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身边的红军故事】他叫“三共产” 他是“马红军”

[复制链接]

9093

主题

919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3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30 17:2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贵州省启动抢救征集“老红军口述历史”

  他叫“三共产”他是“马红军”

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杜丹看望老红军马崇德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等部分开展抢救征集“老红军口述历史”工作。

  5月26日上午,贵州省抢救征集“老红军口述历史”工作正式启动。5月29日,记者一行探访了今年99岁的老红军马崇德,倾听他讲述的红军故事。

  战斗中受枪伤掉队

  5月29日下午,记者一行来到了黔东南州黄平县新州镇。

  一位穿着藏青色衣服的老人端坐在堂屋中间,虽然年岁已高,但老人炯炯有神,他就是老红军马崇德,今年已经99岁了,村里的人都叫他“马红军”。

  马老的牙齿已经掉光了,讲话并不十分清晰,他一边给我们说,他的小儿子马小明一边给我们翻译。

  时间追溯到1931年,14岁的马崇德被国民党抓去当兵,他所在的军队奉命到红色苏区“围剿”工农红军。战斗中,马崇德被红军俘虏后就参加了红军。

  1934年随军长征,途中在湖南某地战斗中脚受枪伤。

黔东南州相关部门负责人看望老红军马崇德及其家人

  “当时和我一样受伤的,还有10余位战友,为了不影响队伍的行军和作战计划,我们掉队了。”马老回忆说,之后,为了追赶大部队,他和战友跋山涉水,吃尽了苦头。

  在过湾水河时,他们用麻绳拧在一起,大家扶着麻绳,趟过齐腰的河水,他右脚的枪伤也愈发严重。他们拄着棍子,互相搀扶走过岩门司,走过谷陇,爬过团山坡,最后一起翻越海拔一千二百多米的黄飘大坳,一路上不少战友牺牲了。在团仓宿营时,有八个战友被土匪杀害,仅剩下一名战友和马崇德来到黄飘。在黄飘大寨脚下,那名战友也牺牲了。

  马崇德默默地和牺牲了的战友告别,拖着极度疲惫的双腿,艰难地继续往前走。

倒在路边,得到苗族青年及时救助

  当走到黄平谷陇时,枪伤溃疡,走到黄飘蒙加凤凰山就倒下了。

  意识模糊中,听到一阵又一阵的枪声,马崇德也开始紧张起来。这时,一个穿着蓝色土布衣服的苗族青年走了过来,俯身去拉马崇德,但是马崇德站不起来。

  这位苗族青年比手画脚地讲了几句苗语就离开了。不多时,又带来一位青年过来,两人的衣着打扮相仿,他俩一个背一个抬脚,把马崇德背走了。

  马崇德后来得知,救他的这两位青年是沈光建、沈政。

  两人把马崇德背到沈光健家,给马崇德换上一身便衣,把他藏在沈光健的房间里,并找来草药给马崇德治伤,对马崇德悉心照料。

  过了几天,国民党中央军尾追来了。中央军一进村就宣扬:“谁家藏有’共匪’不交出来,就把谁家斩光杀绝。”

  沈光健原在谷陇一家缝纫店当裁缝。在谷陇,前两月曾有红军经过,他看见过红军,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对苗胞很亲密,所以他决心要救出红军伤员马崇德。

  在两人的悉心照料下,马崇德伤势渐渐好转。他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马崇德就经常给他们讲红军和共产党在江西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

在家里排行老三,大家都叫他“三共产”

老红军马崇德

  不久,蒙加寨上被国民党抓去当兵的潘三海,从湖南洪江国民党部队里逃回家来。伙伴们来看他,大家聚在一起,谈论着时下的政局。大家对国民党地方保长欺负百姓都非常气愤,纷纷表示要找个机会教训一下这些国民党保长。

  马崇德就鼓励大家要有组织有计划才治得了国民党保长和土豪。1935年春,蒙加寨的苗族农民在当地青年沈光烈家秘密成立了自己的组织———黄飘乡苏维埃政府和黄飘农民自卫队,大家推举年长一点的沈光烈为苏维埃主席,马崇德为自卫队长,队员除了乡苏维埃政府委员外,还有太坑、白记、黄飘等寨的青年,人数达100多人。

  黄飘乡苏维埃政府和农民自卫队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一是进行革命真理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有缝纫手艺的自卫队员沈光健带着马崇德到黄飘、谷陇、苗陇、加巴、旁海、重安一带苗寨,以帮人缝纫作掩护,一方面逃避国民党的追杀,一方面秘密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革命真理。

  在旁海,马崇德等人在清江河保安大队长王猫三家蹲点做衣服,活动逐渐得到王猫三等地方上层人士的同情和暗地支持,特别是和王猫三频繁接触,感情颇深。沈光健的妻子是旁海人,是王猫三的远房侄女,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他们在加巴、旁海一带的革命活动一直很顺利,并联络和培养了一大批进步青年。

  此外,他们还经常到邻近的太坑、白记、黄飘及施秉高塘等村接触农民群众,利用同青年朋友游村串寨游方(谈恋爱)的机会,到周围各苗寨宣传革命主张。组织打土豪分财物分粮食分房屋活动。先由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沈光烈在本地组织农民分地主的田土、房屋等财产。在共产党、苏维埃和毛泽东分田分地闹革命思想的感召下,苏维埃政府委员方利、依利主动将自己家的房屋和田土分给寨上的穷苦群众王老子、王老漏等佃户。

  沈光烈是一个既讲原则,又讲究工作方法的苏维埃主席。对不愿主动将财产分给穷人的土豪、地主,由农民自卫队武装夺取。活动影响很大,后来,邻村的许多进步青年都加入进来,那时大家都不知道苏维埃和自卫队是啥意思,只知道是为穷苦百姓翻身当家作主的一个组织,所以队伍越来越大,最多时有100多人马。

  大家筹钱购买枪支弹药,自备土枪刀梭,将地主的财产分给了穷苦大众,后来又到黄飘大寨、太坑、屯上等邻近村寨斗争土豪,分田土,分牲畜,积极反抗剥削。

  因为马崇德在家里排行老三,大家都叫他“三共产”。那时候,“三共产”的名字响当当,国民党县政府又恨又怕,经常来清剿,大家只好分散到冷坪山、白保坡一带。保警队一走,又下山来,到邻近的翁开、白保、新庄、老虎坳、翁勇等村寨打富济贫,持续两年多,一直到抗战爆发。有的队员投奔了抗日前线,队伍逐渐解散。

隐姓埋名宣传革命

  最后,蒙加无法呆了。马崇德只好隐姓埋名,到屯上帮人打短工,隐蔽下来继续宣传革命。

  黄平解放初期,黄飘乡指导员张以庆、谢吉贵开展清匪反霸工作。当地群众竭力向人民政府反映马崇德是红军留下来的革命同志,当时乡指导员张以庆和谢吉贵动员马崇德出来工作,但他觉得自己识字不多,革命胜利了,自己还是在农村劳动更合适,最后乡领导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的愿望,安排他在乡政府煮饭。土改时政府给他分了几间瓦房和较好的田地,不久又与当地一位苗族姑娘结婚成家,定居在黄飘屯上,从事农业生产,如今他全家人都变成了苗族。

  平时,马崇德在贫苦农民中讲些共产党、苏维埃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所以当地许多人都尊称他叫“三共产”。1987年,按照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的文件精神,县人民政府认定马崇德为失散红军,所以现在人们又称他为“马红军”。

  2010年,我省拍摄电影《马红军》,便是以马崇德的原型创作的。

  在说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马老神采飞扬。说到和战友杀牛吃那一段,马老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马小明告诉记者,在他小时候,父亲就经常给他讲参加红军时候的故事,后来随着年龄逐渐越老越大,父亲记忆也越来越模糊了。

  “父亲特别能吃苦,很勤俭。给了我们几兄妹很大的影响。”马小明说。

  据黄平县史志办主任潘世仁介绍,马崇德是黄平县目前唯一健在的失散红军战士。

  延伸阅读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等开展抢救征集“老红军口述历史”工作。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先后转战贵州。在贵州期间,各族青年踊跃参加红军,红三军在黔东扩红3000多人,中央红军在遵义扩红5000多人,红二、红柳军团在贵州扩红5000多人。

  据不完全统计,红军在贵州扩红总数近2万人,同时,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期间,有不少红军战士因负伤、生病等原因流落在贵州。许多老红军在解放贵州和支援贵州革命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省委党史统计,目前全省健在的老红军有14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