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遵义,美在这儿……

[复制链接]

9094

主题

919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1 20:1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遵义会议举世闻名,因国酒茅台蜚声中外,遵义,一直被誉为“红色圣地,醉美遵义”。
  在“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目标的引领下,近年来,遵义充分利用“遵义会议”等红色资源,在全面提升“红色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基础上,依托良好的生态、气候等优势打造“绿色旅游”,依托茅台酒等酱香白酒工业优势打造“白色旅游”,依托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等优势打造“古色旅游”…… 向世界呈现了一个全新的五彩遵义。
  从革命转折之城,到开放转型之城,定调发展新主题,遵义有信心再创新天地。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五彩新遵义”接待游客2亿多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1900亿元,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是“十一五”期末的3.7倍和3.8倍。

人文之美:红色经典、薪火传承

  仲夏的贵州遵义,万木葱茏。
  7月21日,在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的遵义会议会址,不时有游客在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匾额前合影留念。
  在修葺一新的遵义会议陈列馆内,不少游客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边看边想。在反映长征历程的大型浮雕前,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前,在一件件珍贵的革命遗物前,在一篇篇泛黄的革命文献前,人们驻足沉思。
  记者了解到,自2008年免费向公众开放以来,每年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的人数不断上升;2015年,遵义会议纪念馆共接待海内外观众401.68万人次。
  沿着木质楼梯,登上那栋历史课本上早就见过的二层小楼,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18张藤木椅子安静地围着一张赭色长桌,仿佛那场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要会议刚刚结束。
  红军长征途中,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此后,中国工农红军展开机动灵活的运动战,先后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在黔北大地播下了革命火种。
  如今,在这些令人眩目的“名片”中,历史文化名城是其中最响亮的一张。当年留下的红色基因已经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成为推动该市建设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强大动力。
  “对于遵义而言,传承好红色文化是使命责任,坚定不移地推动绿色发展是战略选择。”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说道。
  作为红色圣地,遵义始终把传承红色文化作为使命担当,把红色文化全面融入干部教育培训、决战脱贫攻坚、发展文化旅游等工作中,既坚定了人民团结奋斗奔小康的信心决心,又激发了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为科学发展、同步小康提供了不竭动力。
  这些年,遵义斥资20多亿元,开发13个红色旅游项目,打造了“四区一城三镇两村”红色旅游精品景区(点),同时保护开发了遵义会议纪念馆、红花岗红军烈士陵园、娄山关战斗遗址、四渡赤水纪念地等一批红色资源,红色圣地的文化底色更加浓郁。
  目前,遵义共有国家3A级标准以上红色旅游景区5个。红色旅游已经成为该市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遵义共接待游客6200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547亿元,分别增长20%以上,其中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94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7.7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末的2.69倍、2.51倍。
  如果说一支红军的长征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那么另一支文军的长征则在这里开创了求是创新的摇篮。
  1940年初,在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中,浙江大学师生秉承科教救国和求是创新精神,随竺可桢校长辗转西迁,四易校址,来到遵义市湄潭县办学,达七年之久。因红军长征与浙大西迁在这里交汇,所以,浙大西迁又被誉为“文军西征”。
  当时,素有尊师重教文化观念的湄潭人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浙江大学的师生们。湄潭县政府将办公用的湄潭文庙让给浙江大学做教导部,在县城、永兴镇两地,当地人民把浙江大学相中的房屋都让出来,以供浙大师生教学和生活之用。湄潭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使西迁至湄潭的浙江大学有了一个安静教学和科研的环境。
  七年间,竺可桢,苏步青、王淦昌、贝时璋等一批科学家在艰苦的环境中潜心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不仅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为黔北湄潭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英国皇家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到西迁至湄潭的浙江大学考察后,在世界权威学术刊物《自然周刊》上介绍说:“那里的科研氛围浓厚,是中国科学的希望。”他同时还评价“在湄潭的浙江大学是中国的‘东方剑桥’”。
  中国两院院士中有52位院士当年在湄潭生活和学习过。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的回忆文章里,多次提及在湄潭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他正是喝着湄潭茶一步步走向世界的。
  浙江大学在湄潭办学期间还成立了湄江吟社。竺可桢、苏步青等一批科学家写下了大量咏物言志的诗词,给湄潭人民留下了一批宝贵的精神财富。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回访湄潭时在文庙题词:“科学教育圣地,求是创新摇篮”。
  为纪念“文军西征”,弘扬“求是精神”, 1986年6月,湄潭首次组团访问浙大,延续校地情缘,拉开了“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筹建序幕。1990年7月20日,为了纪念浙江大学迁湄办学50周年和竺可桢校长诞辰100周年,在文庙隆重举行了“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揭幕典礼,时任浙大校长韩桢祥博士和来自浙大及省内外数以千计的校友佳宾出席揭幕仪式。尔后,湄潭又多次对“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进行整修,并多次重新布展。浙湄两地交流合作不断。
  如今,“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成为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大学求是精神教育基地”,是浙江大学风雨兼程、崛起腾飞的见证,也是浙江大学与湄潭人民相濡以沫、血肉亲情的见证,更是“求是精神”发扬光大、激励后人的一座不朽丰碑。

生态之美:绿色宝地、养生天堂

   “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让遵义立体农业特征明显,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因此遵义素有“黔北粮仓”之称,也成为了全国著名的名茶基地。遵义现有省级农业园区45个,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省的1/3。其中,茶叶种植面积195万亩,茶叶产量9万吨,先后被授予“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及“圣地茶都”称号。
  于是,凤冈的锌硒茶、湄潭的翠芽、正安的白茶、余庆的小叶苦丁茶……这些名满天下的茶叶犹如一颗颗翠绿的宝石,点缀在遵义这片红色的热土上。
  踏进有着“中国名茶之乡”美誉的湄潭县境内,青山、绿水、茶园,置身其中,茶香茶韵扑面而来,宛若世外桃源。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62.8%,亦被誉为“云贵小江南”。此外,湄潭还有生态茶园45万亩,是贵州“第一茶县”。
  五月茶山的清晨,是最忙碌的时刻。一片片鲜嫩的绿叶,托起了茶乡人增收致富的大产业,为湄潭农业经济带来一池活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规模效应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发展的效应,真正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口中的“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据悉,2015年湄潭县生产总值实现78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1.81亿元,同比增长20.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0071元和7975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17%;小康社会实现程度84.8%。
  7月下旬,从遵义市区驱车不到一个小时,记者来到了位于湄潭县东北角的核桃坝村。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漫山遍野的茶、延绵起伏的绿,让人看不到尽头。远远望去,葱茏的茶园环绕村寨,黔北民居依山而建、傍水而修,如诗如画。
  今天的核桃坝,868户居民几乎家家种茶或加工茶,拥有茶园11400亩,人均茶园3.27亩;有规模以上茶叶企业5家,茶叶加工大户56家;被誉为“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8000元,享有“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的美誉。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桃坝村芸香茶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声彦告诉记者,这里不仅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加工厂,也有自己的茶叶品牌,依托茶业发展,核桃坝人的小日子如今是越过越红火。
  2010年初,精明的刘声彦看准了商机,深受体量小、规模不大限制的芸香公司一下子瞄准了市场。随后在县委县政府“请进来”招商活动中,芸香公司与广西横县巧云茶行成功签约合作,开始了新的征程,绿茶、红茶一起上,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信心满满的芸香公司着力于品牌的打造。有着几十年制茶经验的陈前伟老人亲自到制茶车间,专门负责茶叶的生产与研发。2010年年底,公司注册的“国翠飘香”商标被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芸香的生意也逐渐火了起来。
  “茶叶加工厂+销售中心+茶庄+乡村宾馆”,一个打造茶旅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清晰地呈现在刘声彦的脑海里。
  “在这里你能享受到的是枕茶香入梦,听鸟鸣起床!”刘声彦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这场静心的自然之旅:白天,徜徉于茶园间,亲手采摘茶叶,然后在茶艺师的指导下,学习茶艺茶道;中午,在乡村旅店吃以茶为主料做的茶菜;晚上,泡个茶汤足浴缓解一天的疲劳;临走前,还能买些上好的茶叶送给亲友……一家四口,两天的吃喝玩乐,都围绕着茶这个主题,花费不到千元,却能给全家带来了难忘的美好记忆。
  一头连着文化,深入挖掘茶文化知识,寻找文化载体;一头连接茶园,做大生态、养生休闲旅游,是湄潭茶旅一体化的探索发展的新路子,也是湄潭得天独厚的资源。
  说到这里,湄潭还有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那就是地处“十谢共产党发祥地”田家沟和核桃坝之间的七彩部落。
  2015年,为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打造新农村示范升级版,湄江镇围绕“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致富、企业创收、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为目标,借鉴突尼斯南北小镇做法,以金花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合作社为平台,统一茶园、山林、土地、房屋等资源,发动群众以资源和资金入股组建了贵州七彩部落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运用群众入股联心的方式抱团开发乡村旅游,改善了传统农家乐单打独斗的经营发展模式。
  村支书冯燕青向记者介绍道,通过政府主导、村民主体、股份合作、引智引资、创业创新等方式,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的推进,村委会充分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赋予了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除了湄潭、凤冈散发着茶香的万顷茶海,遵义的绿还有太多太多。散发着竹香的,是西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赤水竹海;而散发着古老植物与原生态香味的,是在中国侏罗纪公园内的桫椤树。
  存在于遵义的每一种绿,都拥有自己的特色。仿佛是上天赋予它们的任务一般,它们透过自身的“绿”,让所有来遵义的游客们,放下在城市之中的繁忙与紧张,体验一下真正的放松与自然。
  如今遵义市森林覆盖率已高达53.9%,在北方雾霾成为焦点的当下,遵义的空气质量在一年中有超过300天处于优良,城市没有雾霾,呼吸没有障碍。每天,在凤凰山上、在纪念广场,到处都是在晨曦中锻炼的市民。很多市民表示,每天早上出门“吸氧”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空气那么好,每天多出来吸吸氧,人都能长寿几年”。
  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因其位于遵义市中心城区城市中央的独特地理位置,平均每天有近5万人次的市民或者游客走进公园,或锻炼,或休闲,或旅游。这里俨然已经成为遵义市的“天然氧吧”,滋养着这座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不仅仅是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约3.1万平方公里的黔北大地上,拥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面积达552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7.96%。
  不止一名游客这样感慨道:到遵义可以“洗肺”,感受生态绿城的茶香满园、竹香扑面;到遵义可以来“补脑”,感受红色文化的厚重历史与红色遵义的绿色梦想。
  近8年的创模历程,遵义,这座向来不平凡的城市,一路风雨兼程,一路不舍追梦。“创建环保模范城,圆梦万千遵义人”,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仅要保,还要建、还要治、还要改,让绿色“底版”更鲜亮。遵义市提出,到2017年完成乡村造林62.5万亩、退耕还林31万亩任务后,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56%。

醇厚之美:徜徉酒乡、陶醉人生

  名茶之外,遵义以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环境,独一无二的微生物资源,回味甘甜的赤水河水,以及源远流长的酿酒工艺,酿造出了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酱香白酒,成为全国著名的名酒基地。在全国白酒五大香型中,遵义就占有酱香、董香、浓香三大香型。

  “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其中,仁怀有着两千多年的酿酒历史,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35年,唐蒙出使南域带回茅台一带出产枸酱酒,汉武帝饮后盛赞“甘美之”。历经千百年的磨砺,仁怀酱香酒形成了堪称“活化石”的传统酿造技艺,不可复制的气候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成就了酱香酒的健康品质,成就了享誉世界的国酒茅台,成就了特色鲜明的酱香仁怀。
  可以说,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酒和酱香酒文化是仁怀独一无二的旅游基因,这成为仁怀最独特和独有的优势。仁怀是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走廊,2004年被命名为“中国酒都”;而茅台镇是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被称为仁岸,也是黔北四大名镇之一,“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盐运文化历经数百年经久不衰;仁怀还是“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主战场,有厚重的红色文化。
  “酱酒文化、盐运文化、长征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在仁怀交相辉映。”仁怀市委书记张翊皓表示,仁怀的旅游特点就是:游在赤水河,醉在茅台镇。
  早在十年前仁怀就提出了发展工业旅游的开发思路。无疑,酒是仁怀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酒文化更是仁怀工业旅游的灵魂,于是,仁怀推出了白酒历史展示、传统酿酒工艺保护、品酒斗酒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
  这些年,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情系茅台,十分重视茅台示范镇建设,相继提出了“贵州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三个示范”和“茅台酒镇”等定位和要求,而茅台镇不缺文化底蕴,缺的是深入挖掘整理和展示展陈。
  “我们将按照挖掘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要求,以‘申遗’为目标,宣传张扬国酒茅台这一民族文化品牌和生态环境不可复制性,让‘神秘茅台’更为世界所知晓。”张翊皓显得信心十足。
  目前,仁怀以打造贵州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茅台酒文化旅游名镇为统领,已开发出盐津河度假区、茅台旅游区、赤水河吴公岩旅游区3大旅游区,60余个旅游景观景点。
  原来到仁怀,游客只对茅台酒厂印象深刻;但如今,从仁怀市区驱车13公里即可抵达茅台镇,入口牌坊、南坳立交、白酒一条街、1915广场,独特的人文景观让人目不暇接。若您打开车窗,则立即酒香扑鼻,让游客从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上都能领略到神秘茅台的无穷魅力,产城景融合已经初见雏形。
  今年5月10日,第十一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茅台镇1915广场隆重举行。在本次旅发大会的开幕式上,贵州省省长孙志刚特别强调,要加快实现贵州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全域旅游,就是要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和全区域管理。有专家提出了旅游的新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商”是指商务旅游,包括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旅游。
  张翊皓解释道,仁怀要“以酒为媒”,构建“互联网+酒+旅游”发展模式,“我们精心设计打造了集白酒文化体验、名酒品鉴、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仁怀酱香酒交易中心、仁怀天天酒博会和仁怀名酒汇,游客可以在服务区线上线下购买到茅台镇的各种档次的酱香美酒,直接配送到家。”
  8月3日,贵州茅台集团与国内云计算及大数据、“互联网+”应用和电子商务领域的龙头企业阿里巴巴集团在贵阳举行“阿里巴巴贵州茅台酒封坛仪式”。 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等的共同见证下,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正式携手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并将合作开发由阿里巴巴冠名的“封坛酒”。据悉,这是贵州与阿里巴巴深化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上的重点签约项目之一。             
  而2016年,贵州茅台针对“十三五”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白酒产量12万吨,其中茅台酒产量5万吨,整体收入达到千亿元级,综合效益稳居行业第一;在集团内部培育2至3个上市公司,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茅台酒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地位,打造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享誉全球的国酒茅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