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遵义市海龙屯出现一批“工地上的百万富翁”

[复制链接]

1051

主题

1067

帖子

334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4:0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村民在考古工地上清理废土

    遵义海龙屯考古工地上,有这么一群农民工:他们身家百万,却在工地上干着体力活。原来他们都是海龙屯搬迁户,说为了避免坐吃山空,需要找点活做。

    30多岁的刘女士每天都要从城郊的高坪镇,乘车到遵义老城墙考古调查工地上班。她的工作是考古队清运废土,或回填已测绘过的探坑。

    事实上,刘女士完全可以在家休息,不必如此劳累。因为去年海龙屯申遗时,刘女士等当地几十户人家搬离遗址,她获得了上百万元的补偿款。“不会做生意,也不会理财,只会做体力劳动。”她说,考古工地的工资比建筑工地要低,最高每天130元钱,最低每天70元钱。尽管如此,除了刘女士,还有不少海龙屯移民都争着来做事。

    据介绍,从2012年遵义海龙屯考古发掘开始,刘女士等几十名“土著居民”就一直在考古工地上做工,人数最多时达到一天70人。去年因配合申遗,他们全部搬出海龙屯,几乎每家都获得了上百万元经济补偿。

    揣着大把钞票离开土地的村民,除了少数学做生意、跟人合作做工程外,大多选择了继续从事体力劳动。而“跟着考古工地走的”大约有20至30人。“考古工地上劳动强度不大,还能避免坐吃山空。”海龙屯移民张先生说,只要有事情做,一个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因此,无论是在海龙屯、养马屯,只要考古队需要用人,他都会跟过去。

    据了解,考古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更愿意雇用海龙屯移民。“他们在工地做的时间比较长,是熟练工,懂得如何保护文物,也清楚保密规定。”一位考古队员说,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人对于文化遗产,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