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贵阳:都市新田园 农业升级版

[复制链接]

9093

主题

919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4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7 14:1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镇市蔬菜园区

  

   乌当区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

  

   乌当区羊昌园区花卉展示

  

   清镇市乳品园区奶牛养殖基地

  

   息烽红岩葡萄园区观光长廊

  核心提示:“十三五”期间,贵阳市将以“园区生态化、农业都市化、技术标准化、产业特色化、发展融合化、投入多元化”为引领,立足服务城市,大力发展精致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打造贵阳市民的“周末花园”。到2020年,建成80个省级、市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粉红的桃花刚刚开过,紫红色的杨梅花又开了。3月26日,贵阳市乌当区阿栗村汪家寨,果园里,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感受春天的气息;果树下,美丽的姑娘沉醉在花的海洋;路边农庄,赏花的游客排队品尝地道的农家饭菜,老板娘说一天收入超万元。“贵阳农民真幸福!”结婚安家在汪家寨的退伍军人田维乾感慨道,村里家家有果园,无论农户家中,还是村庄环境都很整洁,城里人春季来赏花,夏秋来采果,过年来吃疱汤,村民住在花果山,富在花果山。阿栗村只是贵阳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贵阳市以都市农业、环境整治、“六个小康”为抓手,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快速缩小城乡差距,把广大乡村打造成令人向往的桃花源。2015年,贵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及装备逐步改善,农业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业园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50个,农村居民年均收入达11972元,在贵州省率先消除绝对贫困,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2016年初,贵阳富美乡村的大决战就已全面打响,专门成立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协调办,出台《贵阳市2016—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安排市级专项资金6亿元,以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交通干道沿线绿化美化、农村道路提等升级、城郊接合部环境改造提升等“七大工程”为抓手,与“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深度融合,在今后3年内将实现:建成5条美丽乡村精品升级版示范带,形成38条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带,新增140个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完成贵遵、贵瓮、厦蓉等27条主要交通干道两侧沿线绿化,沿线村寨绿化美化、房屋立面整治;围绕省城市民生活休闲需要,建成省级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41个;升级改造1800公里农村道路,全面提升农村交通、水利、住房、电力、通讯及其他各类村寨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完成85%以上行政村“脏、乱、差”整治,100个以上重要节点的房屋立面及环境综合整治。

  “3年后,一个升级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贵阳美丽乡村,将闪亮呈现在世人眼前,将会是贵阳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贵阳市农委主任田平说。

  2016年,贵阳市着力将农业园区与美丽乡村、旅游景区、示范小城镇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小镇经济,探索建立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就业市场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的“六个一体化”城乡发展新形态。从建设基地到打造园区、从特色农业到都市农业、从传统销售到农村电商,贵阳现代农业奏响了跨越式发展“三部曲”。

   村庄田园范:点亮乡村“吸引力”  

  观山湖区百花湖乡三屯村,只见太阳能路灯、公共厕所、文化广场设施齐全,处处干净整洁,犹如走进了湖边别墅区。5年来,三屯村着力实施环湖绿化、河道清淤等生态修复工程,建成垃圾中转站,无害化处理周边7个村的日常垃圾,湖区保洁覆盖率达100%,水质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目前,三屯村已投入1000多万元发展庭院经济,实施“三改”,村庄焕然一新,成为全市农村环境整治的标杆之一。

  2015年,贵阳市围绕重要公路沿线、园区景区周边、城郊接合部、集镇所在地村寨,在307个村、701个自然村寨开展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为主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整治,农村脏乱差状况明显改观,村容寨貌焕然一新,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有效实现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目前,贵阳市整合投入18.6亿元改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城郊接合部、集镇所在地、美丽乡村示范点村寨基本实现垃圾“村集镇运县处理”;新建卫生厕所万余个,新增污水收集管网202公里,建成饮水工程107处,解决7.4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拆旧建绿、见缝插绿,打造50多个绿化示范村;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及庭院经济、清洁工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51个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创建卫生乡镇40个、卫生村寨150个;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民俗风貌,推进村寨齐化、洁化、绿化、亮化、美化;新建村寨道路千余公里,改造危房1.25万户,建设小康房2500户,新增绿化5.5万亩,新建文化广场142个,共建成省级、市级生态乡镇5个、生态村79个。

  2016年起,贵阳市又积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创建“文明、卫生、生态”乡村寨,同时,力争到2018年,完成全市85%以上行政村的“脏、乱、差”整治。

   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致富力”  

  乌当区新堡乡马头村松树林组,路面宽阔整洁,一幢幢农家别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真个爽爽贵阳好去处。村民唐永未告诉记者,位于谷底的松树林组,直到2000年还未通公路,是全村最贫困落后的寨子。

   2009年,该村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60万元硬化通组路,接着又实施了农村清洁能源工程、房屋改造、乡村旅游扶贫、河道整治、串户路硬化等总投入超千万元的财政项目。如今的松树林,旧木房变成了小洋楼,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垃圾全部汇集后运到填埋场,昔日脏臭的阿渡河夏日泳者成群……成为贵州省有名的乡村旅游好去处。松树林组还结合当地丰富多彩的布依族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起农家乐、乡村旅社,全组每年旅游纯收入达300万元。

  小康寨的魅力不仅仅吸引游客,还吸引着众多客商。鑫隆公司等4家企业流转该组90%的土地,建起10个种植基地、5个养殖小区,全组大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当上了产业工人,人均年收入近两万元。

   3年来,“六个小康”让贵阳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寨喝上小康水、用上小康电、走上小康路、住上小康房。各区县积极推进“六个小康”,把美丽变成乡村发展的优势资源。

  花溪、开阳等多数村寨在“六个小康”支持下,新建了停车场、串户石板路、凉亭,家家户户建起了花坛,变成了贵州省的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明星寨。息烽县正依托贵阳“大数据”产业,计划投入300余万元,在坪上、红岩等6个村试点建设“云上息烽·美丽乡村”云平台,力争实现数据光网村村通、无线WiFi村村有,用美丽乡村生态文化、田园风光、基础配套等吸引旅游观光和投资。

   农业升级版:引领发展“辐射力”  

  3月27日,星期天,白云区牛场乡蓬莱村,河边的垂柳冒出了嫩芽,田间的藤蔓已爬上了架子,尽管薰衣草还未到开花季节,还是挡不住游人的脚步。成都游客陈先生说,在蓬莱仙界可以体验传统农耕生活,品尝纯正农家饭菜,观赏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

  5年前的蓬莱村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村民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2011年,该村立足都市农业打造蓬莱仙界景区,贵阳市请来专家团队,帮助他们制定了乡村旅游、高效农业规划。目前,蓬莱村已建成观光农业园区、智能玻璃大棚、生态餐厅、农耕文化馆等,景区水、电、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16家大型企业入驻,成为一个都市现代农业示范点和国家4A级景区,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

  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受益最多的,还是当地村民。蓬莱村民杨立斌等筹资80万元,在村支部带领下,成立蓬莱仙界旅游公司,承接园区安保、保洁等业务,开通观光车、修建停车场,公司年收入已突破100万元。“小康不小康,关键要看老乡的腰包鼓不鼓。”贵阳市农委负责人李宏清说,蓬莱村的实践助贵阳找到了都市农业之路。

  2014年以来,贵阳制定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推动农业园区向精致农业、休闲都市农业拓展,与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小城镇建设融合。如今,花溪区久安茶叶园区已成为茶旅一体生态示范区,息烽红岩葡萄园已成为集采摘、加工、观光、体验为一体的都市农业示范园区。贵阳市强化政策保障、规划编制和示范带动,积极办好农博会、农业嘉年华等活动,搭建农业招商引资平台。

   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共投入园区市级专项奖补资金1.45亿元,整合项目资金21亿元,拉动社会资本投入72.9亿元,加速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全市已投入121亿元,建成省级农业园区29个,入驻企业313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47个,累计完成高标准种植基地97.68万亩,带动农民49万人,完成总产值181.9亿元。

   贵阳市还抢抓大数据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农村电商“星火培训”、“村淘创富”等五大工程,让互联网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同时,引进“一亩田”、“黔山良农”等农业电商,建成苏宁易购贵阳馆、午当锄禾等一批园区农产品专业电商平台,打造多形式、多元化农产品销售渠道。 “线下体验带动线上购买,两个月间,我村蔬菜淘宝网店销出400件。”白云区牛场乡小山村支书张清友说。该村已在白云城区开设3家蔬菜线下体验店,引领这个传统蔬菜专业村走出了一条新路。目前,该村人均年收入超万元、村集体经济超400万元。

  在都市农业引导向下,贵阳市郊县农业产业结构已由传统的粮食、蔬菜、肉禽等常规农副产品转向修文县猕猴桃、乌当区无公害果蔬、小河区科技杨梅、白云区万亩花卉等名特优农副产品。目前,初步形成了5个优势产业区、6个特色产业带、10个特色产业板块,八成以上的农业园区具备都市休闲观光功能;知名品牌、特色优势农业已占全部农业总产值的80%,展现出“美了乡村、富了农民、好了城市”的省城农业新形象。

   贵阳现代农业5大抓手  

  突出大扶贫精准发力,率先消除绝对贫困。建立精准扶贫数据库,精准摸清致贫原因、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和落实项目、精准实施脱贫成效管理,在贵州省率先实现消除绝对贫困,提前五年步入小康。

  突出大数据引领发展,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实施贵阳现代农业大数据交易中心(贵阳国际“农业云”)项目;建成蔬菜保供基地专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37.7万亩红线保供菜地和1400多个地块的基础数据共享。

  突出“四个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农业园区、美丽乡村、“六个小康”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四个统筹”为重点,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120个,10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改善,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突出农业嘉年华活动载体,拓展农业多功能。2015年,成功举办首届农业嘉年华活动,带动农业业态从单一型的生产保供型向集新品种、新技术展示、都市休闲观光、电子商务、现代高效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新业态转变。

  突出农村电商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出台《贵阳市农村电商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建成1个市级农村电商线上线下交易中心、4个县级农村电商运营中心、100余个农村电商便民服务站和5个“村淘创富”示范村;建设白云现代农业园区贵州电商馆、乌当花卉园区农村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引入淘宝、京东等农村电商企业,培育“黔山良农”“午当锄禾”等本土农业电商品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