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李柏杉)昨天湖南行参观了长沙和湘潭,暂且不表,先说说今天的岳阳。 长沙和湘潭以前都来过,但来岳阳却是第一次,特别是在洞庭湖畔观赏岳阳楼,这让我充满了期待。结束参观后,在车上跟同行交流的时候,大家都会或多或少地讨论看了岳阳楼的感受。我告诉他们,这是一个让我再次感动的景点。 为什么说感动呢?记得中学学的《岳阳楼记》,是我第一篇能够全文背诵的古文,时至今日虽不说能背完,却还能记住大部分内容。而其中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甚至影响着我的人生足记。可以说,我个人对《岳阳楼记》有着特殊的感情,同时也对身灵其境观赏岳阳楼充满了渴望。 由于今天降温,洞庭湖虽然没有“淫雨霏霏”,却也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景象,不过这倒是没影响我的心情。毕竟圆了多年的心愿,登上斯楼,又看到了清代书法家张照手书的范仲淹《岳阳楼记》雕屏,更是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听导游介绍,在历史的岁月中,虽然岳阳楼多次被毁,但在目前的江南三大名楼中,只有岳阳楼是从清代原貌保留至今。相比起80年代重建的黄鹤楼和已经找不到原址的鹳雀楼,岳阳楼已经算是老字辈了。岳阳楼周边,同样也篆刻着“唐贤今人”的诗赋,记录下历代大师名家对岳阳楼的赞赏之词、留恋之句,其中包括毛泽东同志手书的杜甫名诗《登岳阳楼》。 突然有所感悟,岳阳楼之所以成为天下名楼,不仅仅是因为范仲淹的“宣传造势”,而是其本身就成为了一种承载文化的象征,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不惜挥毫泼墨。同时,这一篇篇的经典颂词也为岳阳楼赋予了生命,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同样,文化的发展也需要有传承,不管随着时代如何变化,它的灵魂始终是坚挺的。所以,即便是网络时代如何多元多变的文化现象,都要有中华文化的根才能得到延续。 或者说简单点,洞庭湖畔这座仅有19米高的岳阳楼怎么都比那些为吸引旅游而人为修造的景观更引人入胜。突然很羡慕湖南的朋友们,一座富有的文化宝库离得这么近。作者:李柏杉 来源:多彩贵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