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会全景
“歌场聚会不是今朝才兴起,自古留礼代代相传到如今。前人留下花盘古,如今才得这般齐。青山缈缈前人修路后人走,河水悠悠前人架桥后人行。一年四季四大歌场有根古,歌场礼义不是今修是古留。”一曲优扬清脆的山歌掠过两头坳山梁。6月12日,湘黔边区四十八寨民众在风景秀丽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竹林乡五星村两头坳举行大型民族歌会。歌会由竹林乡党委、政府主办,五星村两委承办。
坐落在天柱县竹林乡、坌处镇,锦屏县三江镇、茅坪镇,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大堡子镇、三秋乡毗邻的大部分或全部的村村寨寨,星罗棋布,这里的苗侗人民自古以来团结和睦,风俗习惯相近,言语传承相通,构成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独特社区,历史上统称之为“四十八寨”。
“四十八寨”的苗族、侗族人民既会讲苗话、侗话,还会讲酸汤话、汉话,这种“四话通用”、“四语并存”的现象,在当今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四十八寨”民风古朴,从狩猎活动可以看到原始民族社会狩猎经济的遗存。原始社会男子狩猎、女子采集的的古遗风在这里仍随处可见。这里是山歌的家乡,情歌的海洋。
“四十八寨”民俗丰富多彩。无论婚嫁丧葬饮食服饰皆各具特色。四十八寨物产丰富,景观迷人。这里盛产黄金、茶油、桐油,竹林郁郁葱葱,竹林乡便由此得名。竹林是“四十八寨”的中心,距天柱和靖州县城各40多公里,“四十八寨”55600多亩茶油林中,竹林乡就占有4万多亩,年产茶油50万公斤。
“四十八寨”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瑰宝。有史以来有著称的四大歌场,两头坳歌场是其中之一。每年农历5月15日为赶两头坳歌场约定俗成的日子。
当天上午,年轻姑娘、小伙摆上三道拦门酒,用隆重的民族礼节迎接四方八路远方的客人。9点58分歌会开始,早已等待多时的歌手们在草坪上、树林下、山坡旁围成歌堂对唱、侃古起来。极目远眺,山上山下已站满人群,估计不下2万人。据了解,歌堂达228个。他们中既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少男少女,也有芳心暗许的大龄青年,还有六十花甲的歌场老手,他们不甘落伍也一展歌喉,再现当年风姿。笔者现场看到,正在对歌的两支队伍中,一会儿用苗语唱,一会儿用侗语唱,一会儿又用酸汤或汉语唱,甚至一四长歌中,苗、侗、酸汤语、汉语交叉使用,运用自如。唱者如痴如醉,听者如醉如痴。山歌过耳,令人心旷神怡,有沙漠绿洲,久旱喜雨之感,让观者留连忘返。
热情好客的五星村村民象过年一样,淘尽心思,杀猪宰羊,晚留远方的客人。家家户卢亮出佳肴美酒款待,席上欢酒猜拳行令,喝酒论古今,醉侃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背景下民族和谐,改革开放,国富民强。
晚饭后,歌兴未尽的数百名来宾和当地的男女老少云集在美丽壮观、灯火辉煌的龙塘风雨桥上,再次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对歌晚会,直至凌晨才依依不舍慢慢散去。
对歌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