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长沙民国劳动者收入差别大 照相师傅赚得多

[复制链接]

9093

主题

919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5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7:1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世纪20年代湖南第一纱厂车间。

民国初年药王街照相馆。

如今在大多数人眼里,“五一”早已与三天小长假画上了等号,它意味着旅行、宅家和胡吃海喝的聚餐。

在我们共同庆祝节日的同时,不妨跟记者一起穿越回1919年,了解一下那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日常。

撰文/本报记者储文静 实习生姜小乔长沙报道

吃:“饭则异常粗劣,茶亦不堪入口”

大多数纱厂不准为了吃饭停工

城市中的工人,其生活环境,因性质不同,有很大差别。在长沙的湖南第一纱厂是新兴的实业机构,1921年有一则报道,说工人的饮食:“饭则异常粗劣,茶亦不堪入口”。

孙毓棠编著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中提到,民初上海瑞记纱厂“工人自带饭食(大部分是米饭)或者有人给他们送饭到厂里去,他们就在工作时进餐”。“大多数纱厂都不许为了休息或吃饭而停车,因此,工人们只是在最饿时才吃饭,一边看着织布机或守着缫车或纱锭时,一边吃一两口饭”。

同是纺织厂,有的伙食就好很多。《天津市纺纱业调查报告》中提到,1931年的天津裕元纺织厂,“工人饮食尚称不恶,普通以大米、白面、菜蔬为主要食料,食玉米杂面者很少”。有的工人共同组织厨房,每人每月约7元花费;有的在饭馆包饭,每月约7元5角左右;有的随时零买。

穿:衣服约占全部支出十分之一

绸布庄店员穿长衫戴瓜皮帽

蓝布衣、工装裤、脖子上系一条白色毛巾,这几乎是脸谱化的工人肖像。的确,在衣着方面,工人一般都比较朴实简陋,哪怕是在最时尚最前沿的大都市也是一样。《上海工人生活研究(1843-1949)》记载,“衣服费用在中国劳工的生活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即使在上海这个相对比较重视服饰的城市中也是如此。抗战以前,物价较低,工人们穿衣服的开销,约占全部支出的十分之一。每年冬夏两季,两套老布衣服总是可添置的。但‘八一三’事变以后物价增高,人们只好从衣服上来节省,很少有人再添置新衣了。有许多穷苦的工人,不但没有钱添置新衣,就是连一套旧衣服都无法保持。天气冷起来,他们就把夏衣典当了,拿当的钱去把棉衣和棉被赎出来,等到三四月里天气暖了,再把冬衣送进当铺里去,把夏衣赎出来”。但女工的服饰一般“比较讲究点”。

相比传统工厂里的工人生活来说,商圈里的打工者日子就好过很多,所以高级店员、账房先生都成了民国时期吃香的工作。

在长沙,如果你在绸庄找到工作,老板会给你穿上工作服。在介福昌,店员穿着长衫,戴瓜皮帽。大盛绸布庄要求,店员热天不准穿短裤拖鞋,要勤理发,勤刮胡须,勤换衣服,衣着仪表保持整洁端正,时人谓之“盛派”。

住:一间宿舍要住十多人

报刊称其秽气重腾,屎如山积

“在中国,纱厂习惯上不供给工人宿舍”。但也有企业为工人提供基本的食宿条件。民国初年,上海鸿源纱厂“有些房屋租给工人,每月租金约为1元”。天津裕元纺织厂1930年代初设有工房400余间,但“仅可容工人1000余人,所以大部分工人,均未在工厂住宿”。

在长沙的湖南第一纱厂,虽然有工人宿舍,但居住条件却极为恶劣。1921年,曾有报刊记者对第一纱厂进行过实地调查,报道称,寝室一带,秽气重腾,厕所逼近,屎如山积。入其室,下无地板,地又潮湿甚重。室宽仅一丈,长亦丈许。乃重架十床,每室至少亦居十人。亦有二人共一床者,是以一室常有十余人。“龌龊拥挤之状,虽旧式牢狱亦不过是。”寝室共百间,男女二千余人居于此,只给女工稍有隔别。而公司任其自居自食,毫不过问,只每日有若干人到厂做工即罢。

1919年长沙城各工厂容纳工人最多的要算和丰火柴公司、华昌炼锑公司等公司。和丰火柴公司在北门城外,公司附近几条街,都是公司的房屋,全是住着厂中做工的人。“平时厂中约共有男女工人二三千人以外,还有许多住在公司附近一带贫家小户的妇女,都靠在公司接盒子,补足她的生活。”(1919年《新青年》第七卷第1号。)

工资:不同工种待遇差别大

纺织技工十元,照相师有四五十元

民国时期的湖南,不同工种不同城市的工人,工资待遇差别甚大。

1923年11月,一位叫做鸣非的作者写过一篇《湖南水口山工人俱乐部纪实》的文章,文中提到,水口山铅锌矿为官矿,工资高低相差很大,就一般工人而言每月至多的得二三十元,十余元,八九元,布衣粗食,犹称稍裕;少则三四元,甚至每天六十余文的也有。

纺织工人的待遇还不如矿工。1923年7月16、17日湖南《大公报》发表了《长沙纺厂工人生活调查记》,1921年,第一纱厂每天做工十二点钟,每隔一天还加六点钟晚上……每天工钱仅二百、三百(文),至多也不过四百、五百(文)。

在工资分配上,第一纱厂成年、青年、女工和童工没有多大区别,只有技工、艺徒(初进厂的)之分,“技工以货计每月工资约在十元上下,艺徒则以日计,自一角四分至二角四分止;其他监工等月工资三四十元不等”。

1904年开埠后,长沙码头迎来了轰隆隆的轮船,他们带来了百货、日杂、五金等,商业迅速发展起来,也带来了新的管理模式。

史料记载,长沙八角亭附近的大盛绸布庄,员工可以入股,工资每月为十五到三十银元,还有年终奖。至于福利,每年在春节、端午、中秋三节加发工资一个月。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工种出现,照相师、理发师大受欢迎,待遇也颇高。

1935年,著名的“上海南京美发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沙开业,即使文夕大火烧毁后,仍在搭棚营业,1946年从香港引进美国电剪、化学烫发水等,月营业额高达8000银元。

而从1926年北伐战争胜利开始,照相馆就在长沙大量涌现,短短的药王街里有北绘素楼、锦华丽、裕新、华丰等六大照相馆。当时照相师傅每人每月工资多达四五十元,这在当时长沙商业中是少有的。店内职工除工资外,年终还有分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