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儒学史上的各家学派——巽斋学派 沐风庄主

[复制链接]

9093

主题

919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3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16 23:5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分裂也导致了儒学的分化,当时有所谓“南学”、“北学”之分。隋唐时期,全国政治统一,唐初的孔颖达奉旨编成《五经正义》,以“南学”为主统一了南北的“义疏”之学。但是,从总体上说,南北朝至隋唐期间,儒学的学派特征并不明显,基本上是东汉古文经学的延续。

  儒学发展到北宋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形成了儒学中的“理学”或“宋学”形态。理学产生的背景颇为复杂,它既是儒学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也是在外来佛教思想的挑战和冲击之下,儒家所作出的创造性的回应。理学正式崛起于北宋仁宗的庆历之际,最初有以胡瑗为代表的“安定学派”和以孙复为代表的“泰山学派”等,这些学派对否定旧有儒学形态笺注经学有很大的贡献,基本上完成儒学从章句训诂之学向性命义理之学的转化。到了北宋神宗的熙宁、元丰之际,义理之学中的性理之学成为主流,出现了以周敦颐为代表的“濂学”,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以程颢、程颐兄弟为代表的“洛学”,以王安石为代表的“荆公新学”,以邵雍为代表的“象数学”,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学”,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涑水学”等诸多理学流派。在这些学派中,相对说来比较重要的是“濂学”、“关学”、“洛学”和“荆公新学”。

  从南宋开始,二程的“洛学”蔚为理学之大宗,发展成为以朱熹集大成的“闽学”,即后世一般所说的“程朱理学”。就在讲求“道问学”的程朱理学派形成之同时,理学内部也出现了反对派,那就是讲求“尊德性”的陆九渊“心学”一派,即所谓的“象山学派”。此外,当时还有讲求“事功”的浙东学派,包括以吕祖谦为代表的“婺学”(亦称“吕学”)、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


巽斋学派

  〖巽斋学派〗南宋末年欧阳守道所创学派。守道为吉州(今江西吉安)人,晚号“巽斋”,学者称“巽斋先生”,因称所创学派为“巽斋学派”。守道为朱熹二传弟子,刘月涧门人,自幼苦学程朱理学,年未三十“寓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淳佑元年(1241)进士及弟。江万里创台鹭洲书院,首聘其讲学。文天祥亦参书院学习,成为得意门生。后应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聘为岳麓书院副山长,“发明孟氏正人心承三圣之说,学者悦服”,相继前来求学,因而形成自己的学派。一传数传弟子,知名者甚多,主要有: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罗开礼、张千载、王炎午、谢翱、刘尚友、刘省吾等。此派学宗朱熹,但强调“气”为宇宙本源,提出“道一不息”之命题。谓“未有人心,先有五行;未有五行,先有阴阳;未有阴阳,先有无极太极;未有无极太极,则太虚无形,冲漠无肤,而先有此道。未有物之先,而道具焉,道之体也。既有物之后,而道行焉,道之用也其体则微,其用甚广。即人心而道在人心,即五行而道在五行,即阴阳而道在阴阳,即无极太极而道在无极太极”。“道之在天下,犹水之在地中,地中无往而非水。天下无往而非道,水一不息之流也,道一不息之用也”。“道之在天地间者,常久而不息”。(文天祥《御试策》)认识上主张“事事而计之,物物而察之”,以知行结合作为“学”的内容。此派为学主张“求为有益于世用,而不为高谈虚误,以自标榜于一时”。反对当时上下奢侈腐化的社会风气,曾上疏陈对,欲“家给人足,必使中外臣庶,无复前日言利之风而后可”。要求“不责难得之货,不厚无益之藏”。(《宋元学案》卷八十八《巽斋学案》)主要著作有:欧阳守道《巽斋文集》、《易故》(已佚),文天样《文山先生全集》(1985年北京市中国书店据1936年世界书局版影印出版,改名为《文天祥全集》),王炎午《吾汶稿》等。此派学术思想虽未有多少发明,“然巽斋之门有文山(文天祥)”,“可以见宋儒讲学之无负于国矣”(《宋元学案》卷八十八《巽斋学案》)。对后世影响很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