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极贫乡镇巨变记|乌江潮起 桶井乡鏖战“石窝窝”

[复制链接]

9093

主题

919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3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03:5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极贫乡镇巨变记”系列之十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熊江睿 周文君


  自杭瑞高速开通后,贵阳到德江的车程由8小时缩短至3个多小时。高速公路给德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红利,沿途的黔东北畜禽交易中心、煎茶工业园、德江高家湾现代农业园区、城北工业园区以及城南新区陆续崛起。

  然而,在德江县桶井乡,老百姓却还过着贫困的生活。桶井乡距离德江县城有1个多小时车程。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石漠化严重,加上基础设施差、群众思想落后,导致贫困程度深、人均收入低,被列入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成为德江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改变:“有路才有出路,有路才能致富”

  桶井乡玉竹村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石窝窝,穷窝窝,乌江岸边的石坡坡;草不多,树不多,荒草荒山荒坡坡;乌江河,波连波,看着乌江缺水喝……”

  玉竹村共有291户,7个村民组,共1089人,635个贫困户。2015年3月,田茂春被派到玉竹村驻村,担任该村的第一书记。刚来驻村的田茂春听到这样的顺口溜,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暗暗定下目标:一定要让玉竹村的老百姓脱贫致富,改变这种悲苦的现状,打造一个现代化新农村。“来玉竹村,我的工作是扶贫,任务是脱贫,目标是让老百姓致富、同步小康。”


  桶井乡66条产业路全面启动开工建设(德江县桶井乡人民政府供图)


  从修村级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产业着手,田茂春告诉记者,“修路!修路!有路才有出路,有路才能致富。”截至目前,玉竹村争取到新农村建设资金216万元,房屋立面改造120户。此外,还争取到100万元的乡村公路建设资金,打通了一直未修好的2.5公里“断头路”。

  通过房屋立面改造,玉竹村有了现代新农村的气息,老百姓看到了好日子的希望。此外,在田茂春努力下,玉竹村争取到200万元资金,修建了一条5公里的产业之路,并牵头种植525亩脐橙、梦桃等精品水果,加快推进玉竹村休闲农业观光园建设,让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看到玉竹村的变化,看到群众的日子一天天变好,思想一天天转变,“再累也值得。”田茂春欣慰地说到。

  在田茂春沾有泥土的驻村工作日记本上,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把贫脱,把贫脱,要把石窝窝变金窝窝;黄水果,绿水果,老百姓家的摇钱果;荒山变金山,石窝变金窝。”

  在他的带领下,玉竹村村民充满干劲,产业发展正在改变着这个村的面貌,改变着这里百姓的生活。目前,乌江沿岸正以玉竹村为核心,重点种植湘柚等精品水果,并布局观赏性水果和花草,建成集生态、休闲、观光、采摘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

  德江县政府党组成员、桶井乡乡长熊飞告诉记者,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桶井乡将发展12000亩精品水果产业,让产业促农增收,让贫困户如期脱贫,早日摘掉全省“极贫”的帽子。

  信心:“说干就干、主动创业”

  桶井乡场坝村属于二类贫困村,共有11个村民组,547户2072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334人,全村建档立卡300户1039人,现有贫困人口265户887人,贫困发生率48.45%。

  为改变贫困面貌,场坝村全面推行新农村建设,进行危旧房改造,组装太阳能路灯、安装垃圾箱等基础设施。


  玉竹村新农村建设房屋立面改造(德江县桶井乡人民政府供图)


  “通过驻村干部的引导和技术支持,村民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从以前的‘坐、等、靠、要’改变到现在说干就干、主动创业。”场坝村党支部书记安刚说。目前,场坝村建有标准化温室大棚4个,占地17亩,使用面积5600平方,种植精品脐橙800亩,修建产业路2条,1.3公里。

  德江县蔚然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以“合作联社+大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由场坝村党支部书记牵头,驻村干部做技术指导,共投资160多万元。目前有67头牛,每头牛利润1万元左右。

  “最多的时候有200多头牛,现在是供不应求,客户主动上门来买,年收入11至12万,养牛比打工强啊!”安刚说。

  据德江县农牧科技局工作人员、驻村工作组组长田波介绍,按照“干部帮一点、单位扶一点、农户出一点”的原则,场坝村给2016年脱贫贫困户补助87300元、1包化肥、1台节能灶,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并在全村贫困户投放基础母羊289只,合计人民币187850元。

  同时,场坝村还组织村民技能培训,转移就业。“通过实施‘雨露计划’、畜牧养殖技术等培训工程,让45岁以下村民掌握1至2项生产技术,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进程。”田波说。

  布局:“干部群众心连心,敢叫日月换新天”

  一路从玉竹村,到场坝村,再到桶井乡人民政府,记者看到工程车不断来回穿梭,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轰鸣,工人们正堆砌边沟和堡坎……施工现场如火如荼。


   德江高效农业园区(桶井)春耕忙(德江县桶井乡人民政府供图)


  德江县委常委、桶井土家族乡党委书记吴飞说,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桶井乡的脱贫攻坚工作,专门成立了桶井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前线工作队,坚决打好桶井乡的扶贫攻坚战。

  从桶井乡的村民口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从2016年秋天开始,有一群人来到村子里,每家每户地走,每家每户地看,最后他们总结出了一套“厉害的方法”——“三刀四识别”。“三刀”即“砍掉因干部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错误认识、砍掉系统中的四有人员、砍掉原系统信息不真而混入系统的小康户”;“四识别”即按照“会议识别、现场识别、比较识别和责任识别”的方法,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对贫困农户一户一户地筛,进村入户一家一家地查,走访群众一户一户地比,调查人员对识别出来的贫困农户信息一户一户地审核,由联系村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层层签字,并承担识别责任,确保脱贫路上贫困老乡一个不能少,“四有”人员一个不能进。

  这样的走村串寨,有力保障了识别对象精准化:桶井乡现有贫困人口2599户9782人,全乡有贫困村22个,包含一类贫困村18个,二类贫困村4个。

  扶贫对象识别了,怎么脱贫才是重中之重。“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桶井乡已启动实施总投资为26.57亿元的脱贫攻坚项目824个,从交通、水利、电力、通讯、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拉网式扶贫,对产业、医疗、易地搬迁等重大领域进行决战性攻坚。”吴飞说。

  面对地理位置偏、交通不便、石漠化严重等棘手问题,桶井乡规划从三方面来攻坚:一是补齐交通不便的短板,修建一条德江县城到桶井乡的三级公路,届时20分钟便可到桶井;二是解决好民生问题,从长丰水库修建一条近40公里长的水渠到桶井,解决老百姓生活用水困难问题;三是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业结合,让老百姓实现产业致富。

  干部群众心连心,敢叫日月换新天。政府干部帮助老百姓发展产业,让老百姓赚到钱,得实惠;干部心系群众,为群众着想,群众干活也有激情,日子越过越红火。

  桶井乡春风十里,“百姓想富、政府扶富”的热情非常饱满,用实干苦干的行动推进扶贫攻坚的步伐,乌江潮起,同步小康的梦想正在这片热土上沸腾。(
来源:当代先锋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