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湘西秘境中惊艳岁月的苗寨

[复制链接]

9093

主题

919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4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2 11:5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

这是一方远离尘世喧嚣的山水。

这是一个个见证了几百年沧桑岁月的苗寨。就像一个安然淡定的老人,脸上悄然享受着时光赋予的最美丽的皱纹。

濛濛烟雨中,武陵大山深处的苗寨格外静谧。寨边的小河是静的,环抱的青山是静的,鳞次栉比的老屋是静的;没有人声嘈杂,没有汽笛轰鸣,只有偶尔擦肩而过的苗人友善着微笑不语和那一缕炊烟透过青瓦袅袅飘起。

一、石头垒就的“齐心村”,形如隔世

在莽莽武陵大山深处,有一个颇具明清风貌的古村落,似大山里的石头一样被覆盖得严严实实,鲜为人知。这便是湖南省吉首市社塘坡乡齐心村。

齐心苗寨,原名“构捏”,“构”是苗语道路的意思,“捏”是苗语水牛,“构捏”即水牛的路。几百年前,齐心人的祖先顺着水牛的脚印找到了这一水土肥沃之地。

齐心村从古至今那里的村民一直沿袭取青石板建房屋垒寨堡的方法,明清石头古建筑保存完好,所以人们也称齐心村为“石头村寨”。

走进村寨,的确犹如迈进了一个石头的世界。满寨的石头妩媚动人,让人目不暇接,沿着顺山就势、高低错落的石头房子,顿感四周蜿蜒起伏、幽静雅谧、扑朔迷离,整个村子充满着神秘之感。

石板铺就的小路在苗寨里四通八达,没有刻意的堆积,看起来更像是随意摆放的样子。跨一步就进屋,退一步就是路,弯弯曲曲的延伸,连风声都知道去往的方向。

齐心村的每一块石头中,都能发现一段古老的传奇。清乾嘉年间,由于清政府连年征收各种苛捐杂税,湘西闹起盐荒,为了反抗清政府的压迫,爆发了以吴八月等为首的苗族人民起义。当时吴八月义军以齐心村为据点开展练兵、打刀、造炮、筑炮台,因地制宜建起了石头碉楼碉堡,以对付从西边进来的清军。

如今,村民们依然踏着泛着幽光的石板路,依旧使用着用石头凿成的米缸盛米和祖辈们留下的石碉楼、石门、石井、石屋……

孩子们依旧在这些刻满故事的石板上快乐的玩耍着成长着,他们生动和鲜活的身影不就是苗寨的未来吗。

齐心村的"小猪贝贝"也有自己的梦想,不甘心被吃掉的命运。她萌萌的眼神似乎在说“我不笨,所以我有话要说”,让我一下就有了想要带她去当牧羊猪的冲动。

苗族人民在山水间、田野旁、古寨中世代繁衍,他们特别热爱自己的家园,固守着祖祖辈辈养成的生活习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深山藏璞玉,千年自逍遥。无论外来游人如何称赞寨子风景的美丽,如何惊叹这里历史的悠久,齐心古苗寨连同寨里的老百姓,如同一块璞玉一般,延续着千百年来不变的古朴厚重之风。

二、德夯苗寨,峡谷深处的“天下鼓乡”

德夯苗寨,位于吉首市西郊24公里的德夯大峡谷中,”德夯”是苗族语言“美丽的峡谷”的意思。山寨两边的山峰,在烟雨缭绕下,仿佛仙界一般。

远处的三座大大小小的山头,叫做孔雀峰,仔细一看,孔雀开屏的大扇尾,清秀的身子,灵活的头上甚至还有漂亮的冠羽。

这里也是苗鼓之乡,有着“天下鼓乡”的美誉。据说在苗寨,上至八十岁老奶奶下到吊着鼻涕的小姑娘,个个都是鼓手,人人都能把鼓敲得抑扬顿挫;可惜我去的时候赶上下雨,没能欣赏到她们的绝技表演。

苗家独特的拦门敬酒歌和那一碗苗家风味的土酿酒,让人倍感苗寨人的热情好客和淳朴民风;不过没有酒量的人还真有些忐忑,瞧这位想进寨子的美女被吓得直咧嘴。

德夯苗寨阿妹热情的拦门酒歌和一股股扑鼻而来的老腊肉香味将我深深吸引……

三、重午古苗寨,安然若素

中黄村又名重午古苗寨,距吉首市区12.5公里。记得中央电视台的一档栏目介绍过,中黄村重午古苗寨是最原始的苗族村落。

2013年中黄村被列入湖南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荟萃优美自然风光和古老建筑风情的中黄古苗寨,犹如深闺的小溪苗寨,悄悄地掀开了神秘面纱,露出了靓丽倩影。

中黄村最初始建于清末,至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古建筑依山而建,中黄村曾有“五岭七寨八百家,三个岩门打不开”之说。依山傍水的独特民居,飞檐翘角的杨家大院,防匪保安的四合院落,木质结构的亭台楼阁,文革前的标语口号,都是难得一见的风景。

这里,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全村通用语为苗语,家家勤劳善良,民风纯朴。他们不善言表,老房前认真劳作的大哥,挂满奖状的古屋里潜心读书的女孩,传递着古苗寨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坚执精神。

重午古苗寨的村子里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像一排排岁月,穿越历史沧桑,向我招手。

这是寨子里最有名的保寨楼,有四层高,上面是一个可以擂响苗鼓的瞭望台。战乱的年代,放哨的人站在保寨楼上,寨子四周一览眼底,当远远看见有土匪来时,就站在保寨楼上吹响牛角,擂响战鼓。

古老的吊脚楼还是苗家绣娘们的绣楼,她们静静地在楼上绣花、织布,一针一线地“记录”着苗族的生活变迁,“书写”着心中的爱与向往。

这里太安静啦!山静水静古屋静;就连田间屋前劳作的苗民,那形态和眼神也是静静的;静的不在乎天上云卷云舒,也不在乎庭前花开花落。只有不时的几声鸡鸣犬叫,让我恍然还在人间。

行摄吉首的日子,我每天都在与淳朴邂逅;驻足古老的苗寨,仿佛歇息在人生的驿站,安静放松……

静静地阅读,深深地感受,感受这岁月静好,安然若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