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4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贵阳地名故事:贵阳湖南会馆与紫林庵

[复制链接]

9093

主题

919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3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3 23:4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林浩
    常有人说贵阳是座移民城市,和某些二三十年就移出一座城的地方比起来,贵阳“移民城市”的成色是要差一些,如果把评判的时间放长一点,贵阳确实有些移民城市的意思。在明朝之前,贵阳的原住民多是各土司的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明朝时整个贵州在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日渐显现,明王朝为加强控制派驻大量的官员和军队,许多普通百姓也随之来到贵州。贵阳府也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建立,这是“贵阳”首次成为一个行政区域的名称。其后的岁月里更多的外乡人来到贵阳,贵阳的不少地名也见证了这些外乡人的过往,紫林庵就是其中一个。
    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便利,早在明代就有不少湖南人响应政府号召来到贵阳,清顺治时湖南客民在贵阳建立三楚会馆。旧时都市中的同乡同业者多有组建会馆的习俗,虽然是个民间组织,但一些会馆组织完备、财力雄厚,在地方上很有些影响力。湖南会馆就是贵阳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会馆之一。康熙年间,在贵阳的湖南商绅、巨富多人集资,购置在中华南路黑神庙(现中华南路达德小学处)附近土地,修建寿佛寺,并将三楚会馆改名,成立湖南会馆。会馆的总负责人称大公,会馆的经营、祭祀等活动均由大公负责。
    会馆的财产主要来源于会员、富商、巨贾的会费和捐赠,会馆再用这些资金进行各项投资,或借贷生息、或购屋置地,让会馆的财富不断保值增值。从当年湖南会馆的扩张速度看,他们的经营业绩非常突出。至清道光年间,会馆已购置寿佛寺侧面大街铺面、房屋、地基等合银1120两,以后逐步从寿佛寺西至大十字、南至市府路口连成一片,小半个贵阳城的黄金地段都被纳入名下。湖南会馆在最鼎盛的时期拥有田土数百亩,房屋、铺面200余幢,年收毛谷60余石。
    钱多了就要好好享受生活,到郊外修栋别墅,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田园风光,这套小资生活方式老祖宗早就深谙其道。清康熙年间,贵阳大西门到紫林庵一带的田土几乎全被湖南会馆买下。那时这片地方还在城外,是一派田园景致。康熙四年(1665年),湖南会馆集资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集祭祀、餐饮、娱乐等项目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建筑内供奉着观音菩萨,还设有颇据湖南特色的屈公祠,用以祭祀屈原,其后有花神庙,其旁有法云寺,这组建筑就是紫林庵。紫林庵还有重要的娱乐功能,这点有些类似于今天的俱乐部。与地处闹市的湖南会馆比起来,紫林庵周边环境宜人仿佛世外桃源,是休闲度假观光郊游的好去处。所以紫林庵又被称为湖南会馆别墅。
    到了民国时期,时局比较动荡,贵阳各个军阀轮流坐庄,会馆经常被摊派各种费用,大量田地财产被霸占。民国15年(1926年),当时的贵州省主席周西城要修环城马路,湖南会馆从大西门到紫林庵的田产全被占用,紫林庵的部分建筑也在拆迁范围之内。这一来湖南会馆吃够了强拆的苦头,元气大伤。紫林庵一带不仅田园风光就此消失,湖南会馆对紫林庵的经营也大不如前,到后来湖南会馆还出现了官商勾结、中饱私囊的腐败分子,紫林庵更是日渐没落。紫林庵的周边却随着城市的扩容日渐繁华起来,20世纪30年代,在今天贵阳八中的位置上修建起长途汽车站,旅店、饭馆、货栈等配套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当时的权贵还在紫林庵以东建起一座世杰花园,白天人来人往,晚上灯火闪烁,成为新的时尚焦点。解放后,紫林庵已是荡然无存,只有名称被沿用下来。
    除了湖南会馆外,当时的四川会馆、江西会馆、两广会馆等都有相当的规模。比如江西会馆,清康熙年间在今喷水池附近的龙井巷内修建万寿宫作为会馆的办事处,至道光年间,从北门桥到大十字的较好铺面都被江西会馆收购,并逐步连成一片。江西会馆鼎盛时还有房屋百余处、田土百余亩。四川会馆则在清光绪年间开始在今中华北路云岩广场附近购置房屋,经过多年经营,购买了从云岩广场到今四川巷一带的大片房产。前一两年听说贵阳的高档楼盘多是外地人购买,本来不太相信,比照历史,看来还真是这么回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