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衡阳煤老板承包5000亩农田投千万转型

[复制链接]

9094

主题

919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6 12:2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月3日,耒阳市新市镇,曹利古从田埂上走过。从“煤老板”转型后,曹利古今年承包了5000 亩农田,除了种植水稻,他还利用季节变化在农田种上油菜。图/记者朱远祥

  跟耒阳甚至全国的煤老板一样,50岁的曹利古在煤炭黄金十年,他从普通农民成为千万富翁。如今,市场疲软、产能过剩,煤老板的好时光一去不复返。

  曹利古庆幸自己比许多同行先一步“解脱”,一起透水事故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但转型并不如想象中顺利,少有行业能比当年的煤炭“来钱还快”,曹利古“弃煤种田”两年尚未赚钱。不过他坚信,“已经快到黎明了”。

  转型,已成耒阳多数煤老板的共识。耒阳的煤老板曾数以千计,多轮整合后仍有200人左右。他们一些人转型早,选择多元化发展,也有人仍在如何转型的路口彷徨。从他们的经历中,或能窥见部分煤老板转型的优势和痛点:拥有原始积累的资金,但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但在这场供给侧改革大潮面前,找对了路子的曹利古们,如今所拥有的遍野的“绿”,比以前满眼的“黑”,更有希望。

  一辆黑色的奥迪A6沿着坑洼不平的泥巴路驶来,在一片稻田前停下。曹利古走下车,来到田埂上凝望,脚上的皮鞋沾满泥土。

  三月底的天气逐渐暖和起来,秧棚里的谷种长出了嫩苗。曹利古盘算着,今年要大面积改种再生稻。这是他“弃煤种田”的第三年,承包的稻田面积达到5000亩。曾经的煤老板,变成了种粮大户。

   煤炭黄金10年里每年收入“大概三四百万”

  今年刚过完正月,曹利古就忙碌起来。3月3日,他领到省农委和财政厅下发的85万产业扶持资金;中午赶到新市镇的农业基地与潇湘晨报记者碰面,不到十分钟就匆匆赶去请师傅检修机械;下午又跑过去和合作社的农民谈合作。

  直到当晚,曹利古才有时间和记者坐下来聊聊。他皮肤黝黑,走路风风火火;苹果手机不离手,常有电话打进;普通话夹着浓重耒阳口音,遇到发音离谱的,一旁的女子会帮他纠正和解释——这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看起来比他年轻许多。

  曹利古是耒阳市新市镇高炉村人。13岁那年,读初一的他辍学了——父亲在盖新房时不慎摔下去世。家里缺劳力,只能由他“接班”。14岁,曹利古干起了农活。18岁那年,他买了一辆小型拖拉机跑运输。20岁的曹利古,第一次与煤炭打上交道。他与别人合伙,承包了邻村一个小煤窑。

  1983年,国家放宽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鼓励发展小煤矿。赶上这个时期的曹利古成为耒阳第一批煤老板。此后他一度成为6家煤矿的股东和矿长。2002年至2012年是煤炭产业高速发展的黄金10年,曹利古感叹那些年钱来得太容易,“每年大概有三四百万的收入。”

  2010年前后,在煤矿打拼多年的曹利古赚了近两千万。他将大部分资金投到一个叫龙云煤矿的私营矿井。作为农家子弟,他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财富积累。

   5人死亡的透水事故令他不安,“我做不下去了”

  跟许多煤老板一样,曹利古喜爱“8”这个数字。手机尾数是“8888”,车牌号尾数是“168”。“我是算低调的。”曹利古笑道。“那时候很多煤老板的车上都有‘三大箱’:一箱烟、一箱酒、一箱票子。”耒阳市一名机关干部笑说。

  小煤窑开采带来了滚雪球般的财富,但安全事故如影相随。井下透水、瓦斯爆炸等事故隐患,几乎是煤老板们无法逾越的坎。

  2011年4月20日,耒阳市龙云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井下5人死亡。曹利古作为法人代表、大股东兼矿长,无法回避事故责任,“所有的股东都逃跑了,就我一个人,跑又不能跑,又不能推到其他人身上。”

  最后,每个死者家庭得到约90万元的补偿。曹利古后来被司法机关认定“有罪不诉”,但5条生命的消逝令他很不安。“我做不下去了。从此我下了决心,不再从事煤炭这行。”他说。那一年,龙云煤矿被关停,后整合到另一煤矿,曹利古只保留少量股份。他从此极少在煤矿出现,逐渐淡出属于煤老板的江湖。

  频发的煤矿安全事故,令耒阳一度被上级“一票否决”。当地煤矿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关闭和整合——从158家整合到现在的44家,许多私矿都被实力强大的国企兼并。

  如此看来,五年前离开煤矿,曹利古的选择不仅正确,还有点超前。

   投资千万搞农业,老农民第一年亏了百万

  但他一开始并没找到更好的出路。2012年,曹利古在家呆了一年,他对“创业”变得谨慎。

  2013年的一天,他被一个关于油菜种植的电视节目吸引。“开沟、施肥、播种,都是一次性就完成。”曹利古感叹机械化的先进。当时,农村耕地抛荒现象已很严重,政府部门将土地流转视为农业转型的重要手段。曹利古觉得“搞农业”前景不错。他到江西学习经验,回到耒阳便风风火火地行动起来。他从家乡高炉村入手,在新市镇等地流转土地3800亩,与村组签订了稻田租赁协议。

  2014年,曹利古投入近500万元,买来28台农业机械,自己也开着机器在田间忙活。当年2月,他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像我这样种田的,整个衡阳市都不多。”曹利古将自己的种田模式,归之为规模化、机械化。

  不过,种田事业发展并不顺利。第二年,他的资金周转出现严重困难。“我起初准备投800万搞农业,没想到一千万都不够,至少要两千万。”曹利古说。

  种田规模仍在扩大,第三年达到5000亩,但曹利古不得不正视一点,这两年尚未赚钱:第一年亏了100多万,第二年勉强“保平”。

  他开始反思:“就因为管理没跟上去。”两年来他雇几十人管理农田,后者再请村民进行劳作,上百号人发的都是固定工资。“搞好搞坏对他们无所谓。你也没办法。”困扰他的另一个问题是产品销售。2015年收割的15万斤油菜籽,至今还有7万斤没卖出去。

  曹利古一直自诩为“老农民”,可他没想到,回归农村没想像中“简单”。资金、管理和销售,是这个“老农民”必须化解的难题。

   从“黑”到“绿”,他要把农业发展到大城市去

  曹利古豁出去了。他把家里所有的房屋、门面用于抵押贷款;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也帮他申请上级扶持资金。到2016年,困扰曹利古的资金压力大大缓解。

  他决定不再扩大种植规模,先搞“精细化”管理。没读过多少书的他,从湖南农业大学请来一名博士指导农业生产。今年3月底,湖南农大的一个研究生跑到曹利古的基地来实习。“专门研究水稻的,对我们肯定有帮助。”曹利古主动承担起研究生的生活费用。

  2016年起,曹利古改变了薪酬管理模式。他与20余名管理人员签订协议,双方根据效益按比例分成。前两个月,他的大米加工厂正式生产,曹利古转变“买卖”观念,将再生稻的优质米精心包装,申请商标注册,并将产品销售交给一家营销公司来策划。

  对于自己发展农业的“钱”景,曹利古乐观起来,他觉得“黎明就在前面”,“今年肯定赚200万以上”。他谋划着,到长沙等地开直销店,销售自己的“绿色产品”:大米、菜籽油、牛肉、土鸡蛋,还有不施农药化肥的蔬菜。

  六年前,曹利古坚持让读大学的侄子选择“煤矿开采与测量”专业。毕业后侄子难找用武之地,现在成为他发展农业的帮手。“时代在变,我们也得变。”曹利古坚信自己的路子没走错——相比地下煤炭的“黑色”,地上农业的“绿色”显然更具生机。

  当地有干部对他说,他“弃煤种田”跟现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契合。曹利古没听懂,他只觉得,现在赚钱虽然远不如当“煤老板”时来得快,但心里比以前踏实。

  “这叫细水长流。”他笑道。

   [他的“数字经济”]

  发家—8

  曹利古喜爱的数字,手机尾数是8888,车牌尾数是168

  积累—2000万

  2010年前后,在煤矿打拼多年的曹利古赚得盆满钵满

  转折—5

  他管理的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致井下5人死亡

  重启—5000亩

  弃煤种田第三年,他承包的稻田面积

  希望—200万

  发展农业的“钱”景,他觉得今年肯定会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