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81年前,中央红军在紫云历时5天4夜,分4路进入县境,3路入县城,3路出县境,足迹涉及紫云境内今10个乡(镇)195个村寨,行程180公里,留下了不少感人故事。 当年,紫云是唯一通道 “81年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到过紫云。”在中共紫云自治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从事地方党史工作二十余年的主任科员陆应旻一边从书柜里面找出资料,一边热情向贵州都市报记者介绍。 1935年3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三渡赤水后,中革军委决定“我野战军主力南移,寻求机动”,开始了四渡赤水战役。中央红军在取得南渡乌江、佯攻贵阳、东调滇军之机动后,于4月9日迅速从贵阳与龙里之间的空间地带南下,10日过青岩,连克定番(惠水)、长寨(长顺)县城。12日,红一军团一师二团政委邓华率领先遣团,以120华里的急行军,经长寨的营盘、紫云的板当、小牛场,于午后4时许攻占紫云县城。13日,军委纵队、红一军团、三军团和五军团分别进至紫云县境的坝羊及安顺县的鸡场、杨武一带。 “此时蒋介石才知红军‘声东击西’之意,为力阻红军西进,他一面急令滇军孙渡纵队由龙里调头向西尾追。一面急令中央军吴奇伟纵队沿贵阳、安顺大道,火速赶至安顺、镇宁附近堵截,抢占关岭铁索桥,控制由安顺进入云南交通大道。”陆应旻翻开《紫云自治县志》说。“东、北、西三方合围让南面的紫云成了红军唯一可走的通道。” 红军足迹涉及195个村寨 陆应旻说,在紧要关头,1935年4月14日,中央红军兵分两路:红一军团、军委纵队为左纵队走紫云,分别由白层、者坪渡口过北盘江;红三、五军团为右纵队走镇宁,由坝草抢渡北盘江,进占兴仁。14日,邓华先遣团离开紫云县城,经王宝桥、甲西、磨安进入播东,到白层渡口架浮桥渡江西进。15日,红一军团大部和军委纵队进驻腊岩、甲西。 “当时,国民党敌指挥部根据飞机侦察,发现红军向西疾进,似欲急渡北盘江,判断红军‘大部尚在紫云隐伏’。”陆应旻说,获知情报的蒋介石匆忙调兵遣将,饬令第二路军3个纵队回头西追,奔赴紫云西、北面堵截,东面则派重兵衔尾跟追,妄图在紫云及附近地区“围剿”红军。15日,中革军委将计就计,取佯东实西之策,将主力隐伏于紫云县城附近的深山密林中,再次以声东击西之计兵分多路顺利向西过渡,离开紫云。 陆应旻说红军按计划离开紫云后,17日、18日,中央红军左、右路军全部胜利渡过北盘江,直向云南急进北入川西,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完成了战略大转移任务。“中央红军足迹涉及紫云境内今10个乡(镇)195个村寨,行程约180公里。” 惊心动魄的5天4夜 “从他们分4路进入县境,3路入县城,3路出县境,在紫云历经了5天4夜。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惊心动魄”,陆应旻说。 “当年,在紫云城乡,老百姓为红军带路、送信、献门板、抬担架,帮助红军筹粮筹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地保护、收治红军伤病员的事情举不胜举。”在陆应旻的陪同下,记者在当地开始了实地走访。 “天未亮,鸡报晓,红军到火烘;等到朱毛队伍来,干人有吃又有穿。”“红军是好人,好人爱穷人,千方百计救穷人,干人得翻身。”在火花乡当地还传唱歌颂红军两首布依语歌谣。 村民告诉记者,当年,红军部队为感谢村民,分别留下了1只铜瓢1只搪瓷茶缸,现在两件文物保存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里。2002年8月,在有当年7名红军战士牺牲的地方——格凸河镇羊场村红色文化公园,县委、县人民政府修建了红军长征烈士陵园,在山顶竖立红军烈士纪念碑,成为缅怀红军烈士、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延伸阅读 《红军长征过紫云》 “红军长征是震惊世界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英雄史诗。”陪同记者结束两天的走访,陆应旻赠送记者由中共紫云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2013年10月编辑出版《红军长征过紫云》一书。“作为撰稿人,作为地方党史研究者,编撰这本书可以说是一种责任。”陆应旻说。 记者打开书页,看到该书分为“声东击西,毛泽东将蒋介石一军”、“挥师紫云,留足迹播撒革命火种”、“热血征途,红军布依似鱼水情深”等八个章节,书中收录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图文并茂,行文严谨,共216页,将红军长征过紫云的经过进行阐述。 “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调查、查阅大量历史档案,进一步挖掘、考证和整理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紫云的历程,历时两年后我们终于编写出版了这部长篇纪实文学《红军长征过紫云》,现在作为紫云自治县爱国主义教育读本之一。”陆应旻表示这本书的出版,是对长征烈士的缅怀,让更多的人了解红军长征过紫云的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紫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