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水美贵州“十二五”巡礼 铜仁:黔东铸造水立方

[复制链接]

9094

主题

919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3:1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二五”期间,铜仁市共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344个,解决农村153.4万人和农村学校师生39.8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至218.4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增至0.82亩

  ●完成了218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

  ●已开工建设26座水库,建成抗旱应急引提水工程21处

  ●全社会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到3106.73平方公里

  ●防洪堤长度增加到717.98公里,保护人口35.82万人,保护耕地15.08万亩

  “十二五”以来,随着国家实施新一轮水利扶贫试点建设,铜仁市抢抓机遇,“决战水困,水润黔东”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在此期间,该市完成各类水利总投资82亿元,解决农村153.4万人和农村学校师生39.8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至218.4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增至0.82亩,完成了218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

  同时,该市实行“建管养用”水务一体化改革,探索“以水养水”模式,构建水利出效益、效益促水利的“水立方”效应。


德江乌中灌区渡槽

   开足马力抓建设

  2011年以来,铜仁市共完成各类水利总投资82亿元。

  铜仁先后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骨干水源工程、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城乡供排水、农田灌溉、农村小水电等项目。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蓄为主,蓄、引、提相结合;小型为主,中、小、微相结合;灌溉为主,灌溉、发电、供水相结合”的区域工程体系。

  “十二五”期间,水利工程年供水量增加到12.37亿立方米;水库总库容增加到4.04亿立方米;解决农村居民153.4万人和39.82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218.45万亩,农业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增加至0.82亩;完成21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社会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到3106.73平方公里;防洪堤长度增加到717.98公里,保护人口35.82万人,保护耕地15.08万亩。


德江乌中灌区渡槽

   “五制”管理保质量

  铜仁市严格要求项目参建单位履行建设程序,严把项目建设程序管理关口。

  为此,该市按照水利行业技术规范,实行“五制”管理,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终身制、工程管理制和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制。

  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项目推进会,及时总结经验、部署工作,及时研判解决存在问题;积极协调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有序推进计划目标。

  同时,按月组织督查组督查项目进度和工程质量,对滞后项目县进行全市通报,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县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严重影响整体推进的严格问责。


思南县塘头镇生态渠

   彰显效益促发展

  “十二五”期间,铜仁共开工建设中、小(一)型水库26座,已建成7座。

  由于水利投入逐年加大,水利基础设施逐年完善,而今,铜仁市工程性缺水短板正逐步得到缓解。

  不仅如此,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的实施,铜仁市供水保水能力明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幅提升。

  2013年,铜仁出现连续历史最高温天气,但得益于大批水利工程支撑,农作物成灾面积同比减少50万亩,饮水困难人口同比减少20万人。

  江口地落水库原有效灌溉面积仅800亩,通过实施病险水库整治和灌区改造有效灌溉面积达万余亩,灌区虽遇大旱,但粮食产量不减反增。

  “十二五”期间,铜仁依托水利设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蜕变。

  2014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647亿元,财政总收入达88.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43元,增速名列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余元,增速名列全省第二。

  同时,水利设施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思南塘头高效农业园区、十里梦幻锦江、木杉河湿地公园等,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水利“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效益越发显现。


思南县宽坪乡飘扬村食用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江口:“幸福水”富了穷山寨

  近年来,江口县大力发展水利设施,新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65处,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17.4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还推动了产业发展,使农村4万余人脱贫。

  该县怒溪镇骆象村位于1100米的象鼻山上,是省级贫困村,这里山高水竭,千亩大坝多年来因缺水而大部荒芜,上万亩荒山因无水而树木凋零,荆棘丛生,多年前修建的小型水库设施简陋,很难产生效益。

  2013年,江口县通过项目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对该村核桃湾水库进行病险库治理,使核桃湾水库库容从昔日10余万方提升到27万方,12公里长的主支干渠全部用先进的U型渠建造,不仅解决了村民们的饮水难,而且还解决了千亩良田灌溉。


铜仁市军民共建,投工投劳兴修水利

  县里还将水引到象鼻山头,引进客商建起了7家茶产业专业合作社,几年来种植绿茶、白茶1万多亩,该村人均3亩茶。

  村里还建起了百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大棚,千亩核桃园和梨园,全村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建成了全省生态茶产业示范园区。

  太平镇梵净山村位于梵净山景区内,全村3600余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基本靠上世纪80年代群众自投自建的供水设施。

  由于设施老化,年久失修,设计规模小,随着梵净山知名度的飙升,旅游业的兴起,外来游客量的增多,供水设施也无法满足供水需要,停水现象经常发生,水成为制约该村发展的瓶颈。

  为此,江口县投入项目资金857.3万元,建成了供水规模1.5万人,日供水量达2000方的梵净山饮水安全工程。

  饮水问题的解决,带动了梵净山村的迅速发展。

  村民杨庆和率先开办了第一家“农家乐”,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全村开办“农家乐”旅馆36家,餐饮经营户达到了346户,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00余人,年均实现产值8000万元以上,实现人均年增收15000元左右。



铜仁市纽泰克农业科技公司在江口县闵孝镇兴建的现代化水培蔬菜种植工厂

   思南:“建管养用”解难题

  思南县江河水资源利用难度大,缺乏骨干水源工程支撑,工程性缺水十分突出。

  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总结出了“建管养用”一体化的小康水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公司经营、协会管理、群众参与”的以水养水长效管理机制。

  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后,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逐步降低,农田灌溉水利工程效益逐年下滑,灌面日益缩减,思南县农业水利一度处于建设难、管理难、养护难、收费难的“四难”境地,难以正常发挥灌溉效益。

  为此,2013年起,思南县在塘头镇小溪河灌区开展了农业灌溉试点,规划总投资6800万元。

  该项目通过布置输、配水管网系统、自动化、信息化,采用微喷灌的形式对2200亩种植基地进行灌溉,同时采用分洪渠的方式,对进入园区的洪水分流,并对2条天然河道进行治理改造,使园区洪能防、涝能排。

  贵州山区现代水利思南县塘头试点区项目自2014年9月开工以来,以塘头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与特色示范镇建设相结合,为塘头建设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提供了水利支撑和保障;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建成了全省最先进的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实现了水利信息化、自动化,远程自动控制;与防洪排涝相结合,解决关中坝片区的防洪及内涝排水问题;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现代水利工程的实施,思南县山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项目覆盖范围内供水保证率达100%以上,90%的家庭用上了洗衣机,80%的家庭用上热水器,自来水通户率达100%,解决了塘头集镇及周边村寨4万余人饮水安全,实现了“洪能防、涝能排,供水及时有保障”的综合农业水利工程目标,成功变水患为水利。

  塘头现代试点区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建设现代水利工程渠系布局尊重自然,不仅为园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为景区提供供水水源,还与新建的生态堤、人行便道、生态长廊、生态植被等有机结合,既美化了园区,也推动了园区景观化、农旅一体化建设。

    “以水养水”激活力

  嘉宾:铜仁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汪世平

  记者:“十二五”期间,铜仁市水务事业发展取得哪些成效?

  汪世平:“十二五”以来,铜仁市水务事业发展成效明显,水利建设之全、工程之多、规模之大,在历史上前所未有。

  全市初步形成了“以蓄为主,蓄、引、提相结合;小型为主,中、小、微相结合;灌溉为主,灌溉、发电、供水相结合”的区域工程体系。

  铜仁市“十二五”完成各类水利总投资82亿元,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2.37亿立方米,水库总库容增加到4.04亿立方米,解决农村153.4万人和农村学校师生39.8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至218.4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增至0.82亩,完成了218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

  已开工建设26座水库,建成抗旱应急引提水工程21处。

  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344个,实施农田灌溉项目143个。

  同时,铜仁市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水务一体化、水价综合改革、山区现代水利试点区建设、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水利工程建设模式改革等均取得实效。

  记者:铜仁市水利建设的主要做法是什么?

  汪世平:铜仁市坚持以规划统筹水利改革发展事业、三次产业、城乡协调发展,实行“建管养用”水务一体化改革,探索“以水养水”模式。

  推行“政府引导、公司经营、协会管理、群众参与”建管模式,政府引导,项目建设管理市场化运作,实现权、责、利统一,确保水利建得起、管得好、长期发挥效益。

  铜仁坚持把水利建设与其他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精准配套。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不乱、各记其功”原则,整合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贫困边远山区水、电、路等同步解决,产业发展同步跟进。

  同时,通过增加水利部门人员编制,外引内培水利技术人员,与本地院校联合培养水利政府订单生,为水利改革事业提供智力支撑。

  目前,第一批政府订单生97人今年已毕业上岗。

  记者:“十三五”,铜仁市制定了哪些水务工作目标?

  汪世平:“十三五”期间,铜仁市争取规划建设大型水库2至4座,中型水库25座及一批小型水源工程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工程,新增供水能力8亿立方米,新增蓄水库容3亿立方米。

  争取解决180万人农村饮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农村饮用水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达到90%以上,农村人畜饮水安全达标率100%。

  到2020年,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