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贵州大学生王成科创建创业平台“布苗乡”

[复制链接]

9093

主题

919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4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10:4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种农产品半年销售3400万
2015年08月24日 星期一 贵州都市报



王成科(左一)向消费者推荐古法红糖。

    本报记者孙英摄影报道

    农交会上,一个返乡大学生创业平台,一群大学生在卖古法红糖、月子红糖、花米饭、芭蕉芋粉和花椒。这群大学生为什么选择农产品创业? 这些能赚到钱吗? 昨日,记者专访了生态农业创客平台“布苗乡”发起人王成科,听他讲述第三次创业的故事。

    5种农产品半年销售3400万

    王成科告诉记者,创业平台取名“布苗乡”。目前他们的平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都有社区店,重庆分公司还在3个天猫店中售卖这些农产品。2015年上半年销售量达到3400万。目前,他的创客平台在贵州已经有30多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参与进来,在全国有100多名返乡创业大学生。

    他们为所有“创客”提供4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目标是在贵州帮助100多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实现梦想。王成科计划将2人一组成立一个事业部,目前已经有古法红糖、月子红糖、花椒、花米饭和芭蕉芋粉,未来还会有更多人收集更多贵州特色农产品,通过他们的平台把贵州特色农产品带到全世界。

    “这已经不是产品思维,而是平台思维。”这是王成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第三次创业源于一个承诺

    王成科是贵州黔西南人,2007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大学时他就开始创业,目前的生态农业项目是他第三次创业。读书时,他曾经参与开网吧、酒吧等,算是他的第一次创业。毕业后,他开始接工程,做太阳能路灯项目,算是第二次创业。

    2013年他接到一个太阳能路灯项目,在望谟县移民村。工程期间,当地农民对他特别好,鸡鸭鱼肉做给他吃,每顿给他打酒喝。看着家徒四壁的村民,王成科心里不是滋味。“他们那么穷,却对我那么好。”王成科问村民,你们有什么? 当地村民说有甘蔗。他又问村民,你们会什么? 村民说就会熬糖。王成科对他们说,你们熬糖吧,我来卖。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扶贫的承诺。为了这件事他几乎投入了两次创业的全部收入1000万。

    “一个人创业是梦想,帮助更多人创业是理想。”王成科一边忙碌着糖厂的工作,一边搭建起创客平台,做创业孵化,鼓励有梦想的返乡大学生收集更多特色农产品,在平台之上实现销售。

    目前,他们在全国多地的社区店和网店,都采用参股或合作的方式,而古法红糖也暂时收集村民的半成品回来加工、分拣、包装。前些日,古法红糖参与了淘宝众筹,达成率3460%排在第4位,筹款金额17万元,排在第17位,王成科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宣传和市场试水。

    帮助更多贵州大学生创业

    在王成科的团队中,丁庭斌是给他印象最深的一位。丁庭斌今年32岁,是黔西南州安龙县人,多次创业失败,负债累累,十分灰心。

    王成科认识丁庭斌时,想起了曾经的自己。他告诉王成科自己养过牛,也买过牛来卖,从来都是真东西,不掺假。卖牛肉从不注水;买牛来卖,也从来都是买好牛。

    王成科给丁庭斌分析了三点,第一,还停留在产品思维中,和过去的自己很像;第二,不了解互联网思维和平台思维已经成为大势;第三,小事做得细致,人实在。一番话说到了丁庭斌心坎上,说完两人一起哭了。采访当日,说到当时的情形,王成科眼里再次噙着泪水。

    丁庭斌到布苗乡后,负责收集青花椒,目前成为布苗乡主打产品之一。

    王成科告诉记者,一个产品帮助4户人家,如果100个创业大学生,分50个组,一组负责一个产品,那么帮助200户人家不成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