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28|回复: 0
收起左侧

湖南怀化靖州的飞山文化

  [复制链接]

9090

主题

9189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321
发表于 2014-8-27 00: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飞山文化

 来源: 时间:2014-05-29 14:51:31 作者: 官方微博
  靖州的飞山文化集释道儒和苗侗等少数民族文化之大成,是五省接边地区苗乡侗寨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千百年来,湘黔桂鄂渝边界地区苗乡侗寨各族人民景仰飞山、情系飞山、朝圣飞山。飞山不仅是一座景观山,更是一座政治山、文化山、宗教山、精神山。
  飞山形神并蓄。飞山山势景观奇特,在湘黔桂边界区域、湘西南大地一马平川中雄峰矗立,四面陡绝,顶复平旷,如钟似鼎,再异峰突起,直刺云天,头宝鼎、二宝鼎、三宝鼎挺居峰巅。飞山雄踞荆楚黔桂要腹,联通江南两大水系,扼荆楚黔桂咽喉要道,历为兵家争夺要塞。飞山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它承载和传递一种精神能量,千百年来皆为周边各族人民心灵之灯塔、精神之家园。千百年来各族人民世世代代仰望飞山、崇敬飞山、祈祷飞山。一念及飞山,内心明亮,全身有力。这种飞山崇拜、飞山信仰深深扎根于各族同胞心中,世代相传,逐渐成为华夏西南景观地标。
  飞山诸家会同。在飞山,儒、释、道各家的文化都会同于此,共融共生共进,并传承至今。这里既有万人赶庙会的盛况,又有“隔林钟打晚烟开”的世外桃源般的宁静。鼎盛时期飞山建有各种寺院宫观等人文景观40余处,至今尚存的古迹名胜有飞山庙、方广寺、元帝祠、磨针庵、三清殿、灵官殿等,古建筑和古遗址有松林禅云、飞山天池等。飞山脚下,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魏了翁创办鹤山书院,开门授徒,倡导教化之风。靖州及周边各民族子弟仰慕其才德,不久便学子云集,甚至有江浙子弟,不远千里,负笈前来鹤山书院求学,堪称盛况,千年不衰。开创了儒家文化的重要分支——鹤山学派,首开湘黔桂边区历史上教育之先河,为传播中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鹤山书院与岳麓、濂溪、石鼓并称为湖湘四大书院。魏了翁在长期的学术和教学活动中,确立了以他为代表的鹤山学派,享有“南方共宗鹤山老”的盛誉。
  飞山政教兼融。飞山曾是几省周边区域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它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典范,有独特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世袭制、土地分封制、款约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制度、习俗制度等,非常完整,对我们民族区域自治都有借鉴意义。历史上的飞山政治集团对内各民族平等,对上拥护朝廷、维护华夏一统,对外抵御侵略。老百姓安居乐业、商贸发达、经济繁荣、人丁兴旺。飞山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政权地标,飞山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正能量。飞山是历史上的区域政治中心,历史上称为“飞山蛮”,飞山这个区域政治中心创造了灿烂的飞山文明。飞山政治集团的首领杨再思由人到神,人神合一,人们祭飞山,既是祭杨再思,也是祭一座山,同时祭这个政治军事集团。因此飞山庙也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神灵,飞山成了大众心灵的寄托。
  飞山官民共敬。“飞山公”杨再思于乱世中维护一统,不称王、不称霸,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团结和睦、融合发展,得到历代中央政权的推崇,先后被后唐庄宗封为尚书左仆射,宋朝六次追封其为侯,元朝两次追封其为王。明王朝两次改扩建飞山大庙。清同治十年(1868),奉朝廷旨意,飞山庙祭祀活动纳入官方典礼,由靖州知州带领各路官员朝祭,成为地方盛典。近十年来,怀化、洪江、靖州、广西三江、贵州黎平等地方政府都为杨再思雕塑了石像,并树碑立传,永示纪念。朝庭肯定飞山,老百姓崇敬飞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百姓从宋朝开始,就普遍自发地建飞山庙、敬飞山庙。
  飞山中外相传。杨再思文治武功,保境安民,开创了武陵五溪地区的盛世和谐,受到境内苗、侗、汉、土家、瑶等各民族的广泛尊崇。杨再思去世后三年起,百姓发自内心感恩怀德,各峒、都、寨开始建庙祭祀,名曰“飞山庙”、“飞山宫”。杨再思由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少数民族的著名首领,演变成苗、侗、汉等各族民众祭祀的神灵,人称“飞山爷爷”、“飞山太公”。民间盛传祭拜可以避祸消灾保安,可以化旱为雨润物,这成为飞山文化的神秘所在。宋代以后,随着人口流动和民族迁徙,民众建飞山庙、飞山宫祭祀飞山神的活动向华中、华南和东南亚广大区域广泛传播,堪称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现象。据《中国苗族通史》载:“武陵五溪地区每寨都有飞山庙一座”。《靖州乡土志》也记载:“各寨皆立飞山庙”。据考,鼎盛时期各地建大小飞山庙、宫、祠、殿数千处,遍及湘、黔、桂、川、滇、鄂、渝、粤、闽等省及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全世界共有560多座飞山庙。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