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2017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季已经开启。某招聘平台近日发布的《2016年应届生就业竞争力报告》显示,有36%的应届生希望到“北上广深”工作,而3年前,该比例是51%。相应地,有44%的应届生希望选择二线城市工作,以杭州、苏州、长沙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正迅速攀升。 大学生的择业观,向来是观察社会变化的风向标。年轻人谨慎选择“北上广深”,更加青睐“新一线城市”,一方面因为区域性的产业规划使二、三线城市吸收了部分大城市溢出的产业,招聘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大城市的房价、工作、环境等压力也加速人才往更舒适、竞争相对更小的城市流动。譬如长沙,既拥有新材料、食品、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又正发展汽车、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众多新兴产业,有着年轻人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而且长沙的房价不高,住在长沙的幸福指数高,适合留住人才。 应届生选择行业的喜好,也折射出时代文化的变迁。从报告来看,“95后”对传统行业的就业意愿降低,更期待进入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O2O等新兴行业领域。对于“95后”来说,互联网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活方式。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长沙对他们独具吸引力。 经过多年厚积薄发,长沙已悄然亮出“移动互联之都”的名片:目前,仅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总数就达1500家。两年前,全长沙才100多家。如今,移动游戏、互联网金融、电商等几大产业集群,仅2015年就实现营收256亿元。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过去我们常见的是公司、企业对人才的争夺,如今越来越发现,人才争夺是作需要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整体参与的。长沙市政府对移动互联网人才从引进到培育、扶持,都出台了一整套政策体系。这些对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 当然,长沙的魅力还远不止这些。GDP总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枢纽性、文化亲近感……毕业生可从多维度,全方位考察一座城市的魅力。从“北上广深”到“新一线城市”,几十年来,热门就业地、热门职业的变化,我们已经历过好几轮。毕业生就业渠道日益多元,反映出当代年轻人的朝气和拼劲,正是社会活力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