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4日电11月10日,湘潭大学支教团带“静”入课堂,通过思静、行静、享静的方式,支教团成员与同学们一同分享了“静”带来的乐趣,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感慨颇丰,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静”立世间。 初一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其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对于其成长尤为重要。在近2个月的支教工作中,湘潭大学支教团成员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课后行为,针对初一学生的客观成长需要,积极发起了带“静”入课堂的体验活动。
会同一中学生体验带“静”入课堂 通过观察发现,刚刚进入中学的初一新生,对于学校校园及课堂学习还处于新鲜期。学生对于课后娱乐与课堂学习的把握程度严重不足,导致个别学生上课走神、吵闹同学连锁反应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极大地影响了师生互动学习中的良好气氛。再者,初中阶段的生活与学习对于其人生日后的发展与成长至关重要,故其行为习惯的塑造,成为老师与家长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此,湘潭大学支教团在实地观察与调研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在所任教的班级开展带“静”入课堂的体验活动,通过思静、行静、享静三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培养同学们的团结意识,塑造其学会为集体营造一种安静环境的学习习惯,并能够善于在静的环境中回归内心深处,跟自己对话。 45分钟的课堂,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这一成功尝试将继续鼓励支教团成员在以后的支教工作中,继续开展对学生有意义的活动,助力其快乐、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