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博士后下村当“第一书记” 成武冈小村致富带头人

[复制链接]

9090

主题

9189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3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23:3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8月16日清晨,65岁的湾头桥镇泻油村村民林沛华早早出门,和往常一样,他都要围着村里沟渠纵横的田野散散步。在林沛华老人看来,多亏了吴书记,村里合作社今年承包的1821亩水稻、1000多亩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林沛华口中的“吴书记”名叫吴易雄,他是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研究员。畜牧学学士、遗传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管理学博士后、教育学博士后......尽管才38岁,吴易雄却有着这一摞高高的学术帽子。是什么让这位省城的博士后与偏僻的泻油村结缘?湾头桥镇党委书记尹放平告诉记者,吴易雄2010年被湖南省委组织部选派到该镇挂职镇党委委员,联系村就是泻油村。
  
  在村民们眼中,吴易雄一年到头只要有时间就往村里跑,走遍了全村21组586户。在挂职期间,吴易雄与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2011年,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结束后,老百姓舍不得吴易雄离开。在2011年和2014年的换届选举中,吴易雄两次以全票当选为泻油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而出身贫寒农民之家的吴易雄也渴望改变农村,利用这个机会,泻油村成为他了施展抱负的“试验田”。
  
  泻油村地处武冈北大门,是个有着2300多人的江南典型丘陵村落,院落分散、交通不便,传统产业只有水稻和玉米,生产方式也较为落后,村民仍然沉浸在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模式中。“破解传统,可以为中国农村发展做一点探索。”在组织村干部开了几次会后,吴易雄开启了村庄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之举。村里的水渠年久失修,吴易雄就利用从省里争取到的项目资金,修建了13公里长的村级公路、3000多米长的机耕道和3800多米的排灌渠,改造冷浸田500多亩。此外,吴易雄还得知村上85%村民的能源使用主要是柴禾和煤炭,而液化气、沼气、电气等清洁能源利用率不高。很快,他就从武冈市能源办争取到沼气建设项目,村民只需花500元,就可以造一口沼气池。到目前为止,200多户村民都享受到了这项实惠。围绕“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吴易雄还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泻油村建立了1个100亩连片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区、1个300亩连片金银花、吴茱萸药材基地,发展养兔专业户、养鸡专业户和养猪专业户6户。经过几年努力,泻油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域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势头。目前,泻油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2300元,增加到现在的4000多元。
  
  “感谢吴书记的努力付出,他让我们村的发展至少提前了10年。”当了30年村支书刘孙易告诉记者。几年来,吴易雄经常走村串户,为村民排忧解难,还开设了农民田间学校,常常来到田间地头教授现代农业技术,亲自指导村民种田。吴易雄的改革试验被镇党委书记尹放平称为“鲇鱼效应”,刺激了沉闷而传统的湾头桥农村固有发展模式,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看到了新曙光。
来源:红网
作者:关杨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