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沿河县谯家镇:生态茶园助增收 幸福群众展笑颜

[复制链接]

9094

主题

919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11:4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谯家镇是革命老区,曾因煤矿富集而闻名。随着政策性关停和资源的枯竭,谯家镇先行先试、大胆改革,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导,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从“地下经济”到“地上经济”的转型,在茶产业、烤烟、畜牧等农业产业建设方面成效突出。
  该镇茶产业的振翼奋飞,始于2011年。那一年,该镇引进懿兴茶叶有限公司对谯家老茶园进行技术改造,使老茶园恢复了正常生产。2013年10月,引进江苏常州上善若水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在该镇投资建设富硒白茶基地1万亩。2014年,该镇为茶叶加工企业争取到项目资金200多万元,用于建设新的加工厂房和储藏冷库;同时与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建立合作关系,以便对谯家茶叶进行有机转化,力争在2016年使谯家茶园成为有机茶认证基地。
  如今,该镇已发展成型生态茶园13500亩,有绿茶8000多亩、白茶5000多亩、黄金茶600余亩。
  算增收账
  在谯家镇黄金茶基地的空地上,村民们席地而坐,点燃柴火,拿出各自背篓里的午饭,加热一下就吃了起来。“饭是我清早起来做好的,来茶园的时候就舀一碗带上山,中午在这加热一下就可以吃了,大家都是这样。”来自谯家铺村的杨竹芬说道,尽管碗中的饭菜简单清淡,但她的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
  今年49岁的杨竹芬是茶园里的一名临时工,平时在家以务农为生,茶园人手不够的时候她就来帮工。“家里靠爱人一个人在外打工挣钱,生活还是不够宽裕,镇里有了茶园,我就可以经常来干点活为家里增加收入。”杨竹芬告诉笔者。
  作为一名临时工,杨竹芬每天的工资是65元,每个月在茶园劳作几天,能够为家里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
  与杨竹芬一样,今年70岁的杨昌梅也在茶园挣钱贴补家用。“别看我年龄大,我干活还是很有力气,我愿意来茶园帮工。”
  如今,谯家镇的村民,大多在镇里的企业打工。土地流转有租金,在自家地上干活还能领取工资,这样的好事,村民们之前想都不敢想。“政府引来企业发展,让村民从中受益,这份真情实意,我能感受到。”杨竹芬算起增收账,“平均一个月收入有千多块,家里一年可增收一万多块。明年,我也要争取成为茶园的合同工,这样收入更高。”
  住新楼房
  对于该镇堡上村的谯必霞来说,茶,改写了她的命运。
  今年42岁的谯必霞,育有3个子女,13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她一个人既要抚养3个孩子,又要照顾常年生病的婆婆,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2014年3月,云露富硒白茶有限公司来谯家镇投资以后,种植了白茶1800亩、黄金芽茶500亩,需要当地的茶农来看护和照料茶园,谯必霞就是在那时进入茶园工作的。她说:“我一直想要出去打工挣钱,但是家里的婆婆和孩子需要人来照顾,我实在走不开。”为了撑起这个家,谯必霞每天起早贪黑,一个人干几个人的农活。
  茶园里共有15个固定工人,谯必霞是其中之一。“山上开始种茶以后,我在家门口也能挣钱了,有固定收入,又能照顾家庭,镇里发展茶产业,我们能增加收入,真是好。”谯必霞开心地说,每月如果满勤工作的话,在茶园她可以挣到1850块钱。
  谯必霞一直想建一幢新房,但因为缺少资金,一直没能将房建起来。因为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在茶园打工一年后,她终于将二层的楼房建好了。“搬进新房后,看着婆婆脸上露出的笑容,我感到很欣慰。”
  看新变化
  站在茶园里,俯看山下,风格各异的新楼房,在郁郁青翠间若隐若现。一条条产业路连接一条条通组路,环绕村与村组之间,一幅新农村美丽画卷展现眼前。
  “以前大量开荒种地,加之对煤矿的开采也没有科学的规划,植被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如今镇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不仅为村民增了收入,山也变绿了。”谯必霞说,近几年来,镇里最大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村民收入增加,更明显的改变是生态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了。
  如今,谯必霞和同事们的工作就是上山照料茶树,为其除草、施肥。从她们的笑容里不难看出,她们的内心充满喜悦,也期盼着谯家的茶产业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在谯家,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在从“地下银行”到“地上银行”的探索之路中,茶产业仅是华丽转型的亮点之一。新华网贵州频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