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怀化一老人义务理发52载 坚持"1元理发"近20年

[复制链接]

9093

主题

919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4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12:1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梁志高给街坊的小孩义务理发。 刘杰华摄

推剪、剪刀、胡刷、梳子……5月18日,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飞山社区排林巷,一位老人从布袋中拿出理发的10件简易装备,摆放在旁边小桌上。

推、梳、刷、刮……仅20分钟,一个漂亮的小平头就剪好了。

当地居民刘书军剪完头发,摸摸头,满意地向老人致谢,并给老人递上1元钱。

理发的老人叫梁志高,今年76岁,靖州排牙山林场退休职工,靖州首届道德模范。他已义务为群众理发52个春秋。

走进梁志高的住房,里面没有一件高档家具,一台彩电还是从儿子家搬来的。

“我们家最多的是这个。”梁志高的老伴打开一个抽屉,里面全是用坏了的手推剪。记者数了数,竟有50多把。

“从林场算起,基本上一年用坏一把推剪。”梁志高告诉记者,他的理发手艺是1964年在林场护林期间学会的。当时,林场周边没有理发店,单位同事、周边村民理发比较困难。1964年的一天,一个同事拿来一把推剪,请梁志高帮忙打理一下。梁志高硬着头皮上阵,没想到,他竟让“顾客”十分满意。

“一桶油漆一把剪,走村串户搞宣传。”梁志高介绍,从此,他配了一套理发工具。到山头村寨写标语宣传森林防火时,空闲下来,他就为村民义务理发,边理发边聊林区防火的重要性。

一把推剪,剪除了林场与周边群众的隔阂,换来的是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林场防火工作也越做越好。

2000年,梁志高退休搬进县城住,他继续为当地居民义务理发。

不过进城后理发,梁志高每次收费1元。对此,他解释:“主要是街坊邻居说不收费不好意思,才象征性地收费。”

听说梁志高理发只收1元钱,靖州柑塘乡乌坡村村民田建华起初不相信,到飞山社区实地察看后,竖起大拇指说:“真是个活雷锋!”后来,在城里打工的田建华一直找梁志高理发。

“老梁为困难群众理发,坚持分文不取。”社区居民邹国祥告诉记者,他妻子10年前摔了一跤,一直卧病在床。10年间,梁志高义务上门理发从不间断。每年,梁志高为困难群众义务理发100次以上。

梁志高搬进飞山社区起,一直为一个叫蒋运虎的老人上门义务理发。2010年,老人因病去世,其家人请梁志高为老人最后理一次发。梁志高噙着泪水,为老人理发、刮脸、整容,细致入微。老人的家人十分感动,掏钱表示感谢。梁志高说:“我给老人理发从未收过钱,这次也不能例外。”

事后,梁志高说,这是他理发时间最长的一次,花了1个多小时。

“只要动得了,我就会坚持理下去。我已与敬老院谈妥,今后为院里老人义务理发。”梁志高说,理发能享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每次理发都是一次创作,会给自己以满足和愉悦。

■点评

一把小推剪,一副热心肠,爱心从“头”做起。

从青丝到白发,春夏秋冬52载,梁志高执著坚持,难能可贵。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积小溪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梁志高通过日常小善,升华着人生大境界。莫道毫末技艺,却是顶上人品。

(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通讯员 刘杰华)

另据潇湘晨报:

原标题:“1元理发”他坚持了近20年

本报怀化讯4月25日,怀化靖州县飞山社区排林巷,一个7岁的小孩坐上四方凳,76岁的梁志高利落地掏出围布轻轻系在孩子的脖子上,拿出推剪熟练地为小孩理发。实际上,梁志高干了52年的理发只是“兼职”而已,“业余了52年自然也就专业了。”

梁志高1961年从家乡隆回来到靖州排牙山林场,当了林场第一批工人,先后从事过护林、营林、放映等工作,1992年正式退休。梁志高说,那时刚成立的排牙山林场境内外有3000多人,理发困难。1964年一次他帮一个同事理发,此后越来越多人找他理发。他就决定一边帮村民免费理发,一边宣传防火知识。 1999年住进县城后,他才象征性地收1元钱,“因为大家说,如果一点钱都不收,他们就不好意思喊我理发了。”

老伴孙菊美说,梁老五十多年来帮人理发的人数应该超过了3万。梁老表示:“帮人本就是一件开心的事,我也是爱上这份工作,才能走到现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