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遵义日报:用“三不让精神”打造“黔北第一村”

[复制链接]

9094

主题

919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2 14:4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杉坪村一年脱贫是这样做到的

这是一个创作了自己的音乐剧、拥有自己的管乐队的村;

这是一个环境整洁、垃圾处理率达到100%的村;

这是一个瓜果满园、鸟语花香、青山簇拥的村;

这是一个把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甩掉贫困帽子的村;

这就是一个敢做“第一”梦的村——“黔北第一村”桐梓县娄山关镇杉坪村。

这个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二类重点村,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得如此美丽、实现整村脱贫,有什么秘诀?

4月16日,记者来到杉坪村一探究竟。

不让一个山头“秃顶”

乘坐杉坪村旅游观光车,进入景区环线。放眼望去,早晨的阳光洒满山山岭岭,“孔雀蓝”顶、“中国红”顶的农家小院、乡村旅馆点缀在万绿丛中,遍山遍坡的苹果、杨梅、梨树一望无际,成片成片的红枫和着晨风轻轻摇曳,旅游公路、人行步道依山蜿蜒时隐时现。坡上、路边、农舍,村民们在种花、栽树、打理庭院,劳动的欢声笑语、鸟儿的自在唱和,融化在透明的阳光、花木的馨香里。

“好一个人间仙境!”记者感叹。“一年前却不是这个样子。”驾驶观光车的小伙子告诉记者:“那时候,出门就是稀泥巴,房子烂得很,到处都是荒坡坡。”

在山上,记者遇到了到农户家来指导村民装修乡村旅馆的桐梓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进。他分析了杉坪村破茧成蝶的原因:杉坪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载体,通过改善道路等基础设施,精心打造景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才实现了农民大面积快速增收脱贫。

杉坪村把全村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整体规划打造,用花木使每一座荒山变成赏心悦目的景点,用文化把每一条小路、每一座民居、每一道山岩雕琢成特色鲜明的艺术品,美了山乡,富了农家。

山还是那些山,人还是那些人。思路一变,境界顿宽,荒山变金山。

不让一户农户“漏网”

在修建村旅游环线公路时,第一套专业设计方案被否决了。理由是:如果按照这套方案修路,虽然截弯取直里程缩短成本更低,但山上却有几十户农家被环线公路甩了、被边缘化了,成了旅游车到不了、游客进不去的死角,旅游没法带动这几十户致富。镇党委、政府重新设计了一条里程更长、成本更高的绕行线路,虽然被专业设计人员批评“不科学”,却把那几十户串进了旅游环线,使他们搭上了旅游脱贫快车。

为了实现户户脱贫目标,全村实施精准扶贫,除支持一家一户的单干外,还引进旅游开发公司发展旅游业、大力培植家庭农场,组织村民带着土地、山林、劳力等资源进公司、进农场,使农民变成股东、工人,或收租金,或领工资,或入股分红,或多种方式组合增加收入,与公司、农场共享发展成果。通过这些办法,杉坪村把每一户都编进了脱贫致富这张网里。

该村黔北农家乐拥有40张床位,老板赵小伟兴奋地告述记者:“星期六、星期天客人爆满,两天就入账6000元。”目前,全村已建起了40多家乡村旅馆、床位2000多张。

该村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进世纪花卉公司种植了500多亩红叶舌兰、红枫、樱花等花木。王刚家庭农场的苹果已发展到270多亩,高峰时每天有30多名村民在他的果园除草、打药、剪枝,平均每人每天工资100元,多的有120元。全村发展特色经果园2000多亩、绿色产品蔬菜1200多亩,家庭农场5个、标准养殖场4个,全村来自种植养殖业的年收入达2000多万元。

杉坪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到60万元增加到120万元,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到5000元增加到9000元,2014年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甩掉了贫困村帽子。

不让一名干部“打盹”

桐梓县扶贫办周勇主任告诉记者:县建立了“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到人”和“正县级领导包5户、副县级领导包4户、乡科级领导包3户、股级干部包2户、一般干部包1户”的帮扶机制,解决了“谁来扶贫”问题。

在杉坪村打造“黔北第一村”的传奇剧中,干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没有一名干部在扶贫攻坚中“打盹”。

“不大胆想,不拼命干,不让每家每户都脱贫致富,无法向老百姓交差!”在采访镇党委书记冯建玻的过程中,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责任”二字。

怎么干?谁来干?资金哪里来?要带领群众在最短时间里脱贫,镇、村一班子人转够了脑筋、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用尽了办法。终于,乡村产业化、乡村城市化、乡村景区化、乡村时尚化的乡村旅游“四化”思路越来越清晰了;终于,近2亿元建设资金整合到位了;终于,全村1000多劳动力动员起来了;终于,一场改天换地的扶贫攻坚大决战在隆隆的机声、鼎沸的人声中打响了……

终于,6万立方米的水库建成了、36公里环线修通了、480栋民居改造完成了、15个人文景观打造出来了,“黔北第一村”,开始有模有样了。

施工建设时,县委书记吴高波多次深入现场指导,现场天天看得到县领导、县职能部门干部的身影,镇、村干部与全村群众日夜奋战在工地。

“冯书记真的算亡命,辛苦得很!晚上两三点都还在这里工作,有时倒在我家沙发上就睡着了。”榜上组村民犹学彬对当时的情况记得很深。他妻子也笑着插话:“真的心疼,我还对冯书记的老婆开玩笑,要她对冯书记好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