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你初中想读哪所学校,我就帮你搞哪所学校。”长沙市民张志军至今还记得前几年自己跟儿子说过的一句话。然而,直到昨日,虽然他“努力”了好几个月,给孩子找一所名校的进程还停留在“想”的阶段,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前日,长沙市教育局公布小升初配套入学、特长生和特长学校招生以及民办和子弟校招生具体细则,再次重申“公平公正公开”的招生原则。在今年的“史上最严”小升初招生政策下,家长们发现,以往的“套路”——找关系、择优考等,都行不通了,自己能做的,只有静静地等待,看最后的尘埃落定。 “找关系”行不通了 家长故事1人脉关系再深厚也搞不定 在长沙市,省市直属和区属初中共有近80所,但在家长QQ群、口碑和小升初论坛中,被提及的似乎永远只有根据中考6A率排名的前十所学校。这些学校,也是大家趋之若鹜想挤进去的“名校”。 在前几年看来,张志军对儿子讲的话并非吹牛皮,作为一名“根深叶茂”的长沙土著,他有着深厚的人脉关系。 “前几年我每年都能帮几个朋友搞定小孩读书的事,虽然要花点钱。”张志军说,在帮别人家的孩子找学校的时候,他顺便提了一下自己的崽也快读初中了,“那时候他们都说选所好学校没问题,一口就答应了。” 但张志军发现,今年“卡得紧”了。按关系圈里的潜规则,择校之类的事情,一般在春节前就基本定好了。这一次却不同,张志军虽然跑了很多“关系”,可那些朋友给的答复一直是“等等看,看政策”。于是,就“等”到了现在,还不知要等多久,并且不知最后能不能搞定。 家长故事2“教育圈里人”也没人给面子 黄秋璐自己就是教育圈里人。跟张志军一样,她以前也深信给儿子选个初中应该没什么问题,“我知道自己儿子的实力,非学霸,也没想过去挤名校。我选择的那所学校,并非名校,只是因为离家近,学校教育质量也算不错。” 黄秋璐儿子就读的小学,按微机派位,可能派到五六所学校,其中就有黄秋璐想送儿子去的学校。但是让她担心的是,微机派位学校中,也有一所较差的学校,而且按往年的派位结果看,派位数还非常多,派进去的几率很大。哪个家长会拿孩子的一生幸福开玩笑? 同在一个圈子里,黄秋璐觉得自己的要求并不过分,这点面子还是会给的。没想到的是,这次却没人敢给这个面子。求到校长那里,校长只能尴尬而抱歉地说:“没有口子。教育局不开口子,学校也没办法。” 政策背景 “史上最严”小升初招生政策 跟张志军和黄秋璐一样,很多人都在等教育局“开口子”。但注定他们都会失望了。因为今年小升初,面临的是“史上最严”小升初招生政策。 今年2月28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长沙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 3月初,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带队调研各区教育局时表示,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招生入学的重要决策,竭尽全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人民群众从“不能择校”到“不需择校”;消除公办择校是“一刀切”不是“切一刀”;招生期间校长“不关机”,坚定不移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卢鸿鸣表示,“史上最严”招生政策的最主要目的,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为了防范“以钱择校”“以权择校”“以分择生”,但其最终实质则是推动实现教育公平由“机会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向“可实现的公平”迈进。对于学校而言,一是堵住了各种违法招生、不正当招生的口子;二是还学校这方净土“潜心办学”实现“有教无类”,“让教育回归育人本源”的最好机会。 “择优考”没有用了 家长故事3孩子考了几所名校,仍没确定 和前面两位家长不同,市民陈舒华一开始就给孩子设定了上名校的路径——“考”。 儿子小学四年级时,陈舒华找到在省高院附近办班的奥数名师谢老师,开始为择优考试做准备。陈舒华表示,自己在长沙不认识什么人,但孩子聪明好学,她深信孩子的能力,能考进一所名校。 陈舒华带着孩子把长沙东南西北的几所名初中都考遍了,孩子成绩确实好,好几所学校都“考上”了。但是“考上”了,她的心也并没有落下来,“因为听说公办不能择校,择优考到底有没有用呢?”陈舒华为了吃个定心丸,通过朋友关系,找到了自己中意学校的招生副校长。副校长拿着她儿子的简历,很遗憾地说:“往年这样的学生我们是求之不得,但今年没办法录。” 政策背景 按三种方式招生严禁“择优录取” 公办学校小升初择优考一直是被官方禁止的。但是,长沙人都知道,一直在考。 初中校长大概是长沙教育圈最“苦逼”的一群人。小学校长可以充分实施自己的教育理念,小学校园怎么热闹怎么创新可以由着校长折腾;高中学校分几类录取,入校成绩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出校成绩,校长辛苦落得心安。 但是初中就完全不一样。对这些入口靠微机派位,出口却要看6A率的学校来说,竞争的秘诀就是手里拿到尽可能多的优质生源。获取优质生源的唯一途径,就是择优考试! 但是风声越来越紧,有的学校考试被举报,被媒体曝光。 所以,比较谨慎的公办学校,通过自己集团下的民办学校举行考试,至于孩子最后能到哪里就读,家长也搞不清。还有的公办学校,通过培训机构的考试“择优”。每个校长手里,从不同途径掌握了一批“牛娃”名册。培训机构每举行一次考试,参考人数可能上千,一次择优考一般收费200元,培训结构获利颇丰。 不过,今年这种“择优考试”没什么用了。 根据2月28日发布的长沙市2016年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今年小升初招生严禁“择优录取”,除高新区继续按照单校划片的方式进行外,其他区均按照单校划片(对口升学)、多校划片和配套入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部分家长的选择 为孩子读名校专门买套房 自己的“面子”没用了,黄秋璐也和其他家长一样,赶紧拉着儿子参加各种考试:2月27日,“史上最严”小升初招生政策发布的前一天,周六傍晚,在河西银盆岭路上,来培训机构参加考试的考生排到了马路边,黄秋璐的儿子是其中一员;2月28日,“史上最严”小升初招生政策发布的当天下午,另一场考试在河东某学校旁边的培训机构进行,黄秋璐带着儿子匆匆参考…… 然而黄秋璐发现,不仅是公办学校越考越没影,民办学校也是越考越紧俏。 黄秋璐最终让儿子放弃了考试。在其他家长的指点下,这个清明假期,黄秋璐去河西梅溪湖片区和北辰三角洲片区看了房子,“现在正是学校向配套入学小区摸底的时间,只要签订购房协议就可以入读。” 有 这样想法的还不止黄秋璐。她说自己看房期间,发现售楼部生意火爆,还有不少外地来长购房的,一扯起来,都是为了孩子读书。这大概是长沙父母在“史上最严”小升初招生政策下,为孩子就读名校唯一能自我控制的途径。 多 数家长的期待 学校公布招生结果,接受监督 按往年套路,即使到下学期开学,关于择校问题,仍然会暗流涌动。 怎 样才能真正确保今年政策的公平性,而不是最后“关系户”依然受益? 有位校长回答:“就看敢不敢把小学、初中各校的招生计划、特长生计划、配套生计划向社会公布,并把招生结果、各校实际在读人数如实公布出来,接受媒体和社会的监督。” 而这,也正是绝大多数家长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