打分,她谦虚地回答:“70分!”

这两天,不少朋友和同行给李有志夫妻发来手机祝贺短信,有的问得多少奖金,有的问他们请客摆几桌酒席,有的夸他们夫妻给碣滩茶原产地人长了脸……讲到这些高兴事,李有志哈哈大笑起来。

“老板选手”捧大奖

心归茶园天地宽,这话用在五强溪茶叶大户张长青头上,一点不夸张。为一心搞茶,他把财产、事业和家庭,全部搭了进去。

参加这次全县茶王争霸赛,对他来说,起初愿望只是一次锻炼机会,没想到初试身手,却抱回来一个一等奖,其实理由很简单——成功最终会眷顾执着的人。

今年将近50岁的张长青,6年前把金厂收购后所得的200万元补偿,义无反顾砸进开茶园、办茶厂中,为此,老父亲骂他是个“败家子”,母亲一气之下跑到桃源跟妹妹住上大半年,爱人分道扬镳。这几年为抚育茶园、建厂房、添生产设备,他借款近200万元,从昔日“财主”变成“穷光蛋”。

“如果人生只能干好一件事的话,那么我选择搞茶,哪怕身败名裂、家徒四壁,我也不后悔,因为我留给子孙的是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财富!”张长青是个敢说敢做的硬汉。

请不起师傅,张长青自己学。这几年,每到做茶季节,他开车穿梭全县一些茶厂看人家如何做茶,上门虚心请教师傅,回来后自己关在家里一个人揣摩技术,还几次主动报名到省里参加制茶培训,他说:“用心做茶,成功自然有三分!”

比赛当天,记者对张长青这个新手并不看好,倒是他身边的陈明龙、李右海等几位老手成了关注焦点。第一轮出锅,张长青感觉杀青过了点,但他没泄气,继续埋头做工,他后来说:“当时我没有压力!因为拿不拿奖不是参赛的目的,关键是参加比赛过程中是不是用心了,就算失败也不是丑事,不在乎别人是否看好我!”

3年前记者采访还在抚育茶园时的张长青,他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我要求自己永远做一个手心向下而不是手心向上的人,因为施比受更重要。人生并不是你赢了别人多少,而是你实实在在比别人做了多少!”对张长青这样一位陌生“创客”,在旁人眼里,参加比赛赢在态度。

“既当老板,又做选手,参赛不计名利,创业不等不靠,他身上这股精神就是可贵的茶文化精髓,是全县所有茶人值得学习的榜样!”评价张长青这次意外获奖,茶王大赛审评专家谢长清由衷夸赞。

张长青告诉记者,他的600多亩新开茶园去年开始进入采摘期,今年已产销将近1600斤春茶,再过两三年,应该可以走出困境。参加完茶王比赛当天,张长青匆匆赶回五强溪,他说:“名声是自己打出来的!现在是做茶关键当口,每个环节都得把关,我才开始起步,必须扎扎实实做良心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