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支个贵阳美食方言 大家都常说却难解释

[复制链接]

9094

主题

919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3:1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遇书房,男,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贵阳,大学本科,中文专业。曾在媒体工作十八年,现供职某文化机构。
    贵阳人有句俗谚叫“隔锅香”,小时候大概都被妈妈骂过,不须饶舌,应该都明白。
  隔锅何以香?盖因什么东西都架不住经常吃,再好也总归有腻味的时候,换个口味,有了新奇感,食欲因此大涨,不足为奇。如今人近中年,拖儿带崽,陷于冗务,时间不属于自己,去别人家里蹭饭机会也少,隔锅到底香不香,已经不甚了然。
  以我非常深厚的蹭饭经验,最好到朋友父母家吃,一般都可口。上个礼拜,就实践了一次。大学老同学某君,约着谈个事,叫顺带去家里吃饭,我知道她与母亲同住,还不时在微信上晒照片,卖相颇佳,便欣然应允。不会客气,上桌就开动,吃得其实不算多,但气势很足。而且,绝不吝惜赞美之词。老人家自然高兴,因同学的先生在外地工作,女儿住校,周末始归,平时不做晚饭,一身好武艺无从施展,“半个馒头,夹点霉豆腐就对付一顿”。于是,我厚颜无耻地加上一句,“阿姨托我们的福,今天还吃上顿饭”。老人家更高兴了,满座皆欢。
  有个蹭饭的误区叫做客气,很多比较有教养的朋友,只要一到别人家里吃饭,就矜持得一塌糊涂,各种借口,什么中午吃得太饱,下午刚吃过点心之类的。于是箸不轻举,食不二碗,貌似很尊重人,其实换位思考便知不然。主人家辛辛苦苦做好一桌子饭菜,当然希望你吃得开心胜任,结果你居然这样,无异于当面打脸,我可不干这样“吃亏不讨好”的傻事。以至于有个朋友,就是上一篇专栏中写到的饕餮之徒杨胡子的夫人,曾对我有过三段论式的准确评价———一开始她是觉得我真懂吃,不仅懂,还善于评价,说得头头是道,一语中的;然后,是认为我不懂吃,所以吃什么都好吃,是个粗笨夯货;末了,发现,此人之所以能吃善道,完全是长期在别人家里蹭吃蹭喝,养成了个油嘴滑舌的德性……如此而已,并无深意。
  稍微往大了说,隔锅之香与不香,还包括外出远游时。六年前,与贵州卫视的朋友们搞过一次大型的跨省采访活动“西部行”,整整三个月,走遍西部十二省区。三十几号人离开贵阳后,很快分成两拨,一拨以我为首,到哪里便只吃当地特色,属于“隔锅香”派;另一拨则只找家乡味,实在找不到,就以川菜和湘菜代替,顿顿离不得辣椒,属于“隔锅不香”派。老一辈的美食作者,汪曾祺先生我素所喜读,他有篇文章叫《四方食事》,便说“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好吃的东西大家都喜欢,但也不尽然,世界之大,饮食之富,远超想象,遇到完全不能接受的,也在情理之中,“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说得好,香不香是个感受和习惯问题,包容些好,勇于尝试一下,不是坏事。非常讨厌到外地吃家乡菜,记得前年去山东出差,有个朋友请吃饭,出于关心,表示说要找一家贵州或者四川的馆子,以慰我等乡思,严辞拒绝,“您要这样,下次去贵阳,我请吃山东大饼”。
  “您要这样,下次去贵阳,我请吃山东大饼” 当然是玩笑。最后吃了正宗的山东面食,香得不得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