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那些流行于大街小巷的老行当,比如补锅、打铁、编竹器等等,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服务。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老行当相继没落,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物质丰富的今天,还有哪些人在坚守着这些老行当?他们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廖大爷和他的面塑作品 面塑是一种民间艺术,俗称面花、礼馍、花糕,面塑艺人就是人们常说的捏面人,他们运用捏、搓、揉、掀等各种技艺将普通的面粉变成一个个色彩艳丽的面塑作品。 在攸县市民廖大爷不到10平米的工作室里,我们看到摆放整齐的两排作品让人眼前一亮,青皮虾、螃蟹、青蛙、乌龟、泥鳅等水产类动物个个活灵活现,柿子、南瓜、桃子等蔬菜水果,搭配蟋蟀、蚱蜢、蝉等动物,一幅幅作品意蕴深远、充满想象,栩栩如生,廖大爷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他用面粉捏成的,是一门民间艺术叫面塑。 面塑:螃蟹 今年69岁的廖天成,是土生土长的花农,从十几岁开始自学美术,参加过攸县文化馆组织的美术创作活动。几十年来,廖天成坚持画画,生活中常见的花草鸟兽都是老人画笔下的美景,老人的作品在省、市乃至全国多次获奖。色彩丰富的面塑在少年廖天成心中留下了深深地印象。于是,廖天成利用空闲时间,一边画画,一边练习用面粉捏造生活中常见而且比较简单的动物,时间久了,他的面塑作品开始引起周边邻居的关注。 说起面塑,老人脸上挂满了笑容,这不,廖大爷特意拿来面粉,并现场给我们捏起了面塑。 面塑:水蜜桃 简单的和面、揉面过后,廖天成开始造型了。水、面粉、底盘、颜料、毛笔、小刀,这些简单的面塑工具,在老人手里运用自如,加上廖天成麻利娴熟的动作,不一会儿,泥鳅的基本形状就出来了。 要想成一个出色的面塑艺人,不仅需要懂美术,知道色彩的搭配和运用,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 螃蟹、虾、泥鳅,廖天成从身边这些常见的简单的动物开始捏起,渐渐地老人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于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创作有创意的面塑作品。 为了让自己的面塑作品走向大众,让更多人认识和欣赏,去年,廖天成带着自己的面塑作品来到了2015星动攸州的舞台上,绚烂的灯光下,这位七旬老人的面塑表演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虽然廖大爷的老年生活还算丰富多彩,但在老人的心中一直有一个遗憾,他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选择多了,愿意静下心来学习和传承这门面塑手艺的人却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