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开礼图像
湖南省隆回县南岳庙镇芭蕉塘村是近年由寨建村和老屋场村合并而成。在距离县城仅15公里的原寨建村,蜿蜒的320国道旁边有一座迄今740余年的“官靴衣冠冢”坟墓,从墓碑上知道墓主叫罗开礼,附近几百米处还依稀可看到其两个儿子的墓碑。这里,“天子街”、“骑龙界”、“鹅翅膀”、“寨下”等均颇有历史源头的地名,像一个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烽火的岁月。
据史料记载,罗开礼死后,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名句的文天祥,亲自为其披麻戴孝,并写下《祭招抚使罗水心先生文》,流传至今。《宋史》不言但可为证:“武冈教授罗开礼,起兵复永丰县,已而兵败被执,死于狱。天祥闻开礼死,制服哭之哀。”
罗开礼,一个小小地方官员,当朝宰相怎么会给他披麻戴孝?一个江西人,怎么会和湖南隆回县南岳庙镇关联起来呢?这里又饱含着一段怎样气壮山河荡气回肠的故事呢?
罗开礼(1198-1277),字正甫,号水心,谥号忠勇公,江西永丰县瑶田水心村人。罗开礼青壮年时期,朝廷腐败,奸权当道,于是,他无意做官。宝祐3年(1255年),社会动乱,他在水心村东2里许,挖池筑岛,建房岛上,聊以闲居,并取号“水心”。后人将这个遗址叫“河围寺”。
咸淳7年(1271年),罗开礼中进士后,被任为袁州儒学教授。但他未去上任。接着,改授武冈军教授。
公元1275年(南宋德祐元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
时任右丞相的文天祥为激励各地豪杰共赴国难,从赣州经吉安来到永丰,在今属瑶田镇的水心村“河围寺”会见罗开礼,恳请罗开礼出山抗元。
这是一场英雄晤英雄的会面,这是一场从此中国历史多了一个血洒疆场、荡气凛然侠义故事的会见,这是一次忘却年纪“廉颇不老”的生死之交……这一年,文天祥40岁;罗开礼76岁。
在文天祥的感召下,罗开礼当即表示,弃任武冈军教授,倾其家资,募养义兵,追随文天祥南征北战抗元。从此,时属湖南武冈所辖的隆回县南岳庙镇原寨建村成了罗开礼在担任武冈军教授期间留下的嫡传后代的发源地。
南宋景炎2年(1277年)7月,罗开礼奉旨出师吉赣,大败元军。
元军占领了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县)县城,当元军将领帖木律得知罗开礼手下有一支抗元的武装部队以后,立即派出已投靠元军的罗开礼好友王俊先前来水心村劝降,并许以高官厚禄,企图将这支抗元武装力量为元军所用。罗开礼与文天祥紧急商议,决定智取永丰县城。罗开礼率领义军浩浩荡荡开进永丰县城,趁元军毫无防备之际,突然一举奋起,消灭了占领县城的元军,活捉了元军将领帖木律,斩杀了降敌的原好友王俊先、毛遂勇二人,光复了永丰县城。文天祥得知永丰县城被义军占领以后,随即任命罗开礼为永丰县知县兼永丰招抚使,驻扎和坚守永丰。
宋景炎2年(公元1277年),文天祥派遣江西安抚副使邹沨率领数万义军云集永丰,与罗开礼一道镇守永丰。他们训练军兵,养精蓄锐,准备对元军开战。
罗氏族谱记载
是年7月,邹沨、罗开礼部奉文天祥旨意出师,发起了对吉州、赣州、南昌、安雄等地的元军反攻,大败了元军。后又挥师宁都、于都,又节节得胜。从此义军名声大作,军威大振。
8月,为消灭南宋文天祥这股抗元的有生力量,元军急调元帅李恒,率领5万铁骑,在赣南的兴国县与文天祥的宋军展开了殊死激战。由于宋军寡不敌众,再加上步兵不敌骑兵而大败。文天祥即命宋军向永丰方向撤退,当退至永丰君埠的空坑村时,宋军又被元军包围,情况万分危急。正在这时,罗开礼及时赶到救援,可终因元兵众多,最后,宋军、义军战斗到不足百人。
为了掩护文天祥突围,罗开礼换上文天祥的衣冠,带领数骑疾驰相反方向,并故意扬起漫天尘土,引诱元军重兵追赶。
文天祥脱险了,罗开礼因为熟悉地形地貌,也安全地离开了君埠。不幸的是这支抗元部队也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殆尽。
回到家乡,罗开礼时刻为继续抗元做准备。由于叛徒告密,罗开礼被元军逮捕,被押往吉州(今江西吉安市)。
罗开礼在狱中坚贞不屈,誓死不降,题诗一首:“此身断不望生还,留得芳名在世间,大地尽为胡血染,好藏吾骨首阳山。”绝食八天,卒于狱中,享年80岁。巧合的是后来文天祥被俘后,也八天没有吃饭,只是没有饿死。
文天祥闻此噩耗,亲自来到罗开礼家乡水心村披麻戴孝,并作《祭招抚使罗水心先生文》,哭祭曰:“江西义士勤王者众,未有如公之劲气诋胡,奋起死节,捐躯就义。若风霆日星,忠烈伟哉!”
罗开礼、文天祥是面对死亡都用“诗”来歌唱生命的慷慨民族英雄,他们伸大义于天下的浩气,惊天地泣鬼神的气节,以身殉志的气魄,永远与日月争辉!
(袁鹰 隆回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